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营销能力
1.定义
旅游宣传营销能力是指凭借一定的宣传营销手段,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并产生旅游行为的一种市场开拓能力。对旅游业而言,宣传营销体现为三个层次:推广传播能力,旅游目的地形象取决于宣传营销的力度和能力;渠道能力,如依托旅行社招揽游客并提供旅游服务,形成渠道穿透力;系统服务能力,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投诉、救援、帮助等,树立服务形象和口碑。结合旅游业营销的特殊性,旅游宣传营销能力可定义为:以形象传播为推广力,以渠道建设为穿透力,以服务系统为配套力,综合运用各种整合手段和营销战略进行旅游宣传营销的能力。
2.诊断
在政府做形象、行业开渠道、企业推产品的运作模式下,中国旅游业宣传营销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其基本经验体现在:
(1)政府主导推动旅游宣传营销。政府主导是我国旅游业新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结合国家、地区及城市形象的塑造及宣传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宣传营销,政府对旅游营销的主导战略主要是营销支持战略,对旅游企业进行指导,引导新产品开发,指明营销机会,找寻销售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开发信息和预计系统,提供研究数据,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提供一般性咨询服务,进行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等。
(2)旅游行业系统的推介会、招商会等专业推广。作为政府主导战略的延伸,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这些部门和协会的大力倡导、协调下,联动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协作,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旅游节、推介会、旅游商品展示会、交易会、博览会等进行专业推广,开展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营销和具体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为旅游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3)企业推介、广告活动活跃。旅游企业是市场宣传营销的真正主体,旅游企业积极行动,采用媒体推介、活动推介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销,在媒体推介上,利用报纸、传单、网络、电视等手段,特别是建立企业网站、发行企业刊物及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企业信息等,扩大企业影响力。在活动推介上,采取路演、招商会等方式,以各种形式推介旅游项目,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收益。
(4)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红色旅游立足政治宣传,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发挥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效应,将宣传营销与思德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相结合,有效地开拓了客源市场,形成全方位、可持续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5)新技术手段运用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进程。为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系统整合旅游目的地资源,完善旅游宣传促销和服务手段,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推广应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计划。本着全国统筹、突出重点、多方扶持、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建设推广城市级“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数据库、多媒体、网络营销等技术手段,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将加快,在我国目前已经建立各类旅游目的地资讯网和地方性旅游网站基础上,全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6)旅游教育、科研、咨询机构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立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实践,依托包含职业中学、中专、高等院校教育以及旅游行业成人教育等在内的金字塔式旅游教育体系,通过旅游教育系统的教学、科研、人才等的带动,我国旅游营销人才资源培养和开发步伐加快,一些有实力的旅游科研机构、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旅游宣传营销实践不断出新,“策划湘军”的营销文化品牌全国闻名,宣传营销相关的理论建构正在逐步探索和完善中。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问题有:政府主导多,企业主体弱,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企业多分散进行宣传,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由于经营体制和宣传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大力推出的旅游展销会、发布会和专题推介等往往得不到企业有力的支持,并且经常发生企业与政府宣传营销脱节的现象,企业往往过度依赖政府,存在“搭便车”想法。
二是尚未形成一体化营销。基本问题有:旅游宣传与渠道建设脱节,营销渠道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节,企业主要销售渠道与市场脱节,中间商的角色与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其结果是政府部门、企业的宣传营销难以有效进入终端客源市场,致使宣传营销市场细分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市场操作性。虽然重要大型景区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或者销售中心进行招徕销售,但费用成本太高。
三是营销服务系统建设。我国旅游营销服务系统的主要不足有:营销服务布点较少,且分布严重不均衡;信息粗糙陈旧,更新缓慢,严重滞后于旅游需求的更新变化;互动性差、预订功能较弱,游客使用不方便。交通气象信息、旅游产品及服务、公共交通、当地信息等游客服务信息发布比较零散,不方便游客查询;组织运作概况、宣传促销、交流交易、决策辅助等管理服务信息公开的积极性不高,公开程度不够。
3.建议
(1)加强主体整合,推进组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格局,丰富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发挥政府在旅游宣传营销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找准突破口和宣传重点,增强对外宣传促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渠道建设,推进一体化营销。以一体化营销为经营理念,加强与旅行社、旅游批发商和航空公司等合作,建立和完善旅游分销体系,加强旅游代理商合作,采取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完善旅游销售渠道。联合各中间商通力合作,优势互补,联手促销,完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等的相关职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通过旅行社向市场终端逐步融合渗透。
(3)加强营销服务系统建设。在建设推广城市级“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网络逐步形成全国旅游目的地营销宣传体系。在国家旅游局的统筹下,以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研讨,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扩大该系统的宣传推广力度,促进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在优秀旅游城市建立和推广使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争取列入国家“倍增计划”,给予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
