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面带菜色的妇女站在高高的柜台前,颤抖着双手把一对玉手镯小心递给柜台后掌柜,掌柜的伸开手掌道,“五两银子”,妇女哀求,“这可是祖传的,能不能多给点”,掌柜的摇头逼问,“到底当还是不当”……这是电影电视中反映过去典当场景时屡见不鲜的一幕。
黄先生开着自己的奥迪车直奔北京北三环边上的某家典当行,提供车辆资料及身份证明等材料、验车、评估、登记车辆使用情况及公里数等、签订合同、封存车辆及资料,不到3小时,黄先生就拿到了30万元现金,正好补足前期缺少的头寸,然后投入自己认准的一个好项目。三个月后,扣除典当费用,黄先生可能又赚了不少……这是现代典当行中的一个常景。
从过去的“救急不救穷”到现代的投资理财新渠道,典当业这一古老的行业焕发出新生,而且蓬勃发展。
典当业复兴
典当业在我国始于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乾隆皇帝曾给典当业题词,“缓急相通,利国利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典当业在过去多被描绘成落井下石、盘剥百姓的剥削工具。
1956年初,私人典当业完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支行领导下的专门办理小额质押贷款的独立经营机构,至此,典当行在中国大陆彻底绝迹。
其实,典当行也是一类企业,企业就有逐利的本性,但过去对此曲解得相当严重,时至今日,这种负面影响仍然左右一般百姓对典当行的看法,导致很多人对典当行不了解甚至避而远之。
实际上,典当行排忧解难、救急济需、方便融资的作用相当突出。对于个人或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济实力薄弱,信誉、资质较低,到银行评估、信贷手续都较复杂,而典当行融资快捷、灵活、方便的特点,使之成为金融与市场间的一条“绿色通道”。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个体经营及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典当业重新复苏,1987年12月30日四川“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成为复出的第一家典当行。
随后,典当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也出现了一些违规现象,经历多次整顿之后,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经营范围及规模却日益扩大。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国内典当企业达20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70多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2006年的典当总额达800多亿元。
投融资新渠道
目前,北京有近60家典当行,宝瑞通典当行是北京惟一一家股份制典当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典当行,每个月的交易量可达上千万元,春节前后旺季时交易量更大。“五·一”期间,宝瑞通正在举办“黄金典当第一价”的活动,承诺黄金典当收购价京城最高,同时有大量黄金饰品出售,有的比商场的售价还低。记者在其西坝河总部看到,前来典当、交易的人流不少。
以宝瑞通为例,典当行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传统的典当业务,如房地产、机动车、珠宝、金银钻饰、名表、高档相机、高档乐器、电器电子、IT产品、各类物资的质押、抵押贷款及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等,也包括一些新兴业务,如鉴定、评估及咨询等服务以及有价证券、债券、股权的抵押贷款。
对于短期资金周转,典当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便捷的投融资新渠道。4月份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大关时,央视经济频道报道了一条这样的消息,近日,典当行业务量大幅攀升,大量客户将房产、汽车进行典当抵押,以换取资金入市或追加投资……
宝瑞通总经理刘梅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其实典当是短期急需,而且有把握盈利才最合算,他们并不赞同客户拿典当的钱去炒股、炒基金。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找到宝瑞通想典当入股市,他们反而要做很多劝说工作。
典当行的不断创新也拓展了客户的解急、投资渠道。刘梅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客户到我们典当行,他是专门收购股权的公司,正缺400万资金,一共是2000多万股权,他拿了其拥有的一个商业银行股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我们典当行问问,我们就很快地受理了这个业务,办理完质押登记后立刻向他放款400万,这个客户非常感谢我们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对于个人或中小企业而言,典当融资较银行更为便捷。李一民在北京通县开有2家4S店,有一次其代理的厂商有款新车上市,由于前批货量太大,资金周转不灵,李先生想到了一家典当行,将库存车及固定资产抵押,而典当行也灵活处置,只签合同、押资料而不封存车辆就贷给了他200万元。
更多的典当行正采用越来越灵活的办法扩大业务范围。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海恒通典当有限公司接受中小企业的专利权作为当品进行放贷,而这在银行却较难评估办理。另一方面,恒通典当还接受企业原材料典当放款业务,金属材料、塑胶颗粒、晴纶短纤等都受理。此外,恒通典当还推出了集融资、保险功能的典当“万事通”卡,持卡者可享用电话典当、续当和赎当等服务。
民间理财保管业务面广
各电视台鉴宝、寻宝栏目开通后,民间兴起收藏、鉴宝热,很多人家里有古董字画或珠宝首饰,却不知到哪儿找专家,其实,到典当行鉴定就很便利,而且提供保管服务及理财建议,有时还可以既保管又融资。
个人临时缺钱的事更为普遍。比如谁家里老人生病了,到银行取定期又不合算,问人借钱现在这年代也难,到银行办贷款又繁琐,短期典当变现就是不错的选择,比用一些银行的透支卡费率可能更低。
此前央视经济频道还播过这样的新闻,典当行的新兴业务包括代为保管车辆。例如碰到“五·一”长假,又不想驾驶类似奔驰、劳斯莱斯这样的高档车出行,放在停车场又不放心,就可以委托典当行保管,车辆封存入库后完全由典当行负责,费用有的比停车场累计计费还低,当然,时间太长就不合算了。例如一部20万元左右的车,存一个星期所有费用也就400元-450元不等。
