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基层从业人员面临门槛低薪酬不理想的尴尬。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可能和普通中高职生在同一岗位竞争,在人均工资2000元左右的情况下,多数有学历者会考虑换行;另一方面,在行业普遍薪酬较低的同时,行业扩张却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两者的矛盾直接导致旅游企业“招工难”。
就像近期重庆的天气一样,近日首次在我市举办的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遭遇了一股“寒流”:上百家用人单位抛出4000多个职位揽才,入场的求职者只有1000余人。导游、景区讲解员、业务员等大量岗位招不到人。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新一届高校生即将毕业而求职竞争加剧之际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却遇冷,主要原因是旅游行业普遍薪酬较低与行业扩张所需复合型人才之间出现了矛盾,导致出现了求职者慎投简历、应聘方招不到人的局面。
现状 旅游基层人员缺口大
本月23日,在重庆市旅游协会和重庆人才大市场首次举办的旅游行业人才大型招聘会上,四面山、金刀峡、武隆喀斯特等上百家企业提供了4327个岗位,但仅有1000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
从这场招聘会旅游企业抛出的职位来看,部分区县企业对导游和讲解员等人才的需求较大,对这类用工的需求少者10多名,多者100~200名。对此,重庆人才大市场负责人刘强认为,未来两年,我市导游人才的缺口预计或达1万人。
“不管是旅行社,还是其他旅游企业都需要人才,其中讲解员和导游是最基层的。”昨日,重庆中旅集团总经理廖伟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也对首个专场招聘会“遇冷”发出感慨。据廖伟透露,该公司目前一共有300~400位员工,但基层员工仍比较缺乏。
武隆喀斯特集团公司副总黄道生也如是认为。昨日他告诉商报记者,时下区县冬季旅游产品正好对导游、讲解员的需求较急迫。该公司也参加了本次招聘会,一口气对导游、营销、酒店、旅行社等岗位都抛出了“橄榄枝”,最后好不容易相中了为数不多的数名较优秀的求职者。
记者了解到,除了参加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也成了旅游企业积极赶的“场子”。然而,面对理论丰富、实践基本空白的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综合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要求下,用人单位一般只得采用先引进、再培养的方式。
原因 门槛低薪酬不理想
即使用人单位愿意从基层开始培养,求职者也未必“领情”。商报记者从部分旅游企业了解到,根据我市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专科以上院校来粗略计算,每年大概有5000余人毕业,但进入该行业的不到一半。
廖伟认为,旅游行业从业者从十年前的“阳春白雪”、令人羡慕的职业,变成了白领中收入较低的,这是造成求职者不愿进入的原因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普通旅行社基层人员人均工资大概2000元。
该说法得到了曾经从事旅游行业的彭小姐的证实。彭小姐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两三家旅行社做过导游、计调,两年后转行。“这个行业工资不高,业绩压力也大,每天都能产生电话在响的幻听。”昨日,她告诉商报记者,在她从事该行业的那两年,每年只能从公司领1000多元的年终奖,最后她选择彻底转行。事实上,在该行业,大学毕业生可能和普通中高职生在同一岗位竞争,就业门槛低加剧了彼此间的竞争,导致多数有学历的人才坚持不下来而流失掉。
在普遍没有底薪的导游岗位,随着吃回扣等业内“潜规则”逐渐被媒体频繁曝光,越来越少的游客成为“冤大头”,这逐渐斩断了导游们的“取财之道”。另外,因为打击“强制购物”等行政措施的出台,导游们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这也是造成从业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据透露,国家旅游局已开始调研导游的薪酬、生存情况,已有部分地区的旅游企业尝试给导游安排底薪来挽留人才。
纵深 传统旅企经历转型阵痛
廖伟认为,因薪酬待遇不理想导致人才流动性大,是因为行业目前还处于薄利时代。“企业规模化和高端企业品牌化的运作,才是市场规范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面对在线旅游电商平台带来的冲击,多数传统旅游企业已意识到必须靠转型来应对。在这个“阵痛期”,整个旅游行业都存在“人才紧缺”的现象。
廖伟认为,旅游行业很特殊,它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标准化”的,比如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进店消费投诉、酒店质量和餐饭投诉等,这是在消费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除了市场规范来规避,也需要旅游企业复合型人才来处理解决。“这也是部分在线旅游企业的‘短板’,他们也在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在线旅游企业携程、艺龙就出现过抢夺某旅游职校在线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现象。而携程公关部人士近日告诉商报记者,在酒店、机票等标准化产品之外,公司的确面临专业旅游电商人才在其他产品类型上的研发、维护等需求。
廖伟分析,复合型人才的“争夺”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在线旅游企业从侧面“鞭策”了传统旅行社转型,一些小的、散的、缺乏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淘汰。
出路 加大“人才定制”力度
那么,在“招工难”出现后,我市旅游企业有哪些应对之策?
武隆喀斯特集团公司副总黄道生向商报记者透露,已考虑和武隆当地某职业学校开展“定向培养”的活动,由企业来设计课程,学校从招生开课起,就基本上完全按照企业所需来培养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训,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保障,每年大概能消化完一个班的就业。”
廖伟认为,未来对于中高端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无限大,条件也将更苛刻。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学习“定制旅游”的模式。
事实上,我市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帮助旅游企业扩大人才储备。据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市旅游人才仅有5.74万人,随着近年来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市旅游人才总量达到12.7万人,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21%,平均每年增加1.39万人。
目前市旅游局已完成了《重庆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此前还与重庆大学协商来合作实施本土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并通过设立“重庆旅游紧缺人才发展资助资金”,组建重庆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开辟重庆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