持续发展能力
1.定义是指保护好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内涵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资源环境演化的自然规律,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诊断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辨证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这些年旅游业一直注重以资源环境保护为前提,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具体表现在:第一,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成就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奠定了新的基础;第二,旅游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的综合功能不断得到提升和扩展,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效益转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第三,旅游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环保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两者矛盾和统一关系的认识,为优化和创新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第四,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成为促进旅游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还较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一,旅游资源管理与旅游产业管理脱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体制限制;第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糊化、表面化、广泛化和简单化认识;第三,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滞后,有规划但缺少刚性,有保护但缺少手段,无序开发需要引起重视;第四,资源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
3.建议发挥旅游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条例和法规,鉴于旅游部门管产业不管资源的现状,提出旅游部门对旅游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通过以下八种途径:
(1)在旅游规划中加强对资源环境保护与控制管理的要求,增强规划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力度,着力解决现有规划对保护缺少刚性、手段不足的问题。(2)在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增强对环境管理的能力。在出台新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时,在已有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修订时,重点突出对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3)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执法。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法(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土地管理法、循环经济法等),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执法队伍,与旅游相结合,推进综合执法。(4)加大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境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城市等的建设,促进旅游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5)倡导和推行绿色经营体系建设,创新和深化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在旅游产业内推行资源环境友好型经营模式。(6)鼓励和倡导旅游者进行绿色消费。宣传和倡导生态知识,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旅游者遵守环境伦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7)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将其作为继交通之后的重点投资领域,通过合理的投入将资源环境保护落到实处。(8)研究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绿色开发等的奖励措施,对已取得成绩的绿色旅游行为提供合理的奖励和资金补助,确保绿色旅游在经济上能持续发展。同时对经典案例进行宣传和推广,形成示范效应。
游客文明旅游素质能力
1.定义素质是人的综合能力与综合道德水准,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游客素质主要通过文化素质、文明素质、消费行为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体现出来。
2.问题中国旅游大军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但也有少数人的不雅行为,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规范和文化氛围。一是文明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吃”方面贪多浪费不讲仪态,“行”方面自由散漫不顾他人,“玩”方面我行我素不以为意,“赏”方面举止失当不知有序。用八个形容词来说就是:脏、吵、抢、粗、懒、窘、泼。二是文化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鉴赏能力不高,游览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对历史、细节等不深究;文化内涵不高,不珍惜自然、文化遗产,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造成风景资源破坏、文物古迹损毁等不良现象。三是消费行为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消费心理不成熟,常侥幸认为低价团也会有高质量的行程;消费观念不理性,部分旅游消费者爱慕虚荣。
3.建议把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作为事关国家形象、事关民族整体素质的大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通过国民素质提升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在实施步骤上,要切实抓好“宣传发动、教育实践、建立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措施上主要采取以下几点:(1)征集制定旅游行为规范。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网站,大力宣传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营造浓厚舆论氛围。(2)加强旅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各级文明办和旅游部门组织编写出版《指南》和《公约》等通俗读物和宣传挂图,免费发放到各地主要旅游目的地。(3)广泛开展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实践活动。各级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职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保障措施和工作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旅行社对旅行团的全程教育。各类风景旅游区要通过制作发布公益广告、设立文明监督岗、评选文明游客等方式,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加强旅游景点当地的管理与查处。(4)建立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完善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各级旅游部门要建立公民旅游文明教育考核制度,对旅行社履行教育游客职责实施有效管理和考核。各旅行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切实承担起教育引导广大游客的职责。建立导游和领队全程文明教育责任制。对未能有效履行教育游客职责、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导游和旅行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各地各部门要将旅游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纳入职业道德培训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管理。
