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旅游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深入探究旅游与压力的关系,让旅游消费活动成为更直接的解压途径,充分体现旅游的民生意义。湛江市是一个具有多元旅游产品的旅游目的地,可以满足旅游者多种旅游消费需求。通过对湛江主要景区旅游者的抽样调查,采用聚类方法得到不同压力源的旅游者类型,发现不同压力类型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在旅游花费、出游方式、获取信息渠道三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色彩,在出游目的、目的地类型、旅游住宿、交通工具四个方面的分异不明显。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收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正向或负向地影响到个体的行为[1]。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些途径来有效地放松,使压力得到释放。压力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入了学者的视野,消费行为研究也开始与压力关联,周运锦与张海林(2007)研究了城镇居民的心理压力与消费行为的关系,认为在众多的减压途径中,城镇居民通过消费行为来缓解心理压力变得越来越流行,其中,旅游消费是居民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消费行为之一[2]。
事实上,无处不在的压力已经被学术界广泛关注,旅游学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实,释放压力是主要的旅游动机。张卫红(1999)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思想对旅游者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发现放松是人们最主要的旅游动机[3]。范贞(2008)对中产阶级这一重要的阶层进行调查发现,许多中产阶级已把旅游作为调剂平时紧张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摆脱工作压力是他们外出旅游的首要动机[4]。学者们的实证研究也证实缓解压力是乡村旅游者的最主要的动机之一(方贤寨等[5],2007;胡绿军等[6],2009)。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国内生态旅游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群进行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李明辉等[7],2008)。
已有研究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压力正向或负向地影响到个体的行为,释放压力成为主要旅游动机。细致思考压力与旅游行为的关系,压力是一个复合概念,因压力源不同而出现类型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中,人们总是面临强度不一、类型不同的压力。学术界普遍认为,压力可以正向或者负向影响人们的行为,依据压力源对人们进行归类,探究不同压力源作用下的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性,明确不同压力源下人们的旅游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1.基本思路
探究不同压力作用下的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应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明确压力源的基本结构,用演绎方法确定压力源的维度并设计测试语句,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聚类方法得到基于压力变量的人群类型,利用分层分析方法求出不同压力人群类型的旅游行为差异。
压力的研究总离不开压力源。所谓压力源,即压力来源。学者们对压力源维度的划分因视角不同而不同。从医学上可分为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从形式上可分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母泽林[1],2007);也有分为自我压力和社会关系压力的(杨军等[8],2007);还有分为内源式压力和外源式压力的(李春玲[9],2009)。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需要确定了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及特殊事件压力四个维度,设计了30条压力源测试语句,进一步找出不同压力源人群,最后比较不同压力源人群的旅游行为分异。具体分析模型如下图1:
图1 分析模型图
2.研究方法
基于“不同压力的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的研究目的,我们依据研究思路,首先用演绎方法通过压力源构造旅游者压力的测试量表,采用抽样方法在湛江市主要景区抽取样本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压力量表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不同压力源的公因子,形成主要压力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识别承受着不同压力的旅游者类型;最后对承受着不同压力的旅游者进行分层统计,描述旅游行为的分异特征。
3.问卷设计
研究采取结构式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人口学特征,主要用于探寻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人均月收入、孩子成长阶段等7道题目;第二部分是旅游行为特征,包括旅游花费、出游方式、获取信息渠道、出游目的、目的地类型偏好、旅游住宿选择、及出游交通工具选择,共七道题,采用多选题的形式;第三部分是对被调查者的压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测量,1~5分别表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分值越高表示苦恼程度越高,压力越大。
4.抽样情况和样本特征
问卷调查于2010年3~4月在湛江市五大代表性景区进行。湛江市是一个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包含了观光、度假、休闲三大功能,我们选择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作为观光旅游的代表性景区,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金鹿园、炭之家作为休闲旅游的代表性景区,特呈岛度假区作为度假旅游的代表性景区,依据旅游者接待规模按比例发放问卷。
