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结合文化民族学和旅游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对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经济做了概括,对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京族;京族文化;特色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也正在加快。正是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民族文化资源,因为没有得到切实保护与合理开发而受到冲击和破坏,有的甚至渐渐地消亡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另一些民族文化,却因为发展旅游业而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京族地区民族文化越是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开发,就越能展现其所独具的个性和魅力,就越能转化成为旅游优势乃至经济优势和社会价值。同时,旅游发展了也会促进民族文化的更好保护。 一、丰富多彩的京族文化 京族,主要居住在京族三岛,属于东兴市,京岛(或曰“京族三岛”,即巫头、万尾、山心)是广西防城港市省级旅游度假区,也是京族文化富集的京族聚居区。这里高品质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所构成的南国滨海风光旖旎多姿,与之相交融的京族民俗文化氛围浓郁而独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当地政府和人民为发展旅游事业,对京岛自然环境和京族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与保护,使美丽富饶而又风情无限的京岛旅游与京族文化实现了共同发展。 (一)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京族传统文化。京族历史源远流长,因为一直生活在海边,文化主要以海洋文化为主。生产传统古老朴素。京族的祖先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居住在今越南北部的骆越人的后裔,后逐渐往四周迁移。根据京族老人的口述,山心、巫头、万尾、潭吉、红坎、恒望等地的京族,是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来的,距今至少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 (二)京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吸引力强。京族文化艺术也丰富多彩,其形式主要有歌谣、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谚语等。此外,还有戏剧、音乐、舞蹈等。这些文化艺术,都是珍稀的旅游资源,对中外宾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京族男女都爱唱歌,一般是男女对唱,以一问一答为最多,也有独唱。歌的调子约有30多种,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长篇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宗教歌、盘歌等。这些民歌具有悠长的花腔、低细的音调、缓慢的旋律等特点,纤细、婉转、优美、流畅,而且节奏多变,使人听了有柔和、悦耳、抒情的感觉。京族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长期以来,由于京、汉人民友好相处,互相影响,京族人民吸取了不少汉族的文化艺术。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北宋苏轼的《赤壁怀古》以及汉族民间的长篇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的故事》等,在京族地区广为流传,并经过京族人民的加工和改编,逐渐适合于用京语或粤语口头诵唱,具有一定的民族和地方风格,深受人民的热爱。 (三)哈节是京族文化的代表。最隆重、最热闹、最代表京族海洋文化特征的是唱哈节。“哈”或“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之意。传说在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授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反动统治,受到京族人民的敬仰,所以后人修建“哈亭”,并在哈亭举行唱哈活动来纪念他。哈节是京族人民最为重大的节日庆典,京族三岛的哈节内容一致但举行时间各不相同。万尾哈节是农历六月初九到十五,巫头的是农历八月初一到初七,山心的是农历八月初十至十五。哈节作为京族人民最为重大的节日庆典,既是京族最隆重的最热闹的民族节日,又是京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以“敬圣神、庆丰收、求平安、传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盛大活动,富有京族传统文化特点,有着深远的影响。2006年5月20日,哈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汉莅临京族三岛,写下了“哈亭只惜清规在,欲唱情歌不自由”的慨叹。每年的哈节,来京岛地区旅游的人数不胜数,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一线生机。
(四)京族生活习俗风格奇异,闻名遐迩。京族从越南深山迁来这里定居,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在生活习俗方面受当地汉族影响颇深,许多生活习俗与汉族大体相同,或是大同小异。但是,一些京族固有的、独具一格的生活习俗,至今仍然保留和延续下来。 二、具有潜力的特色旅游业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京族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其中“上山下海又出国”是京族地区旅游的格局。特色旅游业是21世纪全球旅游业竞争的主要内容,其宗旨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制胜”的原则招睐旅客,繁荣和发展旅游业。也就是说,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就必须发展特色旅游。京族地区的特色旅游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已开发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和发展了中越边境的特色旅游,等等。 立足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地缘优势,促进中越边境旅游市场的客源互动、资源共享及整体连动发展东兴市濒临北部湾,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是我国大西南通往越南和东盟其他国家最便捷的海、陆口岸。东兴的滨海风光,除了美丽的金滩以外,在海岸上还拥有红树林、万鹤山、南国雪原、亚热带次生林等许多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再加上独特浓郁的京族海洋文化风情和界碑、教堂、古街、妈祖庙、中越大桥、胡志明亭等人文景观,这在国内众多的滨海城市和风景名胜区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东兴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和强劲的吸引力,成为国内外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自1992年国务院把东兴市列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后,东兴的中越边贸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次,由于东兴与越南经济特区芒街仅一河之隔,距越南首都河内仅308公里,距世界级著名风景区、有“海上桂林”之称的越南夏龙湾仅180公里,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东兴成为中外游客的集散地,进出境游客逐年上升。据东兴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1994年从东兴出境旅游的人数为7万人,2002年出境旅游的人数为32.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06%。2003年虽受非典疫情影响,但出境旅游人数仍达到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00多万元。目前,东兴中越边境旅游线路有芒街一日游、下龙河内海防多日游等,出境旅游人数占通过广西赴越旅游人数的70%以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2004年起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给东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东兴作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南亚市场板块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东盟、南亚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程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便捷的区位优势,拓展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等东盟和南亚异国风情游,又使东兴成为旅游的集散地。东盟、南亚独特的山水、海滨、宗教、城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将吸引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者前往观光考察。这无疑将使东兴与境外旅游市场实现客源互流、资源共享。东兴旅游市场与东盟、南亚旅游市场实施整体连动发展。一方面在向国内推出东盟和南亚旅游市场、开发境外市场的同时,向东盟和南亚的相关国家推出东兴的旅游市场、开发东兴的旅游市场,做到东兴各大旅行社在把大量的中国旅游团交给境外旅行社的同时,也让境外的旅行社大量组团到东兴;另一方面在向国内推出东盟、南亚旅游市场的同时,对东兴旅游市场的推出,可能让国内赴境外的旅游者能在东兴停留一两天,以此实现“借鸡下蛋”、整体连动发展的最终目标。
