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新修改的《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业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300万元。与全国相比,北京市典当企业的实力远远高出这个下限,经营规模处于中上等水平。在北京市现有典当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 000万元以下的有19家,1 000万至2 000万的有63家,2 000万以上的有19家,其中注册资本最大的达到1.7亿元(见图1)。然而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规范化的经营仍是目前阻碍北京市典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从业人员年轻化 在北京市典当企业中,现有从业人员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从学历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大学专科到本科阶段;从职业结构上看,从事典当业务年限普遍在5年以下,占76%。其中2年以下的占32%,2年以上5年以下的占4.4%。10~15年的占13%。从业时间在15年以上仅占1.3%。年轻化、高学历是促进典当业发展的动力,但经验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业务范围相对集中 由于企业注册资本均在1 000万元以上,所以企业在《办法》规定的民品、房地产抵押业务、财产权利质押业务中游刃有余,各种业务同步开展是北京市典当企业的共同特点。
主要的业务为: 1.企业房地产以及个人私有房屋的典当;
2.企业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等的典当;
3.交通工具的典当;
4.黄铂金饰品、珠宝钻石、高档家电、名表、照(摄)像器材、有价证券等物品的典当。
其中房地产典当是最主要的业务,一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元,占北京典当业务的一半以上,而且新的典当行中房地产业务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原因是典当行不但在手续上比银行方便快捷,而且3个月以内的短期融资“利息”也比银行低,用房地产抵押典当最高可以拿到60%的房款。
近年来,北京市房地产抵押和股票质押两大典当业务,在单笔当金上和传统典当相比已有很大变化,几十万元一笔很平常,几百万元甚至于上千万元一笔的也不足为奇,而且资金的使用已由传统的消费型转到投资经营型。
从目前看,北京市典当行业的业务相对集中,但企业规模又相对较小,这就必然形成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当政府的监管不能到位时,就会发展成为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五)客户主体年轻化 首先,典当企业的客户已由原来的以居民为主向以中小企业、工商个体户为主转变。由于中小企业、工商个体户,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典当被认为是最便捷的融资渠道之一。
其次,客户年龄年轻化。30岁以下的当户占30%,30~40岁的当户占38%,40~50岁的当户占24%,50岁以上的仅占8%。不难看出,年轻人思想开放,刚步入社会,经济状况也不稳定,显然是典当客户的“主力军”。
三、促进北京市典当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结合以上北京市典当行业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该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管理和扶持 目前,规范北京市典当行业发展的文件主要包括我国于2005年4月实施的《典当管理办法》、北京市典当协会制定的《北京典当行业自律公约》和2007年初我国颁布的《物权法》。国内仍需要关于典当的专门性法律。
一方面,典当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另一方面,典当业的无序发展又可能导致经济、金融秩序的混乱,所以,地方政府既不能对其管得过死,也不能放任其发展。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一方面积极配合相关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各监督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构建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秩序。
(二)采取措施扩大公众对典当行业的认知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轻人是典当业未来的主要客户群体。作为一种较银行手续更简便快捷的获得资金的手段,对于促进消费和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认同这一点,但典当业在这方面所做的宣传还是不足,应通过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
(三)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北京市典当行业协会尽管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能代表企业利益的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会联系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履行协会的服务职能,协会致力于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以方便协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联系的通讯传递系统;二是建立以保证行业内信息畅通的信息员制度;三是创办以加强和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协会与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的内部刊物《北京典当快讯》和《北京典当参考》;四是制定了《北京典当行业信息工作管理规范》,对典当信息工作的内容、传送程序、奖励标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五是在北京市商务局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典当网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市场规范的前提下,行业协会的引领、规范、监督、服务功能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四)推动企业合理布局 目前,东城、西城等中心市区集中了66%的典当行,远郊区县分布稀少。这种分布是自然配置的结果。与远郊区县相比,东城等城市中心地带是北京市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对融资的需求旺盛。典当业的这种分布格局,既增强了这些地区典当企业的盈利性,同时典当企业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典当业的集中分布人为地增强了相互间的竞争压力,阻碍了企业的辐射效应,而同时作为远郊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也无法享受到典当可能带来的便利。所以,典当企业应在增加实力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注重连锁化经营,将企业做大做强。
(五)加强职业入门资格监管和职业培训 典当行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行业。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典当企业可以经营的动产抵押、不动产、财产权利质押的业务中,不仅涉及珠宝、有色金属、机械等理工科理论,也涉及金融、证券、法律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同时还包括组织运筹、人力资源、财会等企业管理理论。典当企业的经营特点,要求每一个投资者、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经营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一个合格的典当从业人员大概需要三年的培养时间,但我们从现有典当业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典当企业的从业人员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尽管他们中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专业知识与经验缺乏是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北京市典当业行业协会在总结目前典当业人才培养时指出,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对典当行业及从业人员的标准知之甚少;二是经验相对丰富的典当从业人员屈指可数,以至出现行业内的频繁“跳槽”、互挖墙脚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对人才的渴求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标志着典当行业正在朝着人才竞争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该行业在稳定员工队伍、树立长远发展观方面还存在着需要提升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和监管方面,目前需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考核,二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
北京市典当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当业的发展是带有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立法部门、市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的全力配合,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其发展。
典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形和源头。作为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行业,典当业为活跃地方经济、繁荣资金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人们对典当的认识也在逐步改变,居民把典当作为寄存货物的手段,作为短期融资的手段。然而通过对我国典当行业目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可以发现,典当行业并没有与国民经济获得同步发展,这里包含很多原因,如法制建设、市场管理和规范、行业自律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典当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作者希望通过以北京典当业为例的分析,为我国典当业整体发展提供借鉴。
一、北京市典当业发展的现状
北京市新型典当业出现在1992年,自“京城第一当”开始发展。2006年,北京市的典当行已经由上一年的61家(其中55家法人公司,6家分支机构)增加到当年年末的87家(其中法人公司75家,分支机构12家);注册资本金由年初的10.3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年末的19.7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大的达到1.7亿元。截至2006年底,有经营业务的51家典当企业,全年实现典当交易笔数达到10.2万笔,同比增长6.6%;累计提供典当金额26.4亿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5%;典当余额达到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2%,上缴税金1 239万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 909.5万元人民币。据测算,典当业年投资回报率,毛利润在20%左右,纯利约13%。
二、北京市典当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根据北京市典当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该行业主要特点如下:
(一)地理分布相对集中,老字号少 北京市典当企业的地理分布见表1,可以看出:一是分布相对集中。66%以上的典当企业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宣武、崇文,远郊区县分布稀少。这主要是由于城区经济相对繁荣,企业和个人对资金的需求相对活跃而且旺盛,当贷款要求苛刻时,投资人就会转而寻找典当作为募集资金的手段。另外还与地方公众对典当的认可度有关。在传统观念中,典当被认为是当铺对出当者的一种剥削,人们还没有把典当当成获得资金的有效途径。二是北京市典当企业老字号较少,大多为开业1年至5年的企业。我国长期对典当业实行较高的市场准入要求,使得典当业的供给长期受到抑制,但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对新的融资方式需求的增加,典当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