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界的不懈努力,中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经 济大国的转变。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强国之路正处在承先启后的机遇时刻,有必要对中国旅游强国之路进行回顾与展望。文章主要从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性经济指标入手对近10年来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比和预测,对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的产业实践进行总结、论述和展望,以期能为中国2020年旅游强国战略的实现起到继往开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旅游强国,绩效,回顾,展望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从71.6万人次增加到5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63亿美元增加到4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4%和18.2%;国内旅游人数从1985年的2.4亿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80亿元增加到870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9%和22.6%;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1400亿元。目前,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旅游业总收入占服务业增加值的9.6%,旅游创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3%,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和新增长点。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旅游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而且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已经完成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经济大国的华丽转身,正处于向旅游强国迈进的征途之中。
一、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缘起与内涵
(一)缘起
为了巩固旅游业取得的成果并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关联带动效应,国家旅游局在1999年工作总结与布置会上提出了今后20年,我国旅游业要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达到1.35至1.45亿人次,比1998年增长1.1~1.3倍。其中外国人2750~3350万人次,比1998年增长2.9~3.7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20~75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3.1~4.9倍;国内旅游收入1.9~2.7万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6.9~10.3倍。届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①
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1年4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有关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有力地推动了近10年的旅游强国实践。
2003年,国家旅游局阐述了我国旅游强国战略实现的四步:第一步是2005年,旅游业年创汇目标240亿美元,占GDP比重6%;第二步是2010年,旅游业年创汇320亿美元,占GDP比重7%;第三步是2015年,旅游业年创汇430亿美元,占GDP比重8%;第四步是2020年,旅游业年创汇580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1%。
(二)内涵
从旅游强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政策表述来看,旅游强国战略的内涵就是旅游经济强国,即在未来20年着重提高我国旅游业的规模和水平,提高我国旅游产业运行效率,不断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增加旅游经济运行效益,实现由旅游接待大国向旅游经济强国的转变。旅游强国战略是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基础上,旅游经济运行水平和接待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旅游强国战略同时还就实现的目标进行战略表述和数量刻画,也为近10年来的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二、旅游强国战略的绩效分析与预测
下文将从旅游强国战略所涉及的关键经济指标入手,分析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态势,以此评估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的进程和未来实现的可行性,并就旅游强国战略进程需要攻克的难点和突破点进行发掘。
(一)近10年中国旅游业绩效现状分析
参照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表述,本文搜集了近1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人次、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均花费额、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和中国旅游业世界排名等指标(见表1)进行现状和趋势预测。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旅游强国战略指标上均有明显、稳步的增长,特别是在入境旅游人次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上有较大突破。具体来看:
1.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稳步攀升,至2004年突破1亿人次,2009年已达1.26亿人次。这一数字非常接近旅游强国战略中的入境旅游指标的下限(1.35亿人次)。而2009年由于主要客源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整体经济形势没有好转,入境旅游市场受到重大冲击,这前四大旅游客源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下降3.7%、19.3%、44.2%和4.3%②。从而致使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自2000年以来继2003年“非典”之后的第2次负增长。同时,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再次经历下滑,但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处于稳定状态。
2.国内旅游市场以广大的客源基础和不断提升的出游能力为依托,经受住了非典、禽流感、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外恐怖事件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国内旅游收入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旅游人次突破10亿,2009年直逼20亿人次的大关,人均出游人次突破1.78次。同时,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水平从426.82元/人(2000年),突破500元/人(2008年),直到2009年的535.44元/人。但也应该看到,虽然国内旅游人次有较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长13%),国内人均旅游花费水平长期以来处于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2%),这也制约了国内旅游对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贡献水平。
3.从旅游业总收入来看,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同样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考验。除了2003年以外,整体上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并实现了1万亿人民币(2007年)的突破。从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来看,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至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才达到1.29万亿人民币,距离3.3万亿的旅游强国战略指标相去甚远。至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走过旅游强国战略的一半的时间但仅完成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1/3的目标。
4.从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10年来中国旅游的这一指标基本稳定在4%至5%之间。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的循环,导致了中国游业总收入增长放缓;二是国内节假日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旅游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更明显的原因是世界金融危机和股市的波动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还可能继续存在。同时,也应该客观地看到,中国旅游业经历了30年的改革和开放,在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上存在制约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低位的徘徊不前,甚至有弱化的风险。而10年来平均4.55%的比重与旅游强国战略所确定的8%的目标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跨越。
