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30年有“更新”没有“换代”,旅行社行业连“更新”都没有,景区行业连“更新”的意识都没有。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落后的产业。 这几年,全国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形势越火,我们的脑子越需要冷下来。我现在很担心,旅游下一步可能面临一个危机阶段。
危机何在呢?就是结构。 重视规模却忽视了效益 经济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四句话――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增加效益。 1999年,旅游界形成了一个观点――我国已经是一个旅游大国,要向旅游强国发展。这个话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结果迅速演变成套话。
“大”是指规模,已经够了;“强”是指要优化结构,但是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醒。
现在各级旅游局对旅游企业效益的关注甚至不如15年前,因为那个时候各级旅游局还都有自己的直属企业,自己的直属企业想不关注也不行。后来政企脱钩,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客观来说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政府官员不关注旅游企业的效益。
可是,规模、结构、水平最终体现在效益上。如果各级旅游部门不关注旅游企业的效益,我们还能关注什么?客观来看,现在大家关注的仍然是规模,所以如果这种情况再往下发展,我们将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全球经济不景气,旅游未来背得住吗?现在各地政府对旅游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能实现吗?如果实现不了,那时候就是旅游业的危机。
所以,我认为旅游经济结构的问题是全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也应该是学界共同关注的最大的问题。 不要用服务业的“小衣服”限制旅游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既是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也是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初期都追求规模扩大,中期强化结构,后期注重水平,最终达到效益。
我国旅游现在到了哪个时期?如果说现在还忙于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还是在发展早期,现在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显然不能。这里面还涉及到大的产业结构的问题。
多年来讲三次产业结构,我认为现在已经很不合理了。例如,北京第一产业占比不足1%,第二产业占比23%,第三产业76%。仅仅做这样的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对北京的旅游发展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对总体来说意义也不大。
我的看法,旅游要跳出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旅游产业是创造幸福的产业,所以如果我们重新创造一个结构,旅游叫第六产业。一产,种植,保障生存;二产,制造,缓解短缺;三产,服务,提供便利;四产,信息,提高效率;五产,文化,引领发展;六产,旅游,幸福,追求根本。
如果从发展视角来看,旅游是覆盖各个产业的,过去总是强调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主导产业或者现代服务业,这些说法都不准确。
旅游覆盖了各个产业,拉动了各个产业,为什么非要把旅游放到第三产业里面呢?在这一系列的产业里,旅游对于种植业来说提升了附加值,对于制造业来说创造了新的领域,对于服务业来说成为发展龙头,对于信息业来说促进了升级,对于文化业来说起到了全面拉动的作用,所以旅游作为幸福产业独树一帜。
研究旅游经济结构,首要是对旅游要重新定位,所以我的定位就是:“旅游是创造幸福的产业,提升幸福的方式,开拓幸福的通道”。
旅游自身也有“三驾马车”,就是旅游的投资、旅游的出口和旅游的消费。旅游作为一个独立产业的存在,不必拿着一件“小衣服”穿到旅游的身上,这个“小衣服”束缚了旅游的发展。 低门槛的旅游业从业素质不高 旅游可以从“深结构”分析。第一是组织结构。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说,旅游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 第二是运营结构。在运营结构方面,研究普遍不足,实际上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深化发展与优化推进。简单说,旅游企业现在到底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来解决?现在,旅游企业动不动就呼吁政府要帮忙,政府问企业到底帮什么,企业也说不清。运营结构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困难,这就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是技术结构。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旅游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客观评价,酒店行业30年有“更新”没有“换代”,旅行社行业连“更新”都没有,景区行业连“更新”的意识都没有。
可是,这30多年,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本质性的飞跃。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落后的产业。因其技术含量小,世界贸易组织把旅游业列为传统服务业是有道理的。
第四是人才结构。这涉及到从业者的素质,也涉及到如何全面挖掘、形成一个优化的人才结构。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旅游业的门槛不高,一个产业的进入门槛太低,这个产业的从业者素质就高不了。 外地游客消费占比形成旅游二元结构 旅游还可以从超结构分析。
第一是要素结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这六要素是运营要素,但是,旅游在发展要素方面是边缘化和弱势的,比如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管理、产权、品牌等,这些是所有企业都要对应的。发展要素方面,旅游比其他行业落后了一大块。
第二是环境结构。涉及到自然、人文与社会等方面的环境。
第三是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不只是政府该做什么的问题,还有政府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例如,北京四合院宾馆,就是政府不经意之间在北京东城区发展出20多个精品。政府要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是政府有时候又闲不住手。所以,要把界限划清楚,到底什么政府该管,什么政府不该管。
第四是二元结构。一般说,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对于旅游来说现在形成一个更重要的二元结构――内外二元结构,就是外来人口和外来消费在当地占了多大比重,其中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总体上构造了一个新的二元结构。
2012年春节期间,三亚发生的问题是新的二元结构的表现,香港人跟大陆的旅游者发生矛盾也是新的二元结构的表现。
第五是国际结构。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国的旅游业和国际上是一个水平分工,而不是一个垂直分工,需要进一步在国际上把握我国的主导权。 居民大钱花不起给了旅游机遇 深化结构,优化结构,这是我国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最终要培育结构竞争力,创造结构性效率。我国要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如果在这一点上不做文章,就不可能取得实效。
现在,很多省都在说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很多城市也这么说。北京已经超越了,提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叫一步到位。
GDP至上的情结,在旅游领域的表现就是规模冲动。现在,大项目层出不穷,各种区遍地开花。客观来说,目前结构性的认识刚刚起步,结构性的研究严重不足。
旅游学界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将其作为一个前沿问题,因为这是影响我国旅游发展乃至影响每一个投资项目最大的问题,应该借助旅游市场的优势,创造新型的产业结构。
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战略。我不认同现在这种发展格局,要注意发展泡沫。第一是投资泡沫,第二是工作泡沫,第三是市场泡沫。
我国消费者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概括下来就是大钱花不起――买房子买不起;中钱不用花――在北京买个车还得摇号;小钱敞开花――这种小钱敞开花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旅游。
而且大家有了比较。“一平方米游欧洲,一个洗手间周游世界。”这是一个旅行社的广告,要是两套价格体系没有联系起来的时候,还觉得旅游挺贵,一联系起来就发现一平方米的房钱可以游欧洲了。
现在,居民的钱没有地方花,挤到了旅游领域,这也存在市场泡沫的风险。未来,居民的投资机会更多了,很可能就把一部分钱拿走干别的事。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业应该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企业是基础,效益是根本,一个产业如果没有硬碰硬的企业,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说什么强国?如果企业问谁谁不行,这个产业叫好产业吗?
在工业化发展中期,追求经济总量很自然。如今,提出工业化后期甚至是后工业化时期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型之举,是发展导向的提升之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从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从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这一系列的转换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讲了多年的大旅游的问题。
大旅游到底大在哪儿?如果没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很容易变成大忽悠,如果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就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地。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