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的文献,选取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展望。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现代旅游的主体。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论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构建某一区域范围内部的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国内对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是从城市形象研究成为我国城市旅游竞争研究的热点开始。随后,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情况。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要界定城市旅游竞争力,先要了解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从上述可知,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其中包含对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是多层次的,竞争力不仅包含现实竞争力,更包含潜在竞争力。旅游业是由很多企业组成的庞大的产业,旅游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区域产业竞争力,属于城市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尚未形成公认的看法,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学术性表述也存在模糊性。
对于旅游竞争力概念,曹宁所界定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是以行政区划的城市为单元被考察的)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而不是输出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刘晓萍认为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解,应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城市在这个概念中是认定为旅游目的地;二是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比较概念。因而她定义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在城市环境和旅游产业本身素质的综合作用下,在与其它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对比较优势。聂献忠则把竞争主体看作是旅游业,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旅游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苏伟忠等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表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操作层的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内因层的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等三个层面上。有学者则把城市旅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组织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在旅游环境营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管理创新的方面与其它城市相比,形成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从上述众多学者对于旅游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来看,定义城市旅游竞争力要从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来入手,还应考虑到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比较概念,城市旅游竞争力应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即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为区域旅游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特点。
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自国内学者涉足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以来,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研究思路根据一定的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一系列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指标的选取与构建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关系到能否为决策者提供一个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依据。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旅游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各城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在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因而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评价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由于竞争力是动态的,因而有学者指出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不断变化的,在指标的设计时,既要有反映现有竞争状况的指标,也要有反映未来竞争状况的指标,并对未来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起重要作用的指标,提出了动态性和潜能性原则。这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及可持续性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提供的很好的思路及可能。
2.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不同的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构建的指标体系也有所差异。
甘萌雨等构建了包括城市旅游经济现状指标、城市旅游功能地位指标、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指标、城市生活质量指标的指标体系。郭舒、曹宁从核心吸引物、基础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资格性因素、管理创新因素等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思路,思路中只对各指标的涵义和数据方向进行了说明,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二级指标,其中一些指标获取较困难,如发展性因素。张争胜等从旅游发展规模、外出旅游能力(出游力)、旅游组织能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构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本身的发展能力上,且指标数目太少,不能较全面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和陈晓等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方面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但他们是用不同的指标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部分具体指标取值较为困难。莫帮洪等根据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城市旅游发展相关支持环境和城市旅游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与苏伟忠等构建的不同,但二级及三级指标基本一致。汪德根在根据原则构建指标时,考虑到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城市旅游行业实力、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城市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城市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等5个方面28个原始指标组成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庄小丽等在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及“Crouch&Ritehie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从市场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管理竞争力段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其三级指标数达45个之多,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但是指标数目太多也会给计算综合得分及解释时造成困难。从上述可知,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及研究范围出发,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指标数目不同,但是在核心指标上还是有一些相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优势的因素还应包括旅游发展的专门化、信息化和集团化水平,为合理配置资源,发展旅游专门化优势,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信息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将起决定性作用,并且从长远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则需依赖于技术、信息获取能力和人力资源等等。郭舒和甘萌雨指出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中不可忽视专业化和信息化,尤其在2003年就提出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从长远看依赖于技术、信息获取能力和人力资源等等,但在后续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指标。因此考虑到技术及信息的重要性,在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时,应该把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及人力资源共享作为潜力指标列入。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为促进城市旅游发展进行旅游营销时,城市旅游形象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该指标数据获得较难,因此在许多研究中没有采用。
3.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HP)。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通常采用加权法对它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城市旅游竞争力权重确定主要方法。利用AHP模型的各指标权重是通过专家打分取得,从而使各指标权重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丁蕾提出用熵技术对权重进行修正。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几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能够简化众多原始变量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所以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合理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各个主成分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这样也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聚类分析是对综合评价的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归类,以便划分出不同的类别。纵观相关研究论文中,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经济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比较方法、综合比较与分类比较等方法手段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
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主要表现为:诸多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运用竞争力相关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许多城市的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实证研究中,一是以我国北京、南京、西安、广州、上海、郑州、桂林等各大主要旅游城市实证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对比研究,并指出资金、技术、人才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二是以区域的城市(群)为实证来进行研究,武传表采用定量方法对上海、广州、天津、宁波、青岛和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张琼霓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长株潭旅游业发展现状、城市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并提出提升长株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马艳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汪德根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16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不同层次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不同特点,并揭示16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反映竞争力的最终结果。三是学者对不同省区内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如张争胜等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把广东省21个地级市按照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分为综合型、客源地型、目的地型和待开发型4大类型,提出了广东省要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四个措施;曹宁等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进行分析,他认为这些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周岩对河南省辖18个市级实证分析、赵风云对山西省的实证研究。也有学者对单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起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近年来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论方面仍然是借鉴波特的竞争理论与其它学科的理论,尚未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计算综合得分和排名,但是于对指标的选取多是一些可以直接获得的显性经济指标,而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居民生活满意程度方面的间接指标却考虑较少。研究忽略了现代城市旅游之间的竞争也具有合作性的竞争,可以采用双赢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城市旅游的发展。全面评价某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应包含该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和该城市本身的纵向比较,缺乏对于城市纵向比较研究,且主要运用截面数据来研究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动态研究是不够重视。每个实证研究只局限于一定行政地域范围内,选取的指标又各异,相互之间没有借鉴意义及可比性。因此如何针对具体的城市,考虑城市的规模、空间位置、市场腹地及资源特点等方面的因素,来构建若干指标体系,使研究的对象具有可比性更重要。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人人心的形势下,旅游竞争力及其可持续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具备可持续性的竞争力是虚而不实的竞争力”。因此,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判断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趋势进而确定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有针对性地构建旅游目的地持久盈利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将今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在不同等级城市研究中怎么体现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A4 JHAAHT. F inland’s Competitive Position As a Destin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ources[A]. Canadian Geographer[C].1980,24(1):5-12.
[2]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4,(3):85-88.
[3]刘晓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师,2008(5):19-20.
[4]聂献忠.城市旅游吸引力结构分析与竞争力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1):81—83.
[5]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3):39-42.
[6]张晓军,李海涛.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范围与对象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8857/68861/4699338.html
[7]汪德根.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5):414-418.
[8]徐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2):68-70.
[9]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初步[J].现代城市研究,2003(4):22-25.
[10]曹宁,郭舒,隋鑫.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研究提纲[J].社会科学家.2003(6):89-93
[11]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 21(1):13-16.
[12]陈晓.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8,28(1):158-162.
[13]莫帮洪,杨剑川.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框架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5(S2):193+201.
[14]庄小丽,康传德.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理论月刊,2009年第3期:83-86.
[15]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9):138-141.
[16]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 26(3):511-515.
[17]何秀芬,胡华.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对比研究——以六大主要旅游城市为例[J].职业2009(19):108.
[18]武传表,王辉.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9(4):13-18.
[19]张琼霓.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7):101-108.
[20]马艳,胡晓娟.东北四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67-68.
[21]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途径——以辽宁省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95-98.
[22]周岩.河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J].商业时代,2008(32):102-104.
[23]赵风云.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4]李树民,陈实,邵金萍.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4):103-106.
[25]周常春,保继刚.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 24(2):78-82.
[26]李天元,徐虹等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