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旅游业的定位不断演变的三十年,旅游业经历了从新兴产业到重要产业的定位变化,这一系列的定位变化也决定了旅游业地位和功能的不断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色,体现着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客观时代特征。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中,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其必将拥有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和发挥更全面、更典范的作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旅游业,服务业经济,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旅游业逐步开放和逐步走向世界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树立起了世界旅游大国的鲜明形象,成为推动世界旅游发展的最富活力的重要力量,并开始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历史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大背景和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国家战略中旅游业的定位,并最终决定着中国旅游业的定位和功能,其中改革开放和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就是影响中国旅游业定位和功能最重要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旅游业积极发挥着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对港澳台工作的重要作用,成为持续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后,中国旅游业更是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典范产业。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与地方对旅游的不同定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央对旅游的定位是不断变化的,对旅游的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旅游业在三十年中经历了从新兴产业到重要产业的定位变化,这一系列的定位变化也决定了旅游地位和功能的不断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色,深刻地体现着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客观时代特征。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是尽快补充外汇短缺,旅游成为创汇的重要渠道;九十年代,国家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成为发展中的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发展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战略选择,旅游正在成为具有综合作用的重要产业;党的十七大以后,要求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开始在成为重要经济产业后,又成为广泛涉及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的综合性典范产业。 与中央对旅游产业性质、地位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演变深化相对应,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定位也不断演变、深化和明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方政府对旅游的认识和定位是与中央基本保持一致的,大体经历了从隶属于外交政治事务的政治事业,到独立于外事业务的政治与经济性并重的新兴经济产业,再到各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最后到现在各地的新支柱产业、三产的龙头产业、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这样一个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功能日益重要的发展过程。除了表现出与中央基本一致相同的认识变化过程和轨迹外,各地由于各自具体实际情况的不同,还体现出了不同地方特色,对中央相关旅游业定位精神的执行贯彻的情况在时间和力度上各不相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各地考察工作时,关于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为地方政府的旅游产业准确定位和功能的积极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了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纷纷把旅游业列为本地经济发展中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和颁布了鼓励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旅游在不同阶段的定位和功能总结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的全球化,根据在国家战略中对旅游业的不同定位,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形象、规模和地位、功能日益凸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可以说,中国旅游三十年是旅游业产业地位逐步树立并日益强化和旅游业综合功能不断发挥的三十年,在这一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中展现了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具体见表1。
总的来说,各个不同阶段针对旅游的领导讲话,中央、国务院会议精神,与之相对应的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在内的各种文件、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机构的成立充分体现着这一时期旅游业的地位和功能,而现今以旅游卫星账户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产业核算方法及其相关综合指标体系所体现出的贡献度,更能科学直观的展示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三、新阶段对旅游定位与功能的再认识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644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7%,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在新时期,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改变目前重投资、轻消费的状况;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都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旅游业的市场前景和特征将使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产生更具战略意义的作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客观分析,其已经成为一个典范产业。典范产业的提出是对旅游业在新时期发展优势的新认识,即旅游业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而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旅游业在不同阶段承担着影响国计民生的不同重要责任,这是由旅游业自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首先,旅游业是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既能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又可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其次,旅游业是实现经济增量发展的集成产业,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多个,通过产业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创造新增价值。第三,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范围广,进入门坎低,可以有效扩大就业空间和渠道。第四,旅游业是开展对外交流的窗口行业,丰富和扩大国际民间往来,促进两岸交流,具有积极活跃的外交功能、经贸效应、文化作用和统战作用。第五,旅游业是全面综合性功能事业,除了主要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外,还具有建设生态文明,保护传承文化,追求真、善、美,最终实现社会全面和谐、人民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功能。 总之,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定位,发挥着不同的重要历史功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会形成以经济增长点为主,同时形成社会和谐点、环境优化点、区域协调点、国际合作点、文化促进点、生活质量点的一点为主、六点并进,全面推动的社会发展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旅游业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有31次,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有13次,在对国家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有6次。从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尤其在我国对外开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就业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召开的全国旅游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针对旅游业当前的地位和功能特别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这一描述是十分准确和科学客观的。 可以预见,随着全社会旅游意识、旅游能力大大增强和全社会办旅游的大旅游格局的基本形成,在今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中,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中,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其必将拥有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和发挥更全面、更典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