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筹划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双方都比较谨慎和低调,但一个事实似乎已经明白无误: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将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批发企业,而这将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正式批准的、具有外资参股的批发企业。
新成立的公司很可能照例取两个公司名中的一个字,被命名为百红商业贸易有限公司。据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北京办事处一位先生介绍,这家合资公司的总投资额为8000万人民币,其中中方投资51%,而丸红则占49%。具体业务是公司从国内包括外资在内的生产企业购进各种日用百货,然后再转手批发给全国的零售商。
这位先生说,目前这一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但还没有完成工商登录。至于为什么选择了上海一百,他解释说丸红在此之前就跟上海一百有过很多合作,所以这次合资实乃“水到渠成”。但上海一百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的实力,很可能才是吸引丸红的真正原因。据统计,上海一百1998年销售额达到63.9亿元,利润1.75亿元,是全球百货业最大的组织——世界百货业联合会中国大陆地区惟一的代表。而有着141年悠久历史的丸红株式会社,则是日本五大综合商社之一,更是1998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列第12位。两家企业的合资在一定意义上可谓“强强合作”。
这一合资企业诞生的真正意义是,一向对外资说不的中国批发业,发生了事实上的松动。
当禁令已成往事
“由于曾有的物资短缺的历史原因,我国的批发业一直被认为是要害部门,有抓住了批发就抓住了‘龙头’之说,所以对外资向来都是块禁地。”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兰陵教授说。
在这种保护之下,我国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三级批发体系。但中国批发业在进入80年代末以来,批发业被市场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各类型企业纷纷进入批发流通渠道。这样的“杂牌军”根本谈不上竞争力,我国的批发业也一直作为“软肋”不许外资问津。
但这种禁止显然是难以长时间实行的,中国的入世就是可以预见的一次冲击。按照现行WTO协议框架,中国政府将在三至五年内放开外资商业企业投资的地域和数量限制,取消对商品分销包括商品批发、直销、零售等的经营限制。“所以,外资进入我国批发业只是时间的问题。”兰教授说,“早放开比晚放开要更主动一些。”事实上,尽管有这样的限制,我国批发业丰厚的回报和竞争对手的相对“空缺”强烈吸引着“洋”批发,一些外资利用连锁超市的仓储式营业模式搞起了变相批发。像实行会员制的上海麦德龙的客户都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
“土”批发能否走好?
外资进来后,好处是可以促进我国批发企业主体的重新形成、会丰富我国批发贸易的形式。另外,还能提高我国批发环节效率。当然不利因素也是存在的。在长期的“呵护”下,加之体制与机制方面的制约,我国批发业生存能力很弱。随着外资批发企业的进入,我国传统批发业极有可能出现市场份额被瓜分、国外商品进货渠道被垄断、零售配送业务被挤占的情况。
“关键是,如何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就需要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有进有退、有抓有放。”兰教授说。
很多国内的批发企业也认识到了形势的紧迫。老牌批发企业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为了应对外资的挑战,壮大自己。在向生产和零售领域纵向延伸的同时,他们开展横向的跨行业多种经营,向房地产、金融、广告等行业进军,与主业配套构成企业规模发展的基础。“希望在外资进来后,我们不会毫无还手之力。”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