摘 要: 旅游发展是旅游生产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发展两个有机统一的方面,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应从可持续旅游生产和可持续旅游消费两个角度同时进行。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发展迅速,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旅游消费结构及质量、旅游者消费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旅游业产业素质的提升和产业体系的完善,制约着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程。在这种状况下,深入探讨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对策,积极推进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全面实现,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环境保护 旅游发展包括旅游生产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发展两个有机统一的方面,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应从可持续旅游生产和可持续旅游消费两个角度同时进行。二者都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由于旅游消费对旅游生产具有引导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持续旅游消费比可持续旅游生产对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来说更为重要。可持续旅游消费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同时又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和活力之源,为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可以说,可持续旅游消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根本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看,人们从可持续旅游生产角度所做的探讨较多,而对旅游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即可持续旅游消费问题明显关注不够,研究相当薄弱,已跟不上旅游消费实践的发展步伐。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发展迅速,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旅游消费结构及质量、旅游者消费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旅游业产业素质的提升和产业体系的完善,制约着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程。在这种状况下,深入探讨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对策,积极推进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全面实现,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内涵 可持续旅游消费相关概念辨析。为便于把握可持续旅游消费概念的本质,我们首先对那些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概念进行分析。比如绿色消费、绿色旅游、可持续消费、生态旅游消费等。这几个概念在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方面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但在含义上又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绿色消费主要立足点是自身健康、环境友好,这种消费观在旅游领域里的体现即是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消费是生态消费和生态旅游共同催生的概念,它的内涵要比绿色旅游丰富。绿色旅游大致相当于狭义的生态旅游,以亲近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为主旨。但在广义的生态旅游内涵中,还有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责任,所以生态旅游消费在深层涵义上更接近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可持续消费则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及发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是人们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反省传统消费方式的产物。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在方向上跟可持续消费是一致的,它们既是可持续消费观得以形成并得到普遍认同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可持续消费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后者的内涵更为全面、丰富、深刻。它除了强调人类消费要与环境友好、与生态和谐外,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消费公平问题及人类消费的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本质内涵。我们认为,可持续旅游消费是目前最为先进、最为科学、最为全面的旅游消费观,在理论渊源上,它主要源于可持续消费理论,在宗旨与功能上,它直接面向并服务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前者是立足点,后者则是其生长点。因此,对可持续旅游消费概念的界定主要应从可持续消费理论中寻求直接支持。本文认为,可持续旅游消费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旅游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旅游消费。它是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在旅游消费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在对传统掠夺式占有式旅游消费观进行反思、对各种积极的旅游消费理念进行整合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它是可持续消费理论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旅游业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的是,不论是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公共产品的消费,还是对旅游消费观念、旅游消费模式、旅游消费政策的选择,都必须有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我国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的现实环境 我国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的积极因素。一是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在推动居民旅游消费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推动着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和旅游消费的全面升级,有利于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二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推行,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营造了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渗透,从观念、意识、政策等层面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三是“绿色消费运动”、环保运动、环保产业的兴起及发展,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提供了思想观念支撑。 我国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的阻碍因素。来自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目前总体上依然处于小康社会初级阶段的水平,且城乡差别还非常大,很难全面支撑起可持续性的旅游消费;二是我国目前实行的节假日制度跟可持续旅游消费提倡的适度性、和谐性、动态均衡性等原则相悖;三是我国传统消费文化中存在不少奢侈、迷信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它在旅游消费领域中的不良影响非常明显,即常见的炫耀性旅游消费、迷信性旅游消费、恶习性旅游消费等。这类行为都脱离了正常的、健康的旅游需求,不利于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来自旅游产业自身的阻碍因素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经济功能情有独钟,对其社会、文化、环境等效应不甚重视,导致自然生态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成本被忽略不计;二是从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消费各环节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可持续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供给仍然处于一个比较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三是我国旅游法规中对不可持续性旅游消费行为缺乏有力约束和规范,旅游消费者的生态观念和可持续旅游消费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上述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对策 促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奠定基本物质基础。可持续旅游消费观是一种使旅游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消费结构越来越合理、消费方式越来越科学的旅游消费观,是在旅游消费不断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的消费观。而保证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制订科学的休假制度,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提供便利和支持。国家相关部门应在时机成熟时对节假日制度进行适当改革,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制定更加有利于公民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可持续旅游生产和消费全面实现的公民休假制度。 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旅游消费意识,为可持续旅游消费奠定主观心理基础。应大力开展旅游消费教育活动,向公众广泛传播可持续旅游消费知识,提高旅游者的消费素质;大力倡导、鼓励可持续的旅游消费行为,发挥示范引导效应;应把“环保运动”、“绿色消费运动”等活动中的积极观念引入到旅游消费领域,通过种种举措,培植我国公众的可持续旅游消费意识。 适当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对“无烟产业”、“低投入、高产出产业”等观点的片面理解,对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等经济因素过分追求的发展模式,都必须得到有效调整,必须以综合效益观取代单一的速度数量观。应充分抓住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推行的好时机,从新的发展观出发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加快制度建设与创新。为推进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旅游资源环境使用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将旅游环境资源成本内在化的价格体系,使旅游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明了环境资源的价值及破坏代价;其次,要完善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倡导、鼓励可持续性的旅游消费行为,约束非理性、不可持续性的行为,惩罚破坏旅游资源环境的消费行为;同时,还要健全可持续旅游产品标准与可持续旅游生产技术方面的制度等。 积极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大力增加可持续旅游产品的供给。国际旅游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诸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绿色环球21”可持续发展体系这样的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制度和措施。我们应积极借鉴这类行之有效的旅游认证体系、生态标签制度及行业标准等措施,快速提升我国可持续旅游生产的水平,增加可持续旅游产品的供给,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创造便利的物质环境。 发展旅游消费者组织,建立可持续旅游消费研究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应支持旅游消费者组织及可持续旅游消费研究咨询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旅游消费者组织在引导旅游消费、监督旅游经营、促进信息沟通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而可持续旅游消费研究咨询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则可为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实现是我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既面临许多有利契机,也面临很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障碍,我们应在全面考虑现阶段国民收入水平、旅游生产力发展水平、旅游者素质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其实现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