5.最后,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来看,我国已经实现了从1980年的第34名向2000年的第7名的跨越,世界旅游经济大国地位得到了提升。2000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实现了由2000年的第7名向2005年的第6名、2006年的第5名的晋升,并经受住了2007年和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可以说,过去10年中国旅游经济强国地位初显,中国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也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总的来看,在过去10年中,中国旅游业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和增长,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等都得到量的跨越与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稳定,旅游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旅游经济强国地位初显。同时,也存在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和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方面进一步质的提升问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待巩固,旅游业总收入有待跨越。由此来看,中国旅游业正处在由量的提升到质的飞跃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也将是中国旅游业走向旅游经济强国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二)旅游强国战略目标下的旅游业绩效预测与分析
基于过去近10年的数据,作者在2007版的EXCEL中运用回归分析技术对未来10年的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业总收入等进行预测(见表2)。
1.入境旅游人次
虽然在过去的10年间,世界和亚洲的经济经历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事件和恐怖袭击的接连冲击,但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枝独秀和世界旅游市场大众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旅游入境旅游人次长期以来保持稳定增长。从回归分析来看,未来10年中国入境旅游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到2020年入境旅游人次将达到1.97亿人次。这一数字超过了旅游强国战略确定的1.45的上限,超过幅度约达36%。这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大众化背景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中国旅游资源对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际入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有继续可以挖掘和突破的空间,依然是中国旅游业未来10年应积极开拓的市场。
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在过去10年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接连突破了200亿(2002年)、300亿(2006年)和400(2008年)亿美元大关,实现了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三级跳。在中国入境旅游人次稳健增长的背景之下,根据预测,未来10年间的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将继往开来、继续攀升,迎来500亿(2011年)、600亿(2014年)、700亿(2017年)和800亿(2020年)美元的突破。届时,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将超过旅游强国战略确定的750亿美元的目标,超过幅度约达6.7%。
3.入境旅游人均花费额
长期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人均花费额虽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过去的10年间,入境旅游人均花费虽然实现了翻番,突破了300美元/人,但年均增长仅有2.8%。而根据预测的数据来看,中国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将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预计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花费将达到412.18美元,其中2002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美元854.55美元,这一消费水平,从现在来看,也与某些世界旅游领先国家差距巨大。例如2003年韩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1452.35美元,日本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均消费2201.65美元③。
4.国内旅游收入
过去的10年间,国内旅游在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假日政策推动、旅游通达性改善和旅游服务软件环境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国内旅游收入从2000年的3000多亿人民币增加到2009年的10000亿人民,实现了质的飞跃。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发展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而把国内旅游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较低且知名旅游目的地分配不均带来的旅游容量限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但根据预测来看,在未来10年间,国内旅游收入将稳步增长至2020年超过18000亿人民币,基本实现旅游强国战略所确定的国内旅游收入下限目标。
5.旅游总收入
中国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0.45万亿人民币到2007年突破1.10万亿人民币。实现旅游总收入翻番,用了7年的时间。基于对未来的预测,中国要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0亿人民币,再翻一番,则需要10的时间。至202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突破2.4万亿人民币,但与旅游强国战略指标确定的3.3万亿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差距幅度达27%。同时也应该看到,未来的旅游业在国务院新的产业政策的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旅游服务综合环境的改善以及旅游业的强大国内需求基础的背景之下必将迎来大的飞跃式的增长。未来数年内中国旅游总收入增长的贡献将从入境旅游向国内旅游转变,国内旅游将承接入境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总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6.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外汇收入世界排名
从搜集的历年数据和相应的预测数据来看,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05%、2002年的5.44%到2009年的3.90%,有较大的波动,最大波动幅度达1.54个百分点。而从趋势上来,中国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与旅游强国战略所确定的8%的比重相差巨大,也与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现实和未来旅游业要打造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前景是不相称的。因此,中国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实现V字形的增长才能达到旅游强国战略所确定的目标。
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上来看,中国旅游业已由2000年的第7位提升并稳定在2006年的第5位。从预测来看,未来中国旅游业将于2014年跃居世界第4位;至2020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将稳居世界第4名,有望进入世界前3强之列。
总之,通过数据的整理和量化分析来看,中国旅游强国战略过去的道路坚实而富有成效,未来的道路光明而具有挑战。在世界经济稳步回升和我国经济社会有序转型的和平背景之下,从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和预测来看,未来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的曲线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走势,2020年实现国际旅游方面的旅游强国目标是不存在疑问的。同时发现,在实现旅游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入境旅游市场仍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可进一步挖掘的市场价值。在国内旅游方面,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加速,在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GDP稳定率、国家提振内需、消费结构转型和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前景之下,从数据回归分析和预测来看,未来国内旅游整体上将继续保持并有进一步加速发展的态势,未来具有爆发性增长的前景,2020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方面的旅游强国目标是可能的。同时还发现,虽然国内旅游收入基数比较小,但有着增长速度较快的优势,国内旅游市场价值空间广阔,但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外在经济波动和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未来10年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旅游强国战略国内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业界付出一定创造性工作才能实现。
