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节假日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选择,我国假日方案的几次调整,也是基于节假日的旅游效应考虑的。本文从旅游消费热点、出游方式、市场分化以及供需矛盾等几个方面对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即现行)假日方案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供给和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行假日方案 旅游效应 假日经济 现行假日方案内容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决定对原有方案做出修改,现行假日方案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即: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放假一天,国庆和春节各放假三天。现行假日方案呈现以下特点(如图1所示) :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国家法定节假日形成两个7天的“黄金周”(春节和国庆节)和五个3天的“小长假”(元旦、清明、国际劳动节、端午、中秋)。 现行假日方案的旅游效应 现行假日方案是在总结黄金周制度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原有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必将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然而,由于调整力度较大、国内旅游需求旺盛等因素,现行假日方案仍会带来新的问题。
(一)实现传统节日与假日的结合,民俗旅游将会持续升温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性节日。在原有的假日方案中,国家法定假日只有五一、国庆、元旦和春节4个假日,其最大的特点是把中国传统的“节”与国家法定的“假”相分离,形成“节日”多而“假日”少的特征。在现行方案中,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假日,这为人们节日团聚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祭祖、赛龙舟、中秋赏月等民俗旅游将会持续升温。
(二)促进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融合,探亲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我国原有节假日的特点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居民采用西元纪年,过着“阳历”;农村居民使用农历,农村节日仍然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由于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的错位,春节成了全国人民唯一的家庭团圆的节假日。而现行假日方案中,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节假日的增加,使得人们回乡团圆的时机增多,大量的探亲潮势必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增加旅游机会的选择,休闲旅游将成为主流
随着我国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国人的旅游需求非常旺盛,仅有的三个长假成为人们释放压抑已久的出游欲望的最好时机,每逢黄金周,便会出现游人“井喷”现象。现行假日方案将“五一”化整为零,形成了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和元旦五个3天短假,人们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由于时间的限制,郊游、钓鱼、农家乐等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将会成为主流。
(四)加速旅游市场的分化,短线旅游提升,长线旅游受到冲击
现行方案中,短假期增加为5个,长假期只剩下国庆和春节,出游市场分化在所难免。出境旅游市场中,行程超过10天的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长线游将受到影响,而行程在4-6天的港澳、东南亚和日韩短线的份额将会进一步增加。国内旅游市场中,行程超过6天的新疆、内蒙古以及西藏等西部线路也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五)推动出游方式的改变,散客旅游、自驾车旅游增多
近距离城郊或农家乐旅游,出行比较方便,人们更愿意选择家庭或朋友结伴出游。另外,由于汽车拥有率的不断增加以及自驾车比较方便、自由等特点,自驾车出游将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
(六)增加了“十一”、春节长假压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五一”长假是一年中旅游开始复苏的时候,也是三个黄金周中出游人次最多的一个假期。“五一”长假变短假,人们势必把出境旅游及国内长线游选择在剩余的两个长假期中,加上春节的探亲潮,“十一”、春节长假压力不降反增。 现行假日方案下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把握市场脉搏,丰富旅游产品
现行假日方案改变了假日的原有分布,激发了新的旅游需求,民俗旅游、探亲旅游以及以农家乐、城市郊游为主的休闲旅游成为新的热点。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当抓住机会,紧跟市场,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产品设计。另外,各类产品在寻求多样化的同时,还应注重产品特色,不断深化内涵。
(二)优化产品组合,打造经典线路
旅游线路是旅游消费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旅游景点及旅游服务各要素的组合。旅行社通过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考察,可以实现线路的优化。首先,在景点组合时,应当选择价值较大、特色鲜明、分布紧凑以及区域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景区或景点。其次,在要素组合时,应当合理安排用餐、住宿地点以及各个景点的游览顺序,避免行程过于密集或过于松散,尽量选择直线型和环形线路。
(三)完善服务设施,满足新的需求
现行假日方案下,自驾车旅游、家庭旅游将会大幅增加,但旅游企业的服务却明显滞后。一方面,许多景区在进行景点规划时,出于成本考虑,停车场大多较少或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大多数酒店停车位置较少,房间布置陈旧,不适合家庭型客人的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应当鼓励经济、实惠、便捷以及人性化的汽车旅馆和家庭旅馆的建设和发展。
(四)稳定方案框架,细化执行办法
现行假日方案在细化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平稳过渡原则,即应当考虑到人们的适应性。据搜狐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赞成”缩短“五一”长假的只有35.88%,“不赞成”的占到54.49%,“无所谓”的占9.64%;合理分布原则,即不仅节假日在全年的分布应当合理,长假和短假的分布也应当合理。现行假日方案中,春节和国庆长假明显间隔太长;旅游季节性原则,即在方案的细化中,必须考虑到季节的可旅游性。现有短假期中,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比较适合旅游;方便可行原则,即在调整周末休息日时,应当便于操作。
根据以上原则,可针对方案的具体执行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即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做相应微调。以2008年为例,端午节(6月8日,星期日)为法定节假日,6月7日为星期六,则6月7日照常公休,6月8日公休日调至6月9日(星期一),假期为6月7日—9日(共三天)。“五一”(5月1日,星期四),将4月26日(星期六)调整至4月30日(星期三),4月27日(星期日)调整至5月2日(星期五),形成4月30日(星期三)—5月4日(星期日)5天长假。这样一来,在不改变假日总数的前提下,假日分布将会出现两个7天长假期、一个5天的中长假期和四个3天短假期。
(五)建立区域联合机制,有效分流游客
在以往黄金周期间,导致景区拥挤不堪的主要原因还是本地游客过多,建立一种区域联合机制,对当地客源进行分流十分必要。例如,北京、西安等地发行的旅游年票或“一卡通”,可进行以下变通:在所有发售的旅游年票中明确将国家法定假日排除在外;发行不同种类的年票,对7个法定假日分别加以限制,由购买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由于年票优惠额度较大,对游客吸引力较强,再加上多数省市限制购买者必须为本地户口,出游较为方便,所以对法定节假日进行限制不会给购买者带来太多不便,但是却能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
(六)贯彻带薪休假制度,缓解节日压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假日调整方案一块出台的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带薪休假制度是缓解节假日供需矛盾的最好办法,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推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保障机制也比较完善。在我国,由于首次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人们普遍不抱信心。为了切实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还应当加强立法建设,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困扰人们的休息难、旅游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利美.美国假日制度对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启示[J].思想战线,2006(2) 2.徐宏图,金声琅.“黄金周”假日旅游消费心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