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发展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利用信息化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相关的理论出发,分析信息化能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机理,探讨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针对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能力,完善旅游信息化相关制度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旅游产业;发展;影响
当前,旅游信息化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旅游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化为旅游产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优化旅游软环境最直接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旅游产业质量,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跨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信息化只有先于行业达到世界旅游强国的水平,才能成为旅游发展的推进力。2010海南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一致肯定了旅游业与信息业融合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整合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和业内共享,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信息资源密集的行业,大力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信息密集型产业,Williams(1993)指出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结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Werthner和Klien(1999)指出信息技术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Buhalis与O,Connor(2005)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是旅游业面临的一场革命。Buhalis和Zoge(2007)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影响,指出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性已成为国内旅游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孙春华(2005)从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专家系统等方面对国内旅游业信息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这是较早的旅游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李京颐、陈文力、宁华(2005)认为,人才培养、政策选择、网络安全和技术的采用等是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李德明、马跃(2006)在旅游信息化背景下分析了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局限性,以及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价值链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旅游价值链,这些研究为后期旅游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不少学者就旅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姚继兰等(2005)认为对信息化的潜在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对于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发展战略、信息资源的规划等问题缺乏思考,使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张玉改(2006)主张政府在旅游信息化过程中要有所作为;王嘉(2006)提出新经济时代我国旅游业应积极推动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开发,保护网络营销;盘红华(2008)对旅游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还有学者针对具体地区进行了分析,吴国清、李文苗(2009)提出上海大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化体系及发展对策。陈亮、张三峰、李济生(2006)在“中原崛起”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以产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河南旅游业整合发展管理模式构想。王杨、庞建忠、马飒(2006)在对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框架、重点推进内容、实施步骤等予以构想。杨晞(2007)提出三峡库区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发展阶段及任务的发展战略框架,针对性地提出三峡库区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源动力与发展机制的对策。王杨帆(2009)分析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另外,针对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等旅游信息化发展缓慢的区域,王大明(2005)认为西部地区应克服消极意识,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加大信息技术投入,重视知识与人才,以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彭延炼(2007)阐述了湖南西部地区旅游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援助措施。傅细三、张海燕(2008)研究了湘西旅游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兰宗宝、陆宇明、韦志扬(2009)对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移动短信模式,加强网站建设,完善基础建设,提高全民认识,加强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仇学琴(2009)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机遇,提出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平台构建措施。还有部分学者进行了有关旅游信息化的实证研究,路紫、李彦丽(2005)对旅游信息化中的在线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石长波与黄清(2005)根据DEA模型提出了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评价指标,认为采用DEA的研究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实际水平。李京颐、陈文力、宁华(2005)通过对北京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认为其已跨过信息化初级阶段。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旅游信息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具体地区的分析,分析多为案例性分析,极少涉及旅游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和机理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当前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从理论上分析信息化对旅游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信息化是旅游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助于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更便捷、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是提升中国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需求,至2009年我国通过互联网预订旅游达到30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9%。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WTOBC)预计,今后几年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四分之一的旅游产品订购都将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改变,提升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旅游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有效保障。
