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板儿没毛儿,虫吃鼠咬,破面儿烂袄一件!”提起当铺,就让人想起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拿一件皮袍去当铺的场景,好好一件衣服被说得一无是处。如今,典当行已经脱胎换骨,逐渐成为不少中小型企业和普通老百姓资金周转的应急“银行”。
新两样取代老三样
笔者近日走访北京典当行发现,虽然很多当行还做着黄金、珠宝、手表等传统民品典当业务,但大部分当行当金却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典当行也似乎越来越时尚,上百万的名车、上万元的名表经常被存入当行保险柜,而他们的主人大多是短期资金周转不开的商人和有钱人。
北京典当协会会长郭金山介绍,旧社会典当主要救穷,而现在是救急。表现在为老百姓解急救难,为中小企业应急融资上。典当在短期小额借贷方面有优势,是银行的一个有益金融补充工具。2005年,北京累计典当金额共19亿元,但民品典当只占20%左右,剩下的部分,房产和汽车占了大头。
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进当行,主要当摩托车、家用电器、黄金珠宝,当金大多用于基本生活;而现在大多是房子、车子,当金一般则用于支持企业再生产。房产放款额度也在不断增加,全国规模最大的北京宝瑞通当行,单笔房产当金已超过千万,总额已经过亿。
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
现在的典当行,不仅是“雪中送炭”,更多的时候是“锦上添花”。中国人有年底清账的传统,此时正是当行每年生意最火时。这个时候,有很多人为资金周转不开而进行典当融资,有老板是想趁商机多进点货,狂赚一把。
“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时会突然遇到一个好商机,抢先一步说不定就财源滚滚。但可能手头缺钱。去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又麻烦,而且银行未必肯批。此时典当行就扮演了救急者和‘助推器’的角色,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使其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平台。”华夏典当行李铁军经理说。
典当物品也是融资手段
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当铺就是穷人和败家
子经常光顾的地方,只会越当越穷,越穷越当,其实不然。
北京典当协会监事长刘梅芳讲述一件她亲眼目睹的事情。“有个老外曾经来宝瑞通当过一次东西,后来他竟然带着十几个外国朋友前来典当,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说,这事对她触动很大,因为老外们认为进典当行很正常,真正把它当成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而很多中国人来当行都是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知道,穷人或败家子才进当行的观念至今影响还很深。这种老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典当行业的发展。
在华夏典当行采访时,笔者碰巧遇到了一位私企老板让秘书前来续当。李经理说,“说来挺有意思,这些老板一般都是有房有车事业有成的主,年龄大约30岁到45岁。思想比较开放,头脑也很活跃,但就连这些人一般都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来过当行。岂不知,这里也经常被他们的竞争对手光顾。”
“婴儿期”还需政策扶持
兼任全国典当协会副会长的郭金山说, 现在做典当最怕法律风险,当前实施的是商务部2005年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建议典当立法,对典当的地位、作用、功能等进行法律规范,加大政策保护力度,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刘梅芳认为,典当行“火”意味着国内投资环境和市场前景好,投资机会很多。典当行为短期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
但她同时指出,目前典当专业人才极缺,虽然北京已经审批当行近60家,但真正开业的却不过二三十家。其原因就是缺人才,懂典当经营的人不多,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开展业务。
而宝瑞通的马总经理认为,目前中国典当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前的“婴儿期”,目前亟待加强行业规范。近期已由北京宝瑞通在北京市牵头发起争做守信企业的倡议,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