此外,在典当行中,常有一些逾期不被赎回“绝当”品出售,典当行通常以当品价格的50%-70%收当,即便加上20%的差价出售,价格可能较市价还低。现在的旧货古董市场,绝大部分都是伪品、伪劣品,要想“捡漏”越来越难,而典当行质量有保障,是普通市民“淘宝”的好去处。
张先生家里有一只明代“将军罐”,古董商告诉他应该是一对,他一直想找到款式、花色配对的另一只,但踏遍京城也没找见,虽然不是特别珍贵的陶瓷品,但想配对的想法困扰了他好几年,有一次在一家典当行花1.2万元终于找到了另一只。
个人风险犹存
现代典当行仍沿用古法“救急不救穷”,不是福利企业,一是当品赎不回损失很大,二是当期过长本息就会很高不合算。
目前,各典当行当金有上下浮动,以汽车为例,当期为1个月的收取当金的3%-4.7%,20天的收取2.7%,15天的收取2.5%,10天的收取2%。而房产的月当费是3%-3.2%,月利息是0.5%,二者相加要低于银行商业房贷6.39%。但是,时间一长当费不断加码,利滚利就难以承受了。
在典当行抵押只能拿到50%-70%的贷款,一辆70万元的宝马押进去,只能拿出40万元-45万元现金,一旦赎不回,损失一算便知。以一套200万元的房产为例,由于地段不同,典当行发放的当金在50%-80%之间,而典当的费率是要被典当行提前扣除的,在宝瑞通,一个月费率是3.2%,两个月是6.4%,时间越长费率越高,上了半年或一年远超过银行利息难以承受。
此外,投资冲动也会带来很大风险,一看股市、基金暴涨,有的人把房子、车子甚至家庭财产都押上,但典当出现金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投资市场大赚一把,血本无归之日,也许就是走投无路之时。
现在,很多银行都在争相发放可以透支5万元甚至10万元的信用卡,有专家批评此举不但增加金融风险,也在“引诱”普通民众陷入风险。同样,典当行虽然门槛较低、手续便捷,但也是基于你有“进”才有“出”,一旦投资不慎,有“进”无“出”的也大有人在。
刘梅芳告诉记者,他们并不希望客户典当再去做风险投资,更愿意接真正急需周转的短期客户。比如有的公司有了很好的项目,只是短期缺点头寸;有的4S店到了季末要加大进货,以获取更高返点,找典当行就很划算;还有的工程公司到了年末要发民工工资,一时周转不开也会找典当行等等。解急是第一位的,想拿典当的钱投资要冒很大的风险。
行业风险仍在
风险的另一面还存在于典当行业本身。比如,验证物品估价不准,特别是一些字画或古董若评估师看走眼,典当行肯定只赔不赚。
更大的风险是行业盲目扩张、良莠不齐,整顿、扩张恶性循环,违规操作、放贷甚至销赃窝赃现象仍然存在。从业务范围看,类似房产典当就可能碰到产权不清的问题,二手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人员匹配看,典当行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及职业经理人,但目前由于扩张迅速,很多非专业人士也进入了这一领域;从行业扩张看,很多投资者认为典当一本万利,只赚不赔,想挤入这一行业的后来者还大有人在,导致问题增多;从资金层面看,典当行被取消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格,不能吸储揽储,一旦大的放贷项目如股权抵押等项目出问题,资金链就可能断裂。
此外,国家对典当业的业务规模有一定限制,《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0%。房地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典当行并不是想放贷多少就放贷多少,如果注册资本金过少,业务规模就要受影响。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国内典当企业有1/3盈利、1/3亏损,另外1/3保本,并不是“坐地收钱”高枕无忧。
仍待规范,前景广阔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始发展阶段,一些典当行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是地下钱庄,非法集资、揽储及盲目放贷的现象较多,甚至收赃、销赃成为犯罪分子窝点,导致大案要案频发。
据媒体报道,1995年5月至2001年8月间,河南省漯河市银鹰典当行竟然非法集资诈骗达5.4亿元,董事长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4月,河南省禹州市钧都典当行非法吸储案审结,有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典当业复出初期,由于没有行业立规立法,存在多头审批(主管机关多达22个)、监管缺位、行业混乱的现象。对典当行的第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始于1993年,至1994年,国务院国发54号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典当行的主管部门。
1996年4月,央行发布了《典当行暂行管理办法》,并对全国典当业进行了第二次清理整顿。经央行核准认定后,向1304家典当行发放了《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1997年,央行统一当票,一些从事揽储的典当行被陆续查处。
1999年8月,央行又建议将典当行划改由国家经贸委管理,拟订中的新《办法》暂停出台。2000年8月份交接时,70家整改无望的典当行被撤消。国家经贸委交接后,又撤消了220家典当行。
2001年8月8日国家经贸委第22号令,正式颁发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同时对行业进行第三次整顿。
2004年年初,典当行监管职能移交国家商务部。2005年4月1日起,由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新《典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一方面,一些小的典当行仍然存在违规操作、盲目放贷的现象;另一方面,国家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典当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目前,典当行虽然被取消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格,但与银行的合作正逐步深入,成为其延伸业务的有效补充。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刚成立虽很有前景,但不符合银行的放贷标准,银行就可把这样的客户推荐到典当行,有的经营困难或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了,也可由典当行先接盘,有钱后再赎回重新成为银行客户;而对于一些用款时间较长的企业,典当行也可以推介给银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百姓投资观念的增强及投资渠道的拓展,典当业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