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文中简称“珠三角”)地区未来的旅游空间结构设计成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在对旅游理念形象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珠三角地区的总体旅游理念形象和八大旅游板块的旅游理念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理念形象,旅游空间一体化,珠三角地区
旅游形象是区域旅游资源的本体素质及媒体条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综合认知印象,并分为旅游理念形象与营销形象,分别对应于定位口号和营销口号。旅游理念形象(定位口号)主要服务于区域内居民,使区域内居民统一认识,变动较少;旅游营销形象(营销口号)主要服务于区域外潜在旅游者,使其能通过营销形象感知该旅游目的地并作出选择。旅游理念形象是旅游营销形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内部旅游理念形象相对一致,才有利于营销形象的传播并给予实质性支持,对涉及旅游者体验的系列环节达成高度一致。
珠三角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共2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各市及所属县市,东莞、中山、惠州市区及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及高要和四会等市,土地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广东土地面积的23%,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4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凭借原有经济基础、人文地理优势和经济特区优势,以及比邻港澳的区位条件,已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旅游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将该地区未来的旅游空间结构设计成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分别是:广州、佛山传统都市旅游文化板块;深圳、东莞现代都市旅游文化板块;中山、珠海与澳门“大香山”旅游板块、港深珠澳中西文化特色旅游板块、肇庆山水观光与养生休闲旅游板块、江门侨乡风情与文化休闲旅游板块、惠州观光休闲与客家文化旅游板块、珠三角海滨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板块。
珠三角地区总体旅游理念形象分析
珠三角地区9城市已形成一定的区域旅游特色,各个城市出于旅游宣传的需要,先后提出过许多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见表1)。这些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主要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旅游发展阶段和发展态势,较少针对区域内外不同客源市场进行变动,多数属于各城市的旅游营销形象和营销口号,少数属于定位口号。了解这些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有助于该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分析。
旅游理念形象设计:珠江三角洲——中国最富激情最具动感的梦幻城市旅游带;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镜子;中国最迷人的岭南水乡;让你商机无限、梦想成真的城市旅游带;世界十大都市旅游带之一;中国的珠三角,世界的珠三角。旅游理念形象培育与旅游产品的功能性定位:重点发展珠三角都市旅游、会议会展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水乡旅游、温泉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文化旅游、岭南古村落古城镇旅游、海洋(岛)旅游,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都市(城市)旅游品牌、会议会展旅游品牌、中国文化旅游品牌、中国温泉旅游品牌、中国文化旅游品牌、中国滨海(海岛)旅游品牌。
珠三角地区八大旅游板块旅游理念形象分析
(一)广州、佛山传统都市旅游文化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或定位口号)设计:广州——亚太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华南旅游中心城市;南中国最具活力的都市商务旅游、会议会展旅游中心;千年古都、文化名城;商旅首选之地,展会纷呈之都。佛山——中国“五朵金花”之都(“五朵金花”指陶塑、雕刻、塑扎、绣花和剪纸);南国艺术之乡、狮艺武杰之乡、南国陶都、粤剧之乡;广东集纺织、陶瓷、铸造、医药、民间工艺美术于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理念形象分析与培育:广州应围绕建设亚太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形成观光型、参与型、休闲型、度假型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格局。应大力完善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下属县区的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保健旅游、森林旅游产品;积极推动自驾车旅游、高尔夫旅游、邮轮旅游等旅游新形式和旅游俱乐部等旅游业态的发展。佛山在陶瓷文化游、各种专业市场游、农业生态游方面应强化自身特色。广州、佛山均应积极发展和规范各种节事活动,强调地域文化特色,争取形成品牌。同时,两市均应积极实施环境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二)深圳、东莞现代都市旅游文化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或定位口号)设计:欢乐共享、精彩纷呈的南中国大城市带;商机无限最具活力的南中国城市带;创业者天堂、梦想家乐园;中华之窗与商务休闲之都;最年轻的神话般国际都市和城市带;精彩深圳,欢乐之都;为东莞喝彩。东莞——点击中国近代史的鼠标、国际制造业名城。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创汇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主题公园和旅游创新之都”。东莞市的旅游资源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和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以及可园、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等。深圳与东莞旅游发展应坚持综合化、精品化、联合化,积极发展都市观光、商务贸易、会议会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旅游空间一体化建设。
