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资零售企业的强力冲击之下,本土零售企业势必要做出积极的反抗和调整,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从价格上讲,超市可以把日常生活用品做到价格最低(上海零售商场产品的92%是由制造商而不是批发商提供的);从营业面积上看,大卖场能发展到7000-12000平方米。这么一来,留给传统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小了。
不仅如此,零售业还开始了向传统批发业的渗透。国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不仅介入了零售领域,由于其庞大的采购配送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批发功能,势必也将占领一部分批发市场份额。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外资批发、零售和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市场拓展空间可能。这些都是在向传统批发业要地盘。
另一方面,国外批发企业的直接介入也是现实的威胁。考虑到外资批发企业既掌握现代批发管理技术,又有相当实力建设批发物流和商品配送中心,在批发领域的竞争中会占有相当明显的优势。根据协议,我国将逐步允许外商投资的生产企业建立法人销售机构,在国内从事批发业务,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即允许外商拥有商品的分销权。在这之前,外资企业产品的批发销售活动多数必须委托国内企业代理。而外资企业一旦拥有了分销权,就能够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把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分销过程变成一个高效的有机体。这对国内批发企业又是一个冲击。
零售业的进攻已经是咄咄逼人的了,未来国外批发同行的闯入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两面夹击之下,传统批发市场已经到了发展的转折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