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1998-2008年吉林省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分析旅游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本文以吉林省9个地级城市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对1998-2008年吉林省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了定量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把握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形成的内在机制,以期为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衡量方法
指标选取。吉林省各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国内旅游是吉林省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作为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1999-2009年的吉林省统计年鉴。
研究方法。旅游地之间的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大多源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或模型,并主要集中于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一些方法。本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分别对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的变化作定量研究,并从空间角度作深入分析。
(1)
(2) 式中,S为标准差,xti是第t年第i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xt是第t年各城市的平均国内旅游收入,n为省内城市的个数,CV为变异系数。
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一)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演变
绝对差异呈显著扩大趋势。表1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绝对差异的标准差从1998年的3.99上升至2008年的70.33,11年间扩大近23倍,年均递增率为160%。尤其是2006年以来递增幅度均超过10%,2008年绝对差异达到最大,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年际变化显著。吉林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变化的现状预示未来其旅游经济差异仍将不断扩大。
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发展趋势。表1显示,反映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在波动中不断扩大,从1998年的1.35增长到2001年最大值1.73时出现波峰,此后逐年略有回落,2008年的相对差异水平降至1.45,几乎回转到1999年的水平,这说明相对差异在平稳发展中略有波浪式的起伏变化。
差异变化过程的总体特征。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时间上看,绝对差异的变化趋势与相对差异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从扩大速度上看,绝对差异的扩大速度显著大于相对差异,而且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绝对差异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吉林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城市旅游经济起点不同,发展速度也有较大差异,经济水平高、资源禀赋丰富、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相比之下,那些自身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也在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二)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通过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反映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这种比率可以反映各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从而表征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从表2可以看出,1998-2008年省内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长春、吉林2个城市,其中长春从2001年到2004年连续四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其余年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处于领头羊位置;吉林国内旅游收入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多;而辽源一直在全省平均水平的1/10左右徘徊,始终处于全省的最低值,2003年比率最低的辽源与最高的长春相差58.77倍,为十一年间差值最悬殊的一年。
(三)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级现象,按照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呈现出三级梯度的空间结构特征。
第一梯度由长春、吉林两个城市组成,即在表2中比率超过1的城市。两城市的旅游经济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省内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处于省内的第一梯度。长春是省会城市,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完善的国际航空港,铁路和客运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尤其是品味度高的旅游资源在吉林省占绝对优势,在吉林省旅游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吉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发展水平仅次于长春,成为全省旅游经济的主要贡献者。
第二梯度仅由延边一个城市构成,旅游经济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为全省平均旅游经济比率的0.5-1。十一年间其旅游经济发展处于波动变化之中,由于延边处于边境地区,区位条件好,旅游地位逐年增强,在旅游发展前景方面显示出强劲势头。
第三梯度由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六个城市组成,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均低于全省平均比率的0.5,尤其是辽源长期以来占全省旅游经济平均比率始终在0.1左右徘徊不前。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弱、旅游资源禀赋欠缺且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吉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将导致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吉林省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春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吉林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为全省最多。与此相对应,两个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也居省内前茅。而辽源旅游资源明显匮乏,到目前为止尚无A级以上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在全省最为落后。虽然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有可能下降,但其仍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形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关注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是重点加强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城市之间、旅游城市连接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交通道路建设,尤其是对开通长春、吉林、延吉等旅游中心城市通往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定时班车予以支持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二是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和客运能力建设,如开辟长春、吉林、延吉、通化等旅游集散地城市的火车站旅游通道,完善旅游服务;开通长春、延吉、和龙等地间的旅游专列,提高旅游列车的档次和服务质量。三是积极发展航空旅游,长春、延边为吉林省两处民用航空基地,一直积极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旅游热点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沿边等城市和重要客源地的直飞航线;努力加强对外空中通道建设,增加与周边国家的航线数量与航班数量,努力增强区域的旅游可进入性。上述旅游综合交通重点建设的城市也是省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三)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发展水平
旅游业是服务产业之一,服务设施发展的优劣制约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包括旅行社、酒店等。通过2006年吉林省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见图1),长春星级酒店数量为全省最多,其拥有的旅游社数量也最多,约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国内旅行社发展显著,共计99家;延边旅行社数量居全省第二,约占全省旅行社数量的五分之一,尤其是国际旅行社发展更具优势,其数量超过其它各城市国际旅游社数量的总和;吉林国内旅行社数量为全省第二,星级饭店居全省第三。以上三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吉林省的前三位。而辽源在旅游服务设施发展方面最为落后,仅有5家国内旅行社,为全省数量最少,劣势突出,其旅游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省落后的状态。由此可见,区域的旅行社及星级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的数量与规模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由表4可以看出,2006年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旅游经济收入排序恰好与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排序完全一致;其他五个城市旅游收入排序与国民生产总值排序存在一定偏离,但偏离程度不是很大,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收入水平,即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恰好也是旅游收入高的地区,反之如此。尤其是近两年松原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更加说明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
综上,吉林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在平稳发展中略有波动变化,各地旅游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地区分化较为严重;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差异、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导致省内旅游经济出现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审视与认真对待省内旅游经济差异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正视适度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发挥长春、吉林两个旅游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区域旅游经济整体发展。二是要重视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旅游落后城市要认清不足,挖掘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对策。三是各城市应树立区域合作意识,加强与其他城市旅游整合,尽快融入大的旅游区,这样才有助于吉林省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5) 2.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J].人文地理,20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