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上升期 以观光景区为主凸显结构性短缺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放宽旅游市场准入、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等五项意见。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意见》将旅游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首次提出将旅游行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有望成第一旅游大国
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表示,目前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据介绍,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交流、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佛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认为,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法国、西班牙、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同时,10年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然而,我国旅游业还存在一定问题。据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就是旅游需求远远大于旅游供给,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当前大众消费的热点,正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消费方式灵活多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景区为主,远远满足不了大众休闲的需要,黄金周期间的拥堵,就凸显了这一结构性短缺。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比较困难,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所以我国旅游企业从总体上看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相对于其他产业,市场化的程度远远不足。
旅游业促经济结构调整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刺激消费,又可以提高三产(服务业)比重,无论是从扩大内需或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应该说这个政策导向是很明确也很明智的。”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近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在未来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在此形势下,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石培华认为:“此次提高旅游业的地位,短期能起到拉动消费宏观调控的作用,长期看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口和着力点。”石培华表示,与其它产业不同,旅游业带动性强且覆盖面广,能形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
广发证券指出,在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中,像2009年这样多危机同时爆发的年份是非常少见的,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如果不再出现重大冲击,2010年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全面恢复发展的新阶段。
优先开发大众旅游产品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将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为此,《意见》给出了五大方向性指导意见,包括放宽旅游市场准入、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以及推进节能环保。
专家指出,要解决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矛盾,需要在产品体系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坚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优先位置,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层次。今后一个时期,旅游投入要更多关注都市休闲产品、康体健身娱乐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休闲度假的新热点,创造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推动出境旅游同时,要立足国内旅游,满足大众多方面需求,加快度假休闲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型酒店发展,开发乡村旅社以及汽车旅馆、度假营地等符合大众休闲需求的产品。
为了改善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前述国家旅游局负责人表示,首先要打破社会资金进入旅游行业的政策壁垒,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要运用现代资本理念,建立旅游产权交易平台,使社会资金能够在旅游产业中自由流动。其次是推动旅游融资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资产评估、旅游担保等旅游金融服务组织,针对乡村旅游和中小旅游经营者,建设资金融通的可靠渠道,用市场集合的资金推动旅游业的市场化发展。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提醒说,旅游资源存在区域化和个性化,在景区管理和建设等方面存在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各地差异也很大,因此从制度环境方面都需一个完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