和谐统筹能力
1.定义旅游和谐统筹能力是指在旅游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现和谐发展的能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生态和谐,尊重、爱护自然,高度重视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问题,增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和谐旅游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二是人际和谐,人际和谐是指社会人群在社会公共层面互为融洽并获得心理满足,人们在社会关系上的和睦共处和相互提携是人际和谐的重要特征,人际和谐是实现和谐旅游的重要条件;三是心态和谐,人们处理自我的关系,即肉体存在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常被称为身心关系。身心关系和谐是指人们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充实,二者达到平衡,和谐旅游是实现身心和谐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2.诊断旅游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同一性。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形成“五架马车”效应,拉动和谐社会建设,即:促进人的休闲和健康,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促进就业和人际关系改善,形成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城乡发展、区域合作,缩小地域差别;促进生态健康和资源节约,提高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和谐的重要力量。旅游业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和谐。以“和谐旅游”的理念发展旅游业,增强旅游业“五架马车”的动力和耐力,使“小和谐”形成“大马力”,促进“大和谐”。但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目前还存在诸多的不和谐现象:一是旅游资源的不适当开发,二是旅游地文化的丧失和道德风尚的改变,三是旅游安全隐患的存在,四是区域旅游发展和城乡旅游发展的不平衡等。
3.建议为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旅游业也必须走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旅游,对策与措施主要是推出和谐旅游的“七个行动”,即:(1)和谐旅游典范的创建与评选行动。通过开展“和谐旅游典范”的创建与评选活动,在酒店、餐饮、旅行社、景区、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行业形成一批和谐利用、和谐运行、和谐建设的典范,并实现旅游经营主体制定和谐目标与产生和谐效应的统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和谐旅游,并带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其中关键是:第一,在全行业中深入扎实地开展和谐旅游的宣传活动;第二,定期评选和谐旅游典范,推广成功经验,并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第三,以“和谐景区”评选为突破口,启动和谐旅游典范的创建与评选行动。(2)旅游慈善行动。通过旅游来帮贫、扶贫,推动贫富之间的和谐发展。一是建立旅游慈善基金,扶持贫困地区做大旅游产业;二是在旅游者中开展四个“一”旅游慈善行动,即:为贫困地区“带来一本书,留下一元钱,带走一个礼品,留下一个美好回忆”。(3)绿色旅游行动。一是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规章,强化绿色旅游管理;二是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绿色经营,创建绿色旅游企业;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四是鼓励绿色消费,提高旅游者环保意识和素质。(4)诚信旅游行动。根据国家对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诚信体系框架,实现“放心旅游”。一是以行业改革为动力,以法规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诚信体系框架;二是探索建立旅行社批零体系,实现旅游市场组织网络的制度突破;三是建设旅行社、饭店和导游人员的“诚信信息库”,提供公开透明和制度化的信息渠道;四是开展“诚信旅游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五是推出“万家企业共建诚信”活动,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六是与部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开展“诚信旅游”双向互动,建立合作机制。(5)安全旅游行动。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要消除旅游不安全因素,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提高旅游安全认知,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强化旅游安全管理,督促景区、饭店、旅行社加强旅游安全建设,确保旅游者人身安全,实现安全旅游。(6)与民共惠,社区发展行动。旅游发展会造成社会、环境和经济资源的竞争问题及其他负面影响,应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民共惠,实现社区与旅游和谐发展。一是在规划阶段全面实行社区参与机制,确保居民的利益能在规划中得到体现;二是吸收社区居民到旅游企业工作;三是引导社区居民向旅游企业提供原材料,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五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打折等优惠。(7)关爱游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游客为中心,通过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结构调整等,建立与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相适应、与国际接轨、具有世界水平的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旅游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等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积极推行质量认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研究制定乡村旅游、自驾车、温泉、绿色饭店等质量标准。
创业就业能力
