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川丹巴县是嘉绒藏族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区,也是嘉绒藏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积极探索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好、经营好、保护好,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1 丹巴嘉绒藏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丹巴县及其乡镇政府、群众对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有着强烈的愿望。但同时也应看到,该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的嘉绒藏族文化旅游资源,但它作为旅游区基本上还处于待开发状态,目前偶尔有摄影、采风的专业人士和旅游散客来到这里,由于没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和服务设施,人们在短时间的观光游览后即离开,基本上没有大的消费行为。当地出现的是社区经营最为混乱的局面,散、小、乱、差的情况十分突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丹巴县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规划滞后,无序竞争。民俗旅游资源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丹巴嘉绒藏族民俗旅游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目前基本上是农户各自为政,自行设计,自行规划,自行建设,自成体系。未形成产业,未形成规模,未突出特色,也就不可能打造成旅游品牌。
(2)宣传滞后,促销未形成合力。现有的社区经营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经营。小农经济思想比较浓厚;由于资金有限不可能拿出专门经费进行宣传促销和制作宣传资料、宣传品等;再加上社区经营“民俗旅游”的旅游形象、品牌未形成,各级媒体也未引起重视,难以形成系统宣传和规模促销。
(3)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不顺。行业分割、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政出多门,统一组织协调差。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都在查,是导致目前嘉绒藏族村寨社区经营散、小、乱的主要原因,也是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4)产品滞后,消费水平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性。虽然目前开发的一些篝火晚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参与性、趣味性、民族特色的活动。由于客人在当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消费都不是很高,产品多元化,有助于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2 丹巴县发展民俗旅游可采用的对策
当地社区居民旅游开发模式,整体上采用了农家乐式的初期开发、逐步发展策略,不利于当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采取整合利用村寨居民和承包的林地等设施、资源,集中村民的有限资金,统一开发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利润,使投资和接待规模由小到大,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并且档次不断提高,效益逐步增长。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些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扩大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公路方面,通县油路工程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客源地的进入条件,但还需加强,如旅游景区公路可以依靠原有林区公路,适当地改扩建,先建成平坦的碎石路,以后逐步改建为油路。二是通信方面,有中国移动、联通两大公司,不用自己投资。旅游景区应是其优先考虑投资的地方,因此应加强与其密切合作。三是供电方面,三州地区河网水系发育,建小水电站条件好,投入不大且对环境影响小,同时还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辅助清洁能源。四是供水方面,山区河水、泉水多数是优质饮用水,传统的树皮、树干输水管道既节省投资,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五是废物处理方面,污水采用化粪池,固体垃圾集中焚毁或者填埋。
(2)加强村寨服务设施建设。利用民族地区民居体量大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造,用于旅游食宿接待服务,并且旅游者也最乐意选择在民居中食宿和休闲娱乐。其他的景区游览步道、厕所、亭子、指示牌等,实际投入并不大。民族歌舞表演广场,利用草坪或者空旷地远比水泥地更受欢迎。建造游人接待中心,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停车场、维修点、准确的指示牌等相关服务设施。最后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购有商品”、“娱有活动”。
(3)注重村寨民俗旅游市场宣传。我们把“天人合一”的丹巴嘉绒藏族村寨的美景传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小区,使广大旅游者在小区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自然美景。我们特采用摄影的方式,把那些美景用在摄影图片上配合旅游宣传品在小区、学校、公共场所直接展示,人们会有何等的美感,就会产生前往参观的动机。在大规模摄影展进入社区、学校并在全国展开后,我们将组织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产品销售,使人们在享受美景后,有机会购买到大家喜闻乐见的、价廉物美的旅游宣传品、风光片等,产生销售利润,弥补部分宣传费用。如常见手段有:制定丹巴“民俗旅游”宣传促销总体方案,系统宣传;制作丹巴“民俗旅游”宣传品、VCD光盘、画册等;找机会在“十一”黄金周新闻发布会上,推荐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经营者;在相关旅游杂志上,宣传推销丹巴“民俗旅游”。同时,村寨源源不断的客源增长还取决于旅游者的口碑宣传对潜在旅游者的作用。
(4)社区经营必要的资金筹集。旅游景区开发初期必要的资金包括景区规划设计、小水电站、供水设施、市场宣传、村民服务技能培训、垃圾处理。资金筹集及解决策略为:利用村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预投入减少初期资金的实际注入;农民的闲散资金投入积少成多,集中使用;以景区一定时期的门票收入作抵押或者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争取国家的相关支持;吸引部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等。
(5)社区开发经营管理。为提高效益,可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监督机制等。如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成立旅游景区股东代表大会,实际上村民既是股东代表大会成员,又是村民委员会成员;向社会招聘总经理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管理要求高,可与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互惠合作关系。有条件的景区还可吸引大专院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教师的技术和学生的能力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委托社会上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机构参与管理等。
丹巴县发展旅游除要实现一般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外,丹巴嘉绒藏族地区旅游发展目标还有自身特定的内容:改变丹巴嘉绒藏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丹巴嘉绒藏族居民的自我参与和主动开发,挖掘整理传统民族特色文化,激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恰当处理袭旧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使本民族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逐步适应时代要求,得以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丹巴嘉绒藏族地区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发展旅游不是盲目地开发资源而造成环境的破坏,而是致力于寻求既满足人们旅游需要,又能维护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平衡的发展模式,即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俊华.康巴历史与文化[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 [2]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