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滨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很好的开发。综合分析滨州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从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三方面系统探讨滨州县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以共拓市场、利益共享、信息共享、产业集群,文化品牌、精品立市为策略,进一步挖掘资源特色,提高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开发;滨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20-01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渤海沿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北通渤海,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辖博兴、邹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和滨城区六县一区,总面积9444.65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农业人口308万,占83.7%,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属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滨州历史悠久,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风俗民情独特,旅游潜力巨大。 1 滨州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1.1 滨州旅游资源
滨州旅游资源总体可分为“孙子兵法、故国神游”历史文化;海滨湿地、盐田绿洲;河湖风情、特色民俗;森林观光、游憩休闲四大资源板块。如表1:
表1 滨州县区旅游资源一览表 资源板块分布县区资源名称特色 孙子兵法故国神游惠民县省级旅游区孙子故园、3A旅游区孙子兵法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魏氏庄园 、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大商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河南张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剪纸、魏集古木家具、胡集灯节书会;农业观光孙子文化观光与朝圣 海滨湿地盐田绿洲无棣县沾化县碣石山、湿地和滩涂、天然贝壳堤岛、万亩盐田、枣园绿洲、野生动植物、海产品、天然河湖、水库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尤以湿地和滩涂为特色,开发潜力巨大 河湖风情特色民俗滨城区博兴县四环五海(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绿化带、环城风景带和东、西、南、北、中五座平原水库)城市观光;博兴国际小戏节、汉孝子董永“孝”文化、麻大湖自然风光、吕剧之乡以河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森林观光游憩休闲邹平县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寺风景区、雕窝峪风景区、唐李庵、范公祠、梁漱溟墓、王薄起义遗址以范公故里风景区和泰山副岳风景区为主要特色
1.2 滨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从资源种类上来看,滨州市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总量较少,相对平庸,缺乏有独特性、有知名度的精品,多数资源美学价值偏低、可替代性较强,对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从资源市场吸引力来看,除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外,大多数旅游资源目前知名度较低,旅游客源市场非常狭小,仅限于本地及周边地区,以短线旅游为主,因而在相当的时期内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开发存在很大难度。 从资源空间结构上看,滨州市旅游资源零星分散,区域间雷同现象普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沾化和无棣的滨海湿地以滩涂、海鸟、海产品为主要特色,但不具备垄断性,而与滨州同属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湿地兼有“黄河入海”的优势,其开发程度、资源品味与知名度都在滨州之上,滨州这些资源的开发难以形成对东营的替代。沾化县推出的赶海拾贝活动,迎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发展潜力,但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已开发了赶海系列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具有相当竞争力。滨州的各种古文物数量不少,有些历史价值较高,但普遍存在遗多迹少的劣势,难以形成市场亮点。 从资源区域整合开发来看,目前,滨州各县区各自为政,旅游资源各推自身特色,各树自身品牌。各县均从保护本地客源市场的角度出发,不是主动做区域性宣传,为旅客介绍相邻县域间的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而是封锁信息,制定地方保护政策,以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对市旅游局要求共同开发的项目缺乏诚信精神。 2 滨州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运行机制 2.1 政府推动
各县政府应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在体制层面,应站在区域旅游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行业、区域、资本投入壁垒,有效整合区域旅游经济资源,合理设计和开发旅游路线,把区域内主要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经历,建设无障碍旅游区。要大力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进行区域合作的进程,并帮助解决合作中的困难。要加强引导和协调,构筑统一、开放、高效的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要加强对生态文化保护的强力监督,规范旅游行业市场秩序,协调市场竞争中各方利益,培育旅游诚信服务形象,实现旅游业联动发展。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由市旅游局和各县分管领导、各县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常设矩阵型组织结构“滨州区域旅游发展联席委员会”,联席委员会拥有相对充分的行政管理权,具有比市旅游局更大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接受主管旅游的副市长领导,各组织成员接受既是职能方面又是产品方面的二元子目标。联席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县旅游景区的工作,对景区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开发、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建设、营销上的合力。这种独立于各县行政区域之上的决策管理机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滨州区域旅游发展进行决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充分代表各县的利益,较容易得到区域成员的支持。 2.2 市场导向 滨州各县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必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机制,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互补性的孙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产品和无棣、沾化海滨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为龙头,以统一协调的滨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满足游客需要为核心,坚持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满足顾客核心利益的同时实现区域共同利益、地区本位利益、旅游企业利益三种利益关系的有效整合,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3 优势互补 滨州各县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要围绕市场抓开发,形成各县特色、优势互补的旅游开发格局。滨州属于欠发达区域,应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打造孙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无棣、沾化海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两大品位较高,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的产品,形成旅游精品,成为市场的卖点,以此带动其他县区旅游业的发展。 3 滨州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 3.1 共拓市场、利益共享
积极推进建立以滨州旅游发展联席委员会为主的合作机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景点、景区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设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宣传形象,从共同的旅游主题“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出发,统一形象策划,变各县区产品雷同的替代关系为互相辉映、特色突出、形成合力的互补关系,努力寻求差异化经营、特色化经营和横向产品分工体系,从而实现客源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3.2 信息共享,产业集群
目前滨州旅游发展迅速,但同省内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以滨州区域旅游联席委员会为载体,统筹规划、管理旅游产业;以孙子文化、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大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提升产品的内涵与品位;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相互交流和反馈产品信息,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拓。围绕旅游六大要素,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中企业、中介机构、研究机构、大学、政府等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将各县区强势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协调双方的市场份额,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推动共同市场的持续发展。同时按照先周边,后阔远的原则,努力使滨州旅游产业集群融入周边更大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之中,力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3 文化品牌,精品立市
紧紧围绕滨州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培育滨州旅游特色,围绕市场开发产品,保护和开发滨州独有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形成滨州的城市品牌,谋求超常规发展。根据滨州旅游资源的特色,精心设计、推出有滨州特色的孙子文化和海滨湿地两大旅游精品,同时常变常新,以持久吸引海内外游客。 参考文献 [1]曹喆,包丽艳.论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旅游管理,2001,(9):15-17. [2]康正发.价值链整合问题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1):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