基于既定的研究视角,调查者对象选定年龄在14岁以上且已有工作经历或者退休的人员。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82.86%,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82.76%。形成数据库并汇总统计,得到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
1.样本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与实际值是否吻合,一般通过Cronbachα系数来反映。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29,远高于Cronbachα系数大于0.6的标准,说明测量指标的一致性很强,可靠性很高,反映调查使用的问卷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同置信度。
2.压力源的主要成分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指标,通过对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用假想的少数几个变量来表示原来变量的主要信息。对30个压力源的变量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0.05,即拒绝原假设,说明数据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具有相关性,也说明统计数据适宜做主成分分析。同时,KMO值为0.906,根据KMO度量标准,30个变量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变量,经过处理后,最后提取八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358%,对总体变量的解释程度较好。在信度方面,八个主成分的Cronbachα分布在0.721~0.839之间,说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较高且结构良好。
主成分1由以下变量构成:(12)无法满足不同上级相冲突的要求;(11)感觉有太重的工作负荷,不可能在一个正常的工作日之内完成任务;(13)感觉还不足以胜任自己的工作;(10)不知道有没有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9)不清楚你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是什么;(8)感觉到你拥有的职权太小,无法完成分配给你的任务。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命名为工作压力。
主成分2由以下变量构成:(16)不得不对你所认识的人做出影响其生活的决定;(15)无法获知完成你的工作所需要的信息;(17)觉得自己可能不为同事喜欢和接受;(14)不知道你的上司如何看待你以及如何评价你的表现。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命名为人际关系压力。
主成分3由以下变量构成:(1)你感到与朋友们的观点很不同;(2)经常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3)为了维持人际关系,不得不做一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4)身边的人不接受你的意见时会很苦恼。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我们将公因子3命名为社会认同压力。
主成分4由以下变量构成:(29)你对跳槽的前景预测并不乐观;(28)你感到寻找工作是件苦恼的事情;(30)你总是担心失业。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命名为自身能力不足压力。
主成分5由以下变量构成:(23)你总是觉得小孩不听话;(22)感觉到夫妻关系有问题;(24)照顾老人耽误了你的工作和休息;(21)感觉到你的工作会妨碍到你的家庭生活。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命名为家庭压力。
主成分6由以下变量构成:(27)你总会对更高一层次的生活水平充满向往;(26)你感觉现有收入总是应付不了支出;(25)家人的健康人你很操心。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我们将公因子5命名为自身欲望压力。
主成分7由以下变量构成:(6)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你晚上总睡不安稳;(7)甲流期间,你听到身边有人咳嗽会感到心惊;(5)空难新闻让你对乘坐航班感到担忧。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名为神经过敏压力。
主成分8由以下变量构成:(19)觉得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数量可能会妨碍工作完成的质量;(20)感觉到你不得不在工作上做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18)不知道同事对自己有什么期望。根据变量构成的主要内容,我们将公因子8命名为追求完美的压力。
3.基于压力的人群类型划分
对承受不同压力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我们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8个主成分为自变量,用快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对480个样本分别进行两类、三类、四类、五类等多种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采用回代判别分析正确率,比较发现分成三类人群的聚类结果正确率最高,达到99.4%,同时结合聚类得出的类型解释清晰性和合理性考虑,决定采用三类聚类结果。进行方差检验(ANOVA),显著性均为0.000,表明三类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划分三类具有合理性。 表2数据表示各类群体的8个主成分得分,分值越高,表示这类群体对该主成分的认同程度越高,负值表示不认同此主成分,正值表示认同此因子。由此可以对聚类结果进行命名,类1为个人因素压力人群,类2为社会角色压力人群,类3为环境因素压力人群。
4.不同承压人群的旅游行为差异性
第一,旅游花费方面。由不同压力源人群进行分层统计结果可知,不同压力源人群在旅游花费意愿方面的分异色彩明显。其中,个人因素压力人群的旅游花费意愿以1001~2000元的人群比例最高,占22.70%,社会角色压力人群与环境压力人群的旅游花费意愿以581~1000元的人群比例最高,分别占23.36%、28.48%;个人因素压力人群和社会角色压力人群在花费在少于580元及1001~4000元的人群比例均高于环境压力人群,而花费意愿高于4000元的人群比例上,环境压力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两类人群。相对来说,环境因素压力人群中高档消费人群多于其他两类人群。 第二,出游方式偏好方面。按照不同压力源人群进行分层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压力源人群均以家人、亲友结伴出行的人群比例为最多;在度假服务套餐的选择上,社会角色压力人群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类人群,仅占8.22%;在单位组织这一出游方式的选择上,环境压力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为10.80%。相对来说,环境因素压力人群较偏好旅行社安排、度假服务套餐、家人亲友结伴及单位组织等传统的固定的较安全的出游方式。