(一)信息化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根本基础,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既影响消费者选择目的地的决策又影响其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信息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提高旅游产业的运行水平,优化旅游产业体系,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1.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粗放式的旅游开发模式,特别是重开发、轻保护等掠夺式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可增加旅游经济中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实现旅游业从依赖大量投入物质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到提高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旅游产业形象。信息技术因其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旅游时空的限制,并利于旅游业的内联外引,扩大旅游市场,从而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全国性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成立体化、网络化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不仅是旅游产业保持活力的动力源泉,且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形象和地位。
3.优化旅游产业交易过程。旅游产业社会化程度高、关联性强、依托和带动作用明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优化旅游产品生产过程,提高旅游产业链中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沟通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运行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信息化扩展了旅游消费传播渠道,改变了旅游者的旅游交易方式,促进了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促使旅游市场在交易成本的变化、不同交易渠道成本的对比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演化和发展;信息化创造了虚拟市场空间,为旅游产业开拓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规模适度、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
4.优化旅游产业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推力,可大大改善旅游产业各相关要素效能的发挥,优化旅游产业体系结构,提高旅游产业运行的效率。信息技术可为以信息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及其运行体系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是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系统的升级。旅游产业构成的多元性,旅游产业体系的复杂性,使得旅游产业体系的优化有赖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流程优化和系统创新。 5.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信息化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弥补了传统价值链中灵活性差、效率低下的不足,使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间联系更加通畅,促进了价值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使一连串的相关企业更好的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为旅游价值链注入新的活力。
(二)信息化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动了旅游企业新产品、新管理和新流程,必将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信息技术可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可满足旅游企业建立强大应用系统的需求,使企业在以追求快速、新颖、持久性、虚拟性和低成本为主体的竞争环境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能针对每个旅游消费者要求提供特殊的差别的产品,通过把旅游产品拆包,让消费者加入一切个人需求要素,信息通讯技术能使企业把市场细分到每一个顾客,让消费者能结合自己的需求重新组合产品;信息化能使企业的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模式得以真正实现,改变传统旅游服务的方式,改变旅游服务的增值化方向。
2.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实现旅游管理最优化的重要途径,使企业可更有效的控制信息资源。由于传统的旅行社顾客资源一般都掌握在优秀的经理人手里,为避免辞职事件而带走顾客,各种旅行社的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同程网的六合一就是其中的代表。信息化使旅游饭店之间可结成营销预订联盟共享顾客数据,实施优惠组合和消费累积计划,并联合开发网络预订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旅游管理服务。如分时度假利用的网络分时度假交换系统具有网络外部性,其拥有的度假村或度假饭店资源越多,消费者的参与越广,整个系统的价值就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3.提高经营效益。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的时间性上优势明显,信息化能使旅游企业有效控制成本,特别是分销和促销成本。信息化使企业流程重新设计使企业减少了重复劳动,从而压缩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旅游相关企业通过网上交易或电子中介,大大减少了中介佣金成本。信息化能使旅游企业的功能根本变化,结算方式将更简便快速,如为游客预定客房、机票、车票、船票等工作都可在网上实现,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旅游企业效益。
4.提升企业形象。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可整合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传递,丰富完善旅游企业营销模式,打造了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实现网络营销和异地出版,使旅游者在出行前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所向往的目的地;使到达目的地的游客通过旅游信息中心、公共场所的触摸屏幕和移动网络通讯等方便地获得信息;游客的旅游活动结束后,还能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利用网络进行旅游业的促销,是信息时代旅游宣传促销的新课题和新选择,其不但成本低廉且营销形式多样,还可以有效的通过对数据的监测控制投入与回报之间的比例。
(三)信息化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旅游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行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2001年启动的“金旅工程”是国家为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之一,目前国家金旅工程的三网一库(办公自动化网络、业务管理网络、公众服务网络和综合旅游信息库)基本建成,在推进旅游电子政务的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和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从目前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来看,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旅游电子政务在各级旅游部门已经全面开展,为旅游业的信息化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信息化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旅游信息化是数字旅游业的基础阶段,它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信息技术注入旅游产业可以大大改善旅游产业各相关要素效能的发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结果是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主体进入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壮大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从产业角度来看,旅游产业信息化包括了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整合营销、旅游电子政务等方面。