1.定义是指发挥旅游业新兴产业优势,鼓励、引导和支持旅游创业就业,创造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提高群众旅游自主创业和广泛就业水平的能力。旅游业产业具有关联度大、发展机会多、就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蕴含着广阔的大众创业空间并可以提供众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2.诊断旅游业已经成为创业和就业的巨大平台,根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万人,从业总人数约600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7.8%。但是,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旅游就业门槛较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整体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这些都是制约旅游创业就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建议以人才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促进就业、培育旅游产业大军为目标,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增长点和渠道,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人力资源开发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优势,力争年均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00万人次。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与全民创业相适应的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企业用工及分配机制。旅游企业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按照建设观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改组改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旅游企业,建立与全民创业相适应的旅游准入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性项目向全社会投资者开放,形成全社会办旅游、有能力的人办旅游的良性发展格局。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鼓励支持民营、外资企业参股、控股国有旅游企业,推进产权多元化重组。建立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和开发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培养旅游创业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各高校旅游专业的作用,加强旅游培训基地、师资和教材的建设,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和培训质量;二是不间断地举办各类旅游业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大旅游培训合作交流,组织部分旅游管理人员赴国外开展业务培训;四是建立旅游人才信息网络,积极吸引各种人才加入旅游行业,为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提供平台;五是努力培育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企业家队伍,以人才带动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鼓励旅游创业的激励机制。依法最大限度地放权于基层,还权于企业,对于法律没有禁止的都允许开办和经营;争取建立旅游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对旅游生产企业提供小额担保;对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行税费、土地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出资经办旅游企业或合作开展旅游业务。建立促进旅游企业发展的公平竞争机制。对各种所有制旅游企业、对本地投资者和外地投资者都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2)构建广阔的全民旅游创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展工业、农业旅游,推动老区创业,促进工矿、农村地区旅游创业。使旅游创业向老区、厂矿、农村延伸与辐射,带动老区人民以及工人、农民致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厂矿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旅游要素配套建没,开拓旅游创业途径。行、游、食、住、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建设,是旅游业面临的基本任务,也是吸引群众参与旅游创业的重要领域。在努力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的同时,为相关行业和旅游区周围的居民提供大量的间接就业岗位。加快旅游企业改革,畅通创业渠道。加快旅游企业制度创新,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做大做强旅游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境内外企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旅游兴业的能人提供畅通的创业渠道。完善旅游中介服务体系,扩大行业领域。加快发展旅游中介服务业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面,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旅游培训、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服务、导游管理等多项旅游中介服务,是可以为中小投资者所选择的项目。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延伸创业链条,拓展旅游创业空间。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带来工业、农业、建筑、教育等多个相关行业扩大产业规模,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营造有利自主创业的旅游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逐步调整和规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配合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旅游自律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
(4)启动与全民创业相适应的旅游就业援助工程。制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对五类特殊人员制定就业或创业援助计划。一是旅游再就业援助计划,二是“妇女旅游就业援助计划”,三是“大学生旅游创业援助计划”,四是“回乡旅游创业援助计划”,五是“残疾人旅游就业援助计划”。
(5)推进与全民创业相适应的旅游就业培训行动。一是加速旅游教育培训的制度创新。促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出旅游人才培养示范点给予重点支持,建立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促进院校之间以及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完善行业各类资格认证考试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全面提高旅游一线人才和导游人才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水平,通过举办高级研讨班、职业经理人认证,引导旅游院校开办新专业,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批旅游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和旅游研究、师资人才。二是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积极开拓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中国的旅游教育机构参与国际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中国旅游教育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国际组织和旅游发达国家争取更多的旅游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培训旅游管理干部,树立中国旅游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三是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开展行业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文明导游员、技术能手、旅游突出贡献等的评选活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旅游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加强旅游就业服务和规范管理。编制和发布旅游就业指南,建立和健全旅游就业信息网络,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规范发展职业介绍、劳务派遣、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提升行业职业声望,提高就业吸引力,消除社会上对旅游就业的认识误区。
