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经历2009年金融危机,但中国的出境游依然增长强劲,在4月29日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400万人次,增速超过11%,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达50亿美元,至2015年则有望达到200亿元。而面对这庞大的需求市场,旅游机构、企业并没有完全做好应对,国民出境旅游供求失衡仍然是个难题。
旅游意外险:投保人数只是个位数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指出,国家旅游局第14号令规定,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在很多旅行社的报价单中, 都标明包含旅行社责任险,但投保人数却只是个位数。原因是很多客人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保险混淆, 以为上了“责任险”就不必再上其他保险,实际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责任险”指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因旅行社的疏忽或过失,造成旅游者损失而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行为,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当旅游者因个人原因、人身意外等出险,与旅行社无关时,旅行社责任险就不能再发挥作用了。
欧乐保险负责人王建平告诉记者,目前除办理欧洲申根国签证时要办理个人旅游意外保险,其他地区还没有明确规定。王建平对记者说,现在出境旅游意外保险1至10天的费用只有不到200元,投保者多以商务、会展团为主。自费旅游投保者微乎其微。戴斌认为,目前中国旅游者普遍还不够富裕,保险公司应当在获利基础上调低价格,先以培育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国人的消费理念还较保守,对保险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需要企业对市场加以正确引导。
签证:放宽签证制度已成趋势
戴斌透露,日本签证已取消“收入25万元”规定,令广大消费者欣喜。签证制度一直是困扰国民出境旅游的难题,准备材料、使馆面签、等待审批,繁琐的程序往往要持续半个多月,确实费时费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负责人蒋依依指出,目前出境游客中88%是因私出境,办理签证基本都是繁琐耗时。时下出境自由行日渐红火,将来自由行将是出境游的主要形式,游客需要便捷的签证办理制度。泰国免签证费、日本已取消“收入25万元”等政策的出台都有利于中国出境游的发展。蒋依依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简化签证的措施,如果签证制度能够放宽,出境游客才会有质的变化。戴斌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放宽签证制度已成趋势,将来出境旅游免签都有可能。
境外目的地:环境需净化
据报道,陈小姐和老公今年1月去泰国度蜜月,“因为是自由行,没有遭遇购物多、行程缩水的问题,但在普吉岛,当地旅行社竞争有些问题。当地的司机,一般会把游客带去‘有关系’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要价一般很高,比如同样的5个海岛一日游,价格为2800泰铢。好在我们坚持不去,司机也没为难我们。后来我们发现其他旅行社要价只有1300泰铢,便宜了一半”。陈小姐和老公后来找了一家旅行社参加了“6个海岛一日游”,旅行社要价3500泰铢,双方以2950泰铢成交,但后来陈小姐大呼“上当”,多了一个岛,行程十分紧张,“在猴子海滩(Monkey beech),我们只是看了几眼就离开了,连走马观花都称不上”。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境外旅游投诉的热点,除了旅行社低价收客、强制购物以外,当地的旅游环境也是一大问题。有游客表示,在泰国等国家乘坐出租车经常挨宰,甚至当地请的私人导游就是黑道上的人,造成游客经济受到损失。就连非常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香港,也出现了消费陷阱,比如2009年就有内地游客在九龙免税店买到假瑞士百利达钻石表。
就境外旅游目的地服务对游客的影响问题,戴斌表示,境外目的地应当以促进中外交往,对价值观的互相尊重、包容为重,对旅游市场应该加以净化。他认为,现在国际旅游市场已经注意了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今年年初的美国千人旅游团“大撒钱”,曾被誉为美国旅游业的“救星”。但是目前许多境外游目的地过于看重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消费,参观当地名胜、感受异域文明才是最为重要的。境外目的地在靠中国游客拉动地方消费的同时,应当通过旅游让中国游客更多体味当地的文化、风俗,得到美的享受。
中国旅游企业:要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据报道,2010年春节前,多位消费者参加北京新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组织的出境游项目,向自称是该公司员工的吕莉丽交纳了总额超过700万元的出境游保证金。后吕莉丽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不少消费者无法取回自己的保证金。对此,新华国旅相关负责人称,吕莉丽已离职,其诈骗行为与该公司无关。目前部分游客的保证金仍未退还。
旅游业内人士对此向记者表示,作为旅行社来说,在自身原因导致游客利益受到损失时不能仅仅以辞退员工作为解决手段,而不给游客以合理解决方式。把金钱看得过分重要时失去的是长期的客源。有专家则认为,不仅是出境游,整个旅游行业都需要规范。目前由于没有涉及旅游行业的相关法律出台,整个旅游业未有法律约束而导致行业混乱,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才会使游客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马仪亮博士表示,中国旅游企业粗放型的发展思路显然有悖于市场需求。虽然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400万人次,但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人把意念化的旅游需要转变为现实旅游需求。中国也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需要规模化的采购平台来支撑。目前国内的出境组团社有1069家,成团率为25%,每家旅行社年获利可达百万元。但国内企业还需要更多、更好地关注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从目前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戴斌认为,目前出境旅游进入了研发阶段,比如国旅、中青旅开发境外深度游、游轮游等高品质形式,这正是中国旅游企业向集约型发展的标志。
外资旅游企业:要在区域布好局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负责人李仲广,针对中国出境游业务逐步向外资旅行社开放,外资旅行社应如何应对好的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
李仲广认为,外资旅游企业应通过以下两方面做好准备:战略、战术。战略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一,企业应关注中国的市场及政策,为自己的决策打下基础;二,发展方式要改变,要符合从入境到出境的转变;三,要从做专业市场逐步向做大众市场转型,如果没有大众化,就形不成大流量,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四,改变目前的“潜水”状态,打造自己的品牌。
战术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一,带来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境外景点、文化的包装,外国团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抢滩市场,在区域间布好局;三,在营销、宣传上发挥外资品牌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