1.旅游信息化业务的广泛开展。旅游企业是旅游信息内容的主要创造者和维护者,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整个旅游信息化工作的根本。信息技术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差异化,其关键因素在于旅游企业和产品在客户价值链中的角色。如浙江酒店业推出的信息化服务“酒店完美联盟”,浙江到2009年已有600余家酒店推出“长话免费打”服务项目,近1 000家酒店、20 000余间客房开通“数码e房”;数十个风景区安装景区全球眼,在线景区监控点达到150多个。
2.旅游信息服务的有效提供。优质高效的旅游信息服务是旅游信息化工作中的关键,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的行业,旅游信息贯穿整个旅游的各个环节,旅游者从产生旅游需求到完成旅游行程,都离不开对旅游信息的依赖。信息技术改变了旅游者的旅游信息获取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服务的途径更加广泛,旅游类网站有关资料显示,将上网查询作为了解旅游信息主要渠道的网民比例已达66.7%。现在的移动商务可以随时随地把顾客、旅游中间商和旅游服务企业联系在一起,预订的结果、航班的延迟等信息皆可随时通知旅游者,使旅游信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应用更加普及。
3.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信息化的途径,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旅游电子商务所产生的价值占整个旅游市场总份额的60%以上。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随着3G技术的推广,移动商务成为旅游业新的切入点,结合智能网络技术,可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可提高企业在在线旅游市场中的份额,并最终获得可观的利润。如黄山市引导各类旅游企业把“旅游专卖店”搬上网络,将旅游整体促销“大篷车”驶入互联网,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网络整合营销的广泛实施。旅游网络营销的渠道主要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社区、门户类网站、专业旅游网站,和其它旅游者经常访问的生活消费类网站购买流量,是旅游信息化的动力。如有“荔枝之乡”之称的广州增城区当地特产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以MLOGO为媒介向游客进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荔枝知识及增城荔枝的特色,效益显著,销量明显见增。除MLOGO外,集团彩铃、旅游企业名片都是旅游企业向游客进行定向营销的便捷渠道,不少地区还结合国家金旅工程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如黄山市采取“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的营销策略,组织力量制作网上推介黄山旅游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城市大型社区、集团企业为突破口,将旅游营销覆盖面扩大到跨国企业机构、社区网站、网络虚拟社区等领域。
5.政府旅游电子政务的广泛实施。旅游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行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旅游电子政务是旅游信息化的保障。2001年启动的金旅工程是国家为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之一,目前,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旅游电子政务,在国家旅游局机关已经全面开展,成为旅游业高速协调发展的动力;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普及应用旅游电子商务、加快推进“三网一库”等通讯基础建设、加强3G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持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这些措施都为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信息化在旅游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影响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已渗透到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信息化已从薄弱、零散的应用到现在的初具规模,但旅游信息化在满足游人需求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旅游信息服务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影响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旅游管理部门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框架,对旅游信息化应用的目的、方法没有统一认识,导致旅游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大多数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理解不够,很少安排专门的资金进行旅游信息化建设。
2.专业的旅游信息化技术研发能力低下,针对性创新少。现有的旅游信息化技术多数是其他行业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鲜有专门针对旅游行业的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由于旅游企业的服务特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专门针对本行业的信息化研发机构和研究人员,技术创新能力欠缺,多为直接借用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技术,限制了专业的旅游信息技术开发。
3.旅游行业缺乏对最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少地区所谓的信息化仅仅是赶潮流,仅仅认为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在互联网上报数据,没有认识到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赖型产业的重要性,并未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不少旅游企业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仅实现了表面意义上的电子化,如建立了旅游网站,缺乏进行信息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真正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尚未实现。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差
1.多数地区缺乏旅游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投入太少,资金缺口大,无法形成完整的多平台系统;缺乏信息系统维护经费,难于有效保障、更无法提升系统的效能,影响旅游的营销形象和旅游信息服务效果;对旅游信息化资金投入较少,缺乏硬件设施和服务器配置;旅游景区虽然都有一些信息化设备,也仅限于低档的电脑进行微机管理,但是相应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语音解说系统等配套设备明显匮乏。
2.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管理手段落后。企业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较多,很少能够形成规模经营。尽管旅游网站数量不少,但基本上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相互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信息资源交流不畅。不少中小旅游企业曾经建设过网站或网页但收效甚微,影响了他们继续参与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动力。中小旅行社仍处在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只有少数旅行社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与同业有网络连接。酒店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不高,除了高星级酒店外,多数酒店其内部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网上预定、网上销售根本谈不上。
(三)个性信息化服务能力较差
1.信息化服务缺乏特色与个性,信息服务缺乏吸引力。几乎所有的网站都介绍着同样的旅游景点、路线、饭店等,信息内容重复雷同,缺乏自身特色。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普通旅游网站都有的内容,但在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得好的旅游网站非常少。网上信息更新较慢,很多旅游景点没有自己独立的域名,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信息。此外,还缺少旅游途中能为消费者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