(三)中山、珠海与澳门“大香山”旅游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定位:文明休闲、风情无限的大香山旅游区;悠远与烂漫的大香山;大香山的三颗明珠——文明中山、烂漫珠海、奇异澳门。
旅游理念形象分析与培育:中山、珠海与澳门目前已形成系列高级别旅游产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中山、珠海与澳门“大香山”综合旅游板块的关键是要提高大香山的知名度,并明确其包括中山、珠海与澳门三地;应系统整合三地旅游资源,赋予大香山充分的文化内涵,形成“大香山”旅游品牌。这些旅游资源包括中山市的孙中山故居、中山城、中山温泉、岭南水乡和珠海圆明新园、航空城、金海滩、飞沙国际度假城、珠海温泉,以及澳门大三巴牌坊、葡京大酒店等等。并应对三地现有节事活动进行整合,如轮流举办以“大香山”冠名的各种节事、赛事活动等。
(四)港深珠澳中西文化特色旅游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定位:一江珠水、四颗明珠;一江珠水、三地风情;中国最富中西文化特色的城市旅游圈。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港深珠大桥将港深珠澳四地连为一体,大大缩短了港深与珠澳的距离,由此形成港深珠澳环状特色旅游圈,这是以港深珠大桥为纽带、以四地现代城市景观、中西文化风情为基础,具有众多高级别景区景点,并兼有一国两制、中西文化特色的城市旅游圈。应重点发展都市(城市)旅游、购物旅游、温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各种参与性强的综合旅游产品。
(五)肇庆山水观光与养生休闲旅游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定位(或口号归纳):广东历史文化最深、生态环境最好、山水风景最美的城市;中国养生休闲之都;岭南最美的地方;南国旅游休闲之都;山水名城、岭南名郡、休闲之都。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肇庆是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肇庆要结合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继续完善各项旅游接待设施,以“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为纽带,以交通改善为契机,努力塑造“中国养生休闲之都”和广东“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同时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环境战略和文化战略,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系统开发、整合下属各县市旅游资源,形成以七星岩、鼎湖山、悦城龙母祖庙为核心,集观光休闲、度假疗养、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远程吸引力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六)江门侨乡风情与文化休闲旅游板块
旅游形象理念(或定位口号)设计: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最佳休闲度假城市之一;中国温泉之乡;广东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的城市。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江门市侨乡风情的营造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节庆活动,如“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江门民间艺术节”、“碉楼文化节”、“温泉文化节”、“侨乡书香节”等文化节庆,以及蓬江区的“江门侨乡美食节”、江海区的“白水带生态旅游节”、新会区的“葵乡登峰欢乐节”、台山市的“台山乡村生态旅游节”等,以展示侨乡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同时,要对江门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重新设计侨乡特色旅游线路,形成以雕楼、温泉、沙滩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
(七)惠州观光休闲与客家文化旅游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或定位口号)设计:珠江三角洲秀丽的自然山水与发达的区域经济结合最完美的地方;惠州——中国数码第一城;生态惠州、休闲惠州、文化惠州;珠江三角洲东部旅游中心。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惠州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同时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要将独特的区位条件、相对发达的区域经济、富有特色的自然山水有机结合起来,并以客家文化为底蕴,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温泉旅游、科普考察旅游,争取打造成广东新兴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在珠三角内形成“西游肇庆、东游惠州”山水观光格局。应对现有著名景区景点实行精品化战略、文化内涵提升战略,加快对著名企业的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
(八)珠三角海滨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板块
旅游理念形象(或定位口号)设计:海岸线最漫长的大陆省份的海滨旅游带;最具中西文化特色的中国海滨旅游带;最具南中国热带亚热带特色的海滨旅游带;最具魅力的海滨观光休闲旅游带。
旅游理念形象的分析与培育:淇澳岛、内伶仃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东澳岛等珠江口南部海域(内外伶仃洋)的大量海岛,介于珠三角和港澳之间,景观奇特。应在尊重各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性开发其中若干景观特色优美的岛屿,充分利用具有行政村的岛屿的完善接待设施,形成各岛各看各游,同时兼顾现有沿岸城市(包括港澳)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城市景观,形成一日或数日游的若干旅游线路,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生态科普于一体的海滨综合性旅游产品,争取打造成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海滨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彭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旅游学刊,1999(2)
2.李山,王筝.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6,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