第三,获取信息渠道方面。按照人群统计数据表明,个人因素压力群体通过电台广播(13.45%)获取信息的人群比例高于社会角色压力人群(10.38%)和环境因素压力人群(10.88%);亲友传言是社会角色压力人群的主要获取信息渠道,占11.48%,其他两类人群通过此渠道获取信息的人群比例较少。
第四,出游目的方面。按不同压力人群进行分层统计可知,不同人群在“风景观光”这一出游目的上具有共性,均占最大比例;在“商务会议”及“康复疗养”这两个出游目的上存在分异,个人因素压力人群的所占比例(10.94%、10.55%)均高于其他两类人群,环境因素人群(5.94%)以“特产购物”为出游目的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两类人群。
第五,目的地类型偏好方面。按照不同压力源人群进行分层统计可知,旅游者在山水型自然景观这一目的地类型偏好上具有较强的同一性,均占最大比例;在都市型田园景观、宗教型朝圣项目及休闲型体验项目的偏好上,社会角色人群所占比例均为最低,分别占6.11%、6.11%、11.67%;环境因素压力人群偏好探险型野外项目的人群比例最高,占7.73%。
第六,住宿选择方面。按照不同压力源人群进行分层统计发现,不同压力源旅游者在“星级宾馆”的选择上具有共性,均占最大比例;在家庭旅馆的选择上,社会角色压力人群的比例最高,占30.43%,而在特色茅屋、帐篷的选择上,社会角色压力人群所占比例最低,为18.84%。
第七,交通工具的选择方面。按照不同压力源人群进行分层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人群在飞机的选择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均占最高比例;而在高铁的选择上,不同人群存在明显的分异,其中社会角色压力人群比例最高,占11.54%,个人因素压力人群与环境因素压力人群分别占7.84%、6.59%;在选择旅游大巴的人群中,社会角色压力人群最多,占18.59%,个人因素压力人群与环境因素压力人群相对较少,分别占15.20%、11.38%。
四、结论
1.结论
第一,旅游者具有个人因素压力人群、社会角色压力人群及环境因素压力人群三类。
第二,不同压力人群的旅游行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色彩:其一,在旅游花费上存在显著分异,个人因素压力人群与社会角色压力人群花费意愿以1001~2000元的人群比例最高,而环境压力人群的花费意愿以581~1000元的人群比例最高,个人因素压力人群和社会角色压力人群在花费在少于580元及1001~4000元的人群比例均高于环境压力人群,而花费意愿高于4000元的人群比例上,环境压力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两类人群;其二,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出较强的分异色彩,在度假服务套餐的选择上,社会角色压力人群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类人群,环境压力人群选择单位组织出游的人群比例最高,此外,独自出游人群也以环境因素压力人群为最多;其三,在获取信息渠道上的分异表现在,个人因素群体通过电台广播获取信息的人群比例高于社会角色压力人群和环境因素压力人群,亲友传言是社会角色压力人群的主要获取信息渠道。
第三,不同压力人群的旅游行为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分异色彩不明显:第一,在出游目的上,不同人群均以“风景观光”为出游目的的人群为最多,其分异表现在个人因素压力人群在商务会议及康复疗养这两个出游目的上的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两类人群;第二,在目的地类型的偏好上,不同人群均偏好山水型自然景观,其分异表现在都市型田园景观、宗教型朝圣项目及休闲型体验项目的偏好上,社会角色人群所占比例均为最低,环境因素压力人群偏好探险型野外项目的人群比例最高;第三,在住宿选择上的分异不明显,均以选择入住高档宾馆(星级宾馆)的人群为最多;最后,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不同人群均以选择飞机的人群为最多,其分异表现在社会角色压力人群选择高铁的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类人群。
2.局限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具有时空分布上的高度不稳定性和特征的渐变性,尤其是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旅游地区来讲,这种不稳定性更加明显,在快速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抽样,基本没有办法保证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集中时间段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更具有特殊性色彩,我们的成果只是初步的尝试性案例研究结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揭示真理。
【参考文献】 [1]母泽林.压力管理——工会维权的新亮点[J].工会理论研究,2007,(1):21-24. [2]周运锦,张海林.基于城镇居民心理压力的消费者行为[J].经济管理,2007,29(3):58-61. [3]张卫红.旅游动机定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21(4):100-103. [4]范贞.中产阶层休闲旅游消费品位的特质和表现[J].北方经贸,2008,(4):119-120. [5]方贤寨,粟路军,蒋术良.基于乡村旅游者调查的乡村旅游体验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00-403. [6]胡绿军,文军.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商业研究,2009,(2):153-157. [7]李明辉,谢辉.中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8,22(3):18-23. [8]杨军,徐晓莉.朝阳区2188名居民心理压力及不良行为认知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4(4):439-442. [9]李春玲.内源式压力与外源式压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9,(9):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