这个地区还拥有“边海山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边境跨国旅游、滨海旅游、森林旅游已发展成重点旅游产品。江山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京岛民俗风景名胜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均已成为广西大旅游圈的知名产品和热点旅游区域。边境跨国旅游已成为旅游的龙头产品,除原有的陆路旅游线路外,还开通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旅游航线,形成了陆路和海路两大跨国旅游通道。边境跨国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旅游精品、全国热点旅游线路之一,且已经发展成为中越边境旅游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 三、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思考 既然京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特色旅游,那么全面挖掘京族风情品牌的文化内涵,组织民俗风情表演,将京族文化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将京岛全力打造为滨海民族风情休闲中心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民族文化风情游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亮点,各地竞相开发。东兴中越边境的旅游优势,除了出境游、滨海游和界碑、教堂等历史人文景观外,最有开发价值的是京族海洋文化风情。京族是中国大西南现在唯一滨海的少数民族,其丰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发展旅游产业具有突出的优势和较强的吸引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将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融合: (一)加强思想教育,积极推进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思想教育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加强思想教育有利于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的合作发展,两者水乳交融、互利共赢。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以取得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与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强大经济优势的要求相比,文化与旅游的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务必要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强京族文化思想教育,改变孤立强调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的单一增长模式的思想,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二)提升京族文化内涵,促进特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京族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越是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越能吸引游客,越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此,要用京族文化的魅力来发展特色旅游,以文化要素来提升旅游景点的综合服务力。旅游产业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俱全的产业体系。在强调旅游功能配套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文化,合理开发娱乐休闲项目,把京族文化历史和现代化科技融入到旅游业中,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特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在特色旅游市场的基础上,让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原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加快重点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突出打造中越边境跨国游、十万大山森林健身度假游、京岛民族风情观光度假游、江山半岛滨海休闲游等特色的旅游精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的同时,让民俗文化,比如“唱哈”融入到重点旅游景点的项目中。东兴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海洋沙滩体育训练竞赛地和大众化休闲娱乐地,中国南方唯一的边海旅游区。将优美的滨海风光、独特的边关风貌和浓郁的京族文化风情相融合,将别有一番风味。 (四)创新机制体制,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铺平道路。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发挥好协调作用,联手为文化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提供服务与支持,以期取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成果。研究制定旅游与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定期通报发展动态,及时解决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四、结论 京族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经济发展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文化与特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在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保护利用京族文化和协调发展特色旅游业,全面展现海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京族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挖掘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将它创造性地进行现代转换,是指为民族文明的传承,为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特色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把京族文化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居里,陈家柳.京族—广西东兴市山村调查[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韩肇明.京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周建新,吕俊彪.从边缘到前沿——广西京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钟珂.浅议中国京族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与传承[J].社科论坛,2008.6. [5]卜伟.浅谈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J].旅游经济研究,2009.1. [6]吕俊彪.“靠海吃海”生计内涵的演变——广西京族人生计方式的变迁[J].东南亚纵横,2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