2.企业信息系统功能薄弱,不少旅游企业的信息系统仅停留在电子信息处理阶段,没有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网站建立了电子地图查询功能,但还没有发展到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健全阶段,缺乏分析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更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的具有高级分析功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视频网页占网页总数的比例很低,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旅游网站大多缺乏自助旅游路线的设计,网上旅游预订优势并明显,难以吸引旅游者注意。
(四)高级复合型人才匮乏
旅游信息化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旅游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人才比较短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首先,旅游业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大多了解较少,往往仅涉及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和文字处理系统,缺少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多数旅游景点很少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致使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开展。旅游企业的职工掌握的信息技术和电脑操作技能较少,无法满足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其次,政府旅游信息化队伍不强,尚未建立旅游信息化事业机构。旅游信息中心人力资源十分缺乏,现有人员难于支撑已建成的多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更无法满足新系统的建设。由于信息化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培训场所和设施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要求。
(五)相关软环境建设滞后
没有建立旅游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对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缺乏规范性政府引导。旅游信息化涉及旅游行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目前,不少政府的旅游政务网站尚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的旅游局网站上几乎形同虚设,只是简单介绍了旅游局的人员安排、机构设置等,所设置的咨询服务从未见有人解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缺少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缺乏对信息化发展的统一规划和引导督促,无法建成统一的信息数据系统和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由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内部数据面临着篡改、泄密等威胁,降低其共享内部信息的积极性。相当多的企业、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不少消费者还担心个人隐私被滥用,削弱了旅游者网上交易的积极性,都限制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据CNNIC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的用户达到42.1%,这些都影响到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五、推进旅游信息化开展的对策 利用信息化对旅游业进行升级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要在国家“金旅工程”整体框架下,在信息资源规划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平台和旅游信息系统。针对我国旅游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强化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
1.加大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旅游产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对旅游信息化技术研发的领导和协调,科学有效地推动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加快网络升级换代,特别是以电子商务为助力 ,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实施主体,旅游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现状,加快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技术创新研发。企业要加大投入,设立信息化机构,配备专业的研发人员,强化研发能力。企业之间要加强旅游信息技术研发合作,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基础网络的融合化发展和信息内容的特色化竞争。
3.企业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真正发挥已有的旅游信息网络功能,加快网站信息更新,及时发布旅游相关的信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旅游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积极依托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的发展,加快针对旅游行业发展实际的信息网络研发和升级换代。
(二)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
1.政府要保障旅游信息化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切实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站改版和数据库建设,以确保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要拓宽投资渠道,支持旅游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示范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旅游企业要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积极开展网上商务、网上娱乐、网上消费、网上广告等经营业务,进行多种经营,以保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2.要高度重视旅游信息的网络构建和应用系统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积极推进“三网一库”建设,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设和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构建旅游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推动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等单位的信息系统联结,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个性化旅游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干线和景区景点的光纤网络,建设覆盖景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星通信网,提升旅游行业的危机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旅游行业的安全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信息化的硬件平台,建设旅游专网和信息化共享平台。要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完善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和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要积极组建区域性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投诉中心和旅游网络信息中心,组织旅游信息化技术开发活动和旅游信息主平台建设,保障旅游信息的及时发布。要积极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和一定数量的旅游问询处,在星级宾馆和交通枢纽全面设置旅游触摸屏系统,在游客流量较大的连锁酒店和重要商业区和等处增设立一定量的旅游触摸屏。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能力
1.旅游企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完善信息化。旅游企业要充分利用基础系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热线规模,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项目,如旅游交通部门可进一步加强全自动化辅助系统和多路联机订票系统的建设,同时着手开发与Internet联网的预订功能,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