三、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的展望
旅游强国战略是国家旅游局在新千年之始对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也是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效应的阶段性前瞻概括。它也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精神动力,值得学界和业界为之共同协作和努力。通过数据的整理和量化分析来看,至2020年中国旅游业要实现旅游强国目标仍需要不懈地努力,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一)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的机遇
1.中国经济全面开放创新的环境机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整体经济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对外贸易水平上都经历极大的提升,已至质的飞跃。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世界第1的位置。此间,我国经济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深化的全面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环境为中国经济增添了外在的动力和内在的活力。这些都在过去的10年间以及未来10年间为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目标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方面,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市场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我国的一项历史任务。而未来的10年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机遇期。不断推进的小康社会的建设必将在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区域旅游的进一步繁荣方面为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开辟新的发展与增长的空间。
3.建设战略性支持产业的政策机遇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定位必将为中国旅游业在未来10年的旅游强国战略之路铺就政策路基,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提供强大政策保障以及资金和优惠政策上的支持。
4.中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发展机遇
中国旅游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中实现由旅游经济大国向旅游经济强国的飞跃,最根本上是要依靠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包括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旅游行业及业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旅游业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旅游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需要旅游业界共同的努力,未来的10年是中国旅游业素质提升的机遇期。
(二)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的挑战
1.来自周边的竞争:日本和韩国
长期以来,以旅游业为支撑的旅游服务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赚取外汇、积累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业受到了包括中国及东南亚在内的亚太地区的重视和有力发展,并取得积极的成效。而发达国家受经济周期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重视旅游业在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作用,如日本确立观光立国的基本国策,韩国更是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推销其旅游产品,吸引国际客源。这些来自亚太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竞争是中国旅游强国战略实现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中国旅游产业素质与结构的提升
未来10年,既是中国旅游产业素质和结构提升的机遇期,也是中国旅游产业素质与结构提升面临严峻考验的10年。中国旅游产业素质和结构的提升是中国旅游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形态创新、旅游产业利润水平提升、旅游适用科技的运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和旅游制度体系创新等方面。如《2009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指出,我国在旅游的商业运行环境、旅游监管框架、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健康保健等方面与世界旅游领先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旅游业急需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实现从低附加值观光旅游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休闲度假产品转变。
3.世界旅游市场不确定性因素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时有发生,全球气候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威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包括中国旅游业在内的世界旅游经济运行。而来自全球经济体体系内部还在发酵的经济危机以及世界局部区域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国旅游强国之路前进的速度。如何更好地监控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上述风险,仍然是迈向旅游强国战略目标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4.国际国内旅游竞争与需求升级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国际旅游市场对客源竞争的加剧和国内旅游消费意识及水平的提升,我国旅游业将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着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方面的挑战。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和新的市场需求,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挑战具体体现在: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的职业待遇与发展、旅游服务意识与态度的提升、旅游服务经验与技能的积淀、旅游服务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内游客需求的能力和以此为基础的旅游服务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而这一挑战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素质和结构提升的集中表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及其在国内与其它相关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
①何光.继往开来,拼搏奋进,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奋斗——在200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旅游报,2000-1-17.
②国家旅游局:《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中国旅游网,2010-10-20.
③根据《世界旅游概览2005》中韩国和西班牙的旅游数据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1]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罗明义.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认识[N].中国旅游报,2010-1-13.
[3]何光日韦:中国旅游振兴发展高层研讨会发言[N].中国旅游报,2003-8-6.
[4]珍妮佛·布兰科(Jennifer Blanke),西娅·基耶萨(Thea Chiesa):《2009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9-4-7.
[5]UNWTO:World Tourism Barometer[J]. Volume,2009(2):1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