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这种依托和推动的角度提出了十二五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等。 任何产业在一个地区要健康地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作为决定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其战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成败得失,影响至深。 一、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休闲旅游项目气势恢弘。衡阳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呈现出旅游设施日益完善,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旅游结构逐步改善,旅游品牌显著提升,旅游效益大幅提升等五大特点。“十一五”期间衡阳旅游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大大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在旅游景区建设上,南岳衡山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石鼓书院、回雁峰、陆家新屋、岐山、中国印山、罗帅故居、蔡伦纪念园等8家被评为3A级旅游区(点),白鹭湖、怡心园、桂竹山庄等11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还有12个旅游项目进入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和蔡伦竹海风景区正在按4A 级标准进行提质改造。旅游服务企业方面拥有43家旅行社,其中衡阳国旅为具备出境游组团社资格的国际旅行社。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5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另有巳开业的林隐假日酒店申报五星级工作正处于辅导阶段,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南岳共和酒店己处于装修建设阶段。
2.旅游市场活跃有序,客源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经过多年的发展,衡阳旅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仅392 万人次,到2010年增加到的19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7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25%和28.84%;其中,接待入境游游客10万余人次,创外汇收入4340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84%和34.57%。旅游总收入已占全市GDP的7.14%,己经达到支柱性产业标准要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以自驾车为主要方式的自助游越来越红火,来衡阳旅游的外地游客特别是广东游客越来越多。如今,衡阳两小时交通圈覆盖了珠三角、长株潭、大湘南及大武汉城市群,区域人口1.3亿,约占全国人口的8%。而且这部分人口是中国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市场,比如珠三角将近6000万人口,城市化水平己接近80%,中国旅游界有“得广东者得天下”之说;大武汉城市群4000 多万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长株潭1500万人口,是湖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大湘南是衡阳最重要肘客源市场之一,重游率最高。拥有如此大的市场,衡阳发展旅游的潜力无限。
3.旅游交通枢纽地位已经显现,衡阳重新成为省际旅游集散中心指日可待。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前提。衡阳自古就有“西南门户,南北通衢”之称。随着京广、湘桂、武广高速铁路、衡茶吉铁路、湘桂线准高速复线、怀邵衡、安张衡、长沙至衡阳城际轻轨等8条铁路和107、322 两条国道经及京珠、衡昆、吉邵、京珠西线、衡至岳、益娄衡等6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并在衡阳市区形成“井”字形交通格局,衡阳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5 个铁路枢纽和45 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同时,衡阳至炎帝陵1小时,至井冈山2小时;湘桂线准高速复线改造已动工,再过两年衡阳至桂林的时间也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衡阳至南岳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十分迅速,明年内有望竣工;衡阳机场建设已通过预可研评审,今明两年开工。可以说,“十二五”的衡阳,两小时交通圈覆盖珠三角、大武汉、长株潭、大湘南四大城市群及桂林、井冈山、大梅山三大旅游区。衡阳将再度成为南中国的一个重要枢纽性城市,衡阳重新成为省际旅游集散中心指日可待。 二、制约衡阳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环境制约因素。一是政策环境有待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指引力度不强,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缺乏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措施。无论是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还是衡阳市人民政府2006午41号文件都存在此问题;二是经营环境有待规范。国家对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甚至还有歧视性政策出现;个别部门有索、拿、卡、要的行为,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生态环境要重保护。
2.交通制约因素。一是旅游地的可进入性问题。目前衡阳的旅游地除3A级以上景区有相适应的连接道路外,其它大部分道路等级偏低。比如前往常宁西江漂流需要经过十多公里的山路,海拔高,道路窄,会车需在会车点才能进行,大型旅游车进入困难;二是旅游标识系统问题。尽管主要的高速公路出口设立了不少衡阳景点的指示牌,但是进入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后标志缺乏,常让人“找不着北”。
3.市场制约因素。由于衡阳旅游产品格局的特殊性,即南岳“一枝独秀”,其它景点吸引力严重欠缺,再加上缺乏一定档次和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造成衡阳旅游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低,产业链作用无法发挥。根据2009年抽样调查分析,衡阳“一日游”游客比重占61%,人均消费水平283元; 南岳“一日游”超过70%,人均消费489元;二是游客消费结构不合理。“游”、“住”、“行”费用比重太大,“食”、“购”、“娱”比重偏小。通过对南岳游客购物娱乐消费调查,人均购物消费48元,娱乐消费23元,与全部消费相比只占七分之一左右。
三、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做细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布局。对于旅游产品开发,应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使整个产业系统才能高效、有序地运转起来。这也就要求我们即使是对产业进行宏观的管理,也必须“做细”。在这方面,当务之急是做好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和南岳衡山核心景区为龙头,以耒阳蔡伦文化旅游区、常宁印山—瑶寨风情旅游区、衡东罗帅故里生态旅游区、洪桥—岐山山水城市休闲区为组团”的“两中心四级团”布局。
2. 做精旅游文化,做强品牌效应,打造衡阳“粤港澳休闲地,东南亚大靠山”。衡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南岳是历史名山、宗教名山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岳素为南方之大岳,在五岳中独居长江之南,成为中国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宗教朝圣旅游的重心,钟灵毓秀的山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吸引了广大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游客向往迷恋,使衡阳旅游呈显出“粤港澳休闲地,东南亚大靠山”的品牌特色。因此,衡阳旅游业的发展应进一步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各相关部门联动性,合理开发有利资源,形成精品景点、特色线路,打造衡阳“东南亚后花园、粤港澳大靠山”和“生态福地、文化重地、宗教圣地”旅游形象。
3.“做活”旅游产业,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确保衡阳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衡阳的城市总体旅游形象一直模糊。“雁城”只是别称,不能作为城市旅游形象;“湖湘文化名城”不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以南岳衡山代表未免以偏概全。衡阳旅游的另一个龙头产品中国福海一期工程将于“十二五”前期投入运营,届时两个龙头产品将解衡阳旅游之困。“福如东海,中国福海”和“寿比南山,南岳衡山”将决定衡阳旅游新的品牌形象就是“福寿之旅”。
参考文献:
[1]危小明.衡阳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及休闲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衡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0.4 [2]刘沛林,杨载田,陈国生等,区域旅游规划个案研究—衡阳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