2.旅游饭店要实现内部管理的智能化,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客源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要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项目,旅游信息咨询要覆盖各种相关旅游要素,处理游客各类预订业务;要加大技术投入,实现饭店之间的实时预订联网,并与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等部门之间联网,为顾客管理、信息搜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3.旅行社要发掘自身在旅游信息服务中作用,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旅游项目选择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特别是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加快与其他旅游企业的联网,提高外联组团、散客服务、结算接待等服务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要及时为游客提供旅游投诉咨询和受理反馈功能,提供人性化的信息跟踪服务和延伸服务。
4.政府要创新信息化运作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旅游各部门、各企业的单个信息,提高信息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水平;要积极开展信息化与旅游业融合试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要鼓励不同旅游企业的联合,发布旅游信息以及利用BBS与用户加强沟通等,建立一条龙的特色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双赢。
(四)加快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
1.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政府要制定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引进急需的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班、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旅游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信息化知识培训。要挑选旅游青年骨干力量到旅游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学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信息专业人才队伍。
2.旅游企业既可依托高等旅游院校,对负责旅游信息工作的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也可与旅游院校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旅游信息专业人才,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的问题。要积极创办旅游信息经济实体,鼓励兴办旅游信息开发研究机构,加强高层次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3.高校要积极根据旅游信息化的需求,积极培养复合型的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要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知识,又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积极与旅游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实践基地,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信息化人才。
(五)完善旅游信息化相关制度建设
1.积极争取国家对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推动制定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旅游管理部门应在统筹规划、制度安排、平台建设、标准制订等方面,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营造旅游信息化氛围,共同构建旅游信息体系。
2.研究制定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数字旅游总体规划中有关旅游信息化的描述。信息标准化是旅游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加强旅游信息交换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交换标准化体系。为提高各站点服务质量,应重视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规范各站点或问询处的接待环境、设施配备、资金投入、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人员配备等质量要求。
3.要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主体的合作积极性。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旅游企业和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的密切协作。要搞好行业协作,尤其是与金融业、电信业、信息产业的协作;加强区域协作,减少重复建设,推动区域旅游业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4.要不断加强信息网路的安全性,突破金融服务的网络支付技术瓶颈,建立一个安全、严密、可靠的个人信用卡和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加强电子账户盗用的技术防范措施,保障交易安全,使旅游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电子支付高效、便捷的优势。特别要健全旅游信息化法律法规,加大旅游信息网络开发、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保护,使得旅游化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P.Informationg technology and toursm: a dependent factor for future survival[A].B Ritchie, D Hawkins. In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Review: htdicators[C].Oxford: Flcchtling.CAB International, 1993:200,205. [2] Buhalis D,O,ConnorP.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 –Revolutionisingtourism[J].TourismRecreation Research,2005,30(3):7-16. [3] Buhalis D ,Zoge M.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tourism industry[A].L Mich,MurphyJ.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C].M .Sigala, 2007:481-492. [4] 李京颐,陈文力,宁华.北京地区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J].旅游学刊,2007(5):46-53. [5] 路紫,李彦丽.北京旅游在线服务满意度的供需差研究[J].经济地理,2005(5):732-735. [6] 石长波,黄清.基于DEA模型的旅游业信息化评价体系[J].商业研究,2005, 319(11):102-104. [7] 张玉改,兰贵秋.关于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6(3):64-65. [8] 陆均良,朱路平.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6):61-64. [9] 吴国清,李文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发展[J].商业研究,2009(7):137-139. [10]盘红华.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5):87-88. [11]仇学琴.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57-161. [12]李德明,马跃.在旅游信息化背景下的旅游价值链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6(11):54-56. [13]陆均良,朱路平.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6):61-64. [14]王大明. 信息化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52-55. [15]石长波,吴小天.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5(3):159-160. [16]孙春华.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3):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