科技信息能力
1.定义旅游科技化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旅游行业内部各个环节联系的纽带,两者共同成为保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2.诊断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社会各方面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以及旅游者的成熟等使得旅游科技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科技成为旅游发展的技术平台。科技对旅游业发展产生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航空技术的商业化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远程旅游的交通工具,使国际旅游大众化,旅游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成为推动旅游业又一次重大变革的直接动因。现阶段,由高速交通、终端信息网络、虚拟科技等的发展应用正推动旅游业实现第三次科技革命。
(2)科技改变了旅游业态。一方面,网上旅游、网上预订将促进旅游个性化、多极化的进一步盛行,散客比例将明显增大,传统旅游方式将被改变。另一方面,科技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科技旅游是对传统旅游产业空白的填补,丰富了旅游产业构成。
(3)科技创造了新的旅游产品。高科技的运用创造了新的旅游产品,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如人造主题公园充分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如声学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模拟系统技术等,创造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4)科技丰富与深化了旅游内涵。科技的运用,重新界定了旅游资源,使得旅游资源的外延得到了扩展,使旅游的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5)科技提高了旅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高新科技在旅游业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尽管如此,旅游业的科技发展在我国仍属初创时期,发展还不成熟,与我国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相比、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相比,旅游科技以及旅游信息化对我国旅游产业的保障支撑明显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观念滞后,对旅游科技化和信息化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2)对旅游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3)高新技术含量低,运用手段单一,与游客的互动性差;
(4)旅游企业高新技术人员匮乏,研发机构对旅游科技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旅游产品较少。
3.建议
(1)实施中国旅游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主要以旅游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旅游市场促销、咨询服务、项目开发、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3)积极推进旅游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大旅游装备、设施、设备对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发展壮大新兴产品。
(4)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旅游集团,大力开发对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集团。
(5)加强旅游产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尽快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借助旅游网站蓬勃兴起的势头,积极培育旅游信息市场,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使信息在旅游生产力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推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全面建设,扩大中国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覆盖面和宣传力度,整合分散的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预订系统,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旅游商业协作网络,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提升经营水平。
(7)建设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基地,建立和完善旅游创新网络。以国家公共投入为主,重视开发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尤其是针对地方、企业特点,加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共同建设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基地,推动旅游研究的工程化和现代化进程,为旅游科技转化、提高产业效率提供动力。第一,争取专项资金加强硬件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已有平台,争取加强对旅游重点实验室、重大岗位创新工程等方面的专项投入。第二,与产业界共建研究基地和工程中心。以此打通旅游研究与实践共行的通道,将理论研究主动推向实践,以田园调查、社会调查、案例跟踪研究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把握新变化,推进技术研发,加强对实践的指导。第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支持企业参与旅游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鼓励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体。
(8)颁布科技创新引导目录,建立和完善旅游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与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加强旅游重大问题研究。以颁布《旅游新产品目录》、《旅游新项目目录》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培育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9)建立旅游科技和设备交易平台。建立规范的旅游科技成果交易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全国性的旅游科技交易平台。借助旅游交易会,增加旅游科技成果的相关内容,使旅游科技成果和产品设备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实体市场。通过技术咨询、政策咨询、投资咨询等方式,为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适用科学技术与先进理念,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