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口作为经济特区的省会,各项改革开放都走在前沿。2000年海口市商贸系统进行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海口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使全市商贸企业面貌焕然一新。非公有制商贸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管理手段灵活而迅速发展,特别是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为发展海口市的生产力、繁荣市场、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类型、规模结构、经济效益、地区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2001年我们对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进行了普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海口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基本情况
1、总体概述。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当年非公有制商贸企业4497家,占全市商贸企业总数的75.03%,销售收入145.54亿元,占全市商贸企业销售收入的95.28%。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商业企业4196家,占全市批发零售商业企业总数的74.4%,占商贸企业总数的70.0%;销售收入138.32亿元,占全市批发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收入的93.4%,占商贸企业销售收入的90.55%。
2、实收资本情况。随着2000年商贸系统的改革,目前,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是以私营、股份制等形式为主运营,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实收资本为85.32亿元,其中以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最为突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8.26%和47.86%,其次为港澳占资本1.19%、集体资本1.14%、国家资本0.96%、外商资本0.59%。
3、增加值和经济总量情况。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为11.32亿元,在八个非公行业中位居第三,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的16.47%。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经济总量为15.43亿元,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经济总量的73.41%,占全市非公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0.97%,占全市GDP经济总量的10.59%。
4、经营情况。在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中,批发零售业的效益喜忧参半。2001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138.32亿元,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收入的39.76%,位居榜首。但创利却不尽人意,2001年批发零售业利润亏损5.1亿元,排行利润的第七位,其资产负债率不高,为55%,但亏损额较大,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居高不下。2001年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是111.27亿元、12.51亿元和10.09亿元,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八个行业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批发零售贸易业收入排在第一,其上交的销售税金也名列前茅,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税金2.67亿元,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销售税金的31.60%。应交增值税为1.08亿元,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应交增值税的20.3%,仅次于工业,列在第二位。
5、从业人员情况。实现充分就业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海口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数据表明: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从业人员71004人,占全市非公有制从业人员数的28.56%,位居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行业之首。
二.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1、企业分布情况。海口市进行商贸活动的企业,都是选择靠市中心,人气旺的地点。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华区和振东区。新华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更是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2001年,新华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680家, 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63.87%;振东区1276家,占30.41%;秀英区远离市中心,辖区内多为以农业为主,商业活动不够繁荣。2001年秀英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40家,仅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业的5.72%。
2、资产情况。2001年新华、振东、秀英三个区的资产总额分别为69.18亿元、31.92亿元、4.47亿元,分别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65.54%、30.24%、4.23%。
3、经营情况。由于新华区拥有的企业个数最多,其销售收入也排在三个区之首。2001年新华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88.11亿元,占全市非公销售收入的63.7%;其次是振东区,销售收入40.39亿元,占29.2%;秀英区所占比例最少,销售收入9.82亿元,仅占7.1%。但是,三个区的经济效益均不容乐观,全部亏损,新华区亏损25.26亿元,振东区亏损2.51亿元,秀英区亏损6963万元。
4、增加值情况。2001年新华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6.96亿元,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的61.48%,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的10.13%;振东区3.1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7.74%、4.57%;秀英区1.2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0.78%、1.77%。
5、从业人员情况。新华、振东两个区是商业活动集中之地,所以两个区的从业人员也占了大多数,2001年,新华区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从业人员45869人,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从业人员的64.6%;振东区20165人,占28.4%;秀英区4970人,占7%。
三、海口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个体户情况
1、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个体户也占相当比重。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经营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个体户1525家,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数的36.34%,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27.04%.其中,新华区688家,全市非公批零企业的16.39%,占批零个体户的45.11%;振东区536家,占全市的12.77%,占个体户的35.15%;秀英区301家,占全市的7.17%,占个体户的19.74%。
2、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个体户经济效益较好。2001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个体户销售收入35.61亿元,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收入的25.74%,占全市零售贸易业销售收入的24.05%。实现营业利润2.33亿元。三个区当中新华区和振东区比例较大,新华区销售收入17.65亿元,占批零个体户的49.56%,占全市非公批零企业的12.76%,营业利润1.08亿元,从业人员16606人;振东区销售收入12.73亿元,占批零个体户的35.75%,占全市非公批零企业的9.2%,营业利润0.86亿元,从业人员11307人;秀英区5.23亿元,占批零个体户的14.69%,占全市非公批零企业的3.78%,营业利润0.39亿元,从业人员2420人。
3、批发零售贸易业个体户市场内和市场外情况。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市场内和市场外个体户分别为676家和849家,分别占个体户比重为44.33%和55.67%,所占比重差别不大。其中新华区市场内306家,市场外382家,分别占全市市场内外的45.27%、44.99%;振东区市场内为239家,市场外297家,分别占全市市场内外的35.36%和34.98%;秀英区市场内和市场外为131家和170家,分别占全市市场内、外的19.37%和20.03%。
4、市场外的经营情况好于市场内。2001年全市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个体户市场外销售收入为24.69亿元,占全市批发零售个体户销售收入的69.33%,占全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销售收入的17.85%,营业利润1.13亿元;市场内销售收入10.92亿元,占个体户的30.67%,占全市的7.89%,营业利润1.77亿元。其中,新华区市场外12.45亿元,占全市批发零售个体户销售收入的34.96%,市场内5.2亿元,占14.6%;振东区市场外7.92亿元,占22.24%,市场内4.81亿元,占13.5%;秀英区市场外4.32亿元,占12.13%,市场内0.91亿元,占2.56%。
四、存在的问题
海口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企业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1、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海口市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企业多数是“父子公司”、“夫妻店”、“亲戚联营”等形式经营,从业人员均是裙带关系,管理上存在矛盾。
2、产权结构的封闭性。由于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资本多数是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所以在资金的流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3、管理基础差,缺乏人才。家庭和家族式的管理,外人难于在企业立足,再加上人们长期的观念上认为从事贸易业就是“做生意、卖东西”,不需要更多的知识,导致批发零售贸易业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管理水平不高。
4、经营目标短期化。多数商贸企业不做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只要成交的金额够开支就可以了。
5、部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薄弱,在利益的驱动下滋生了违法乱纪的行为。
五、建议与对策
我国已经加入WTO,在我国批发零售业的外商企业在经营权、经营手段等方面具有优势。如果我们的批发零售企业还沿用过去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建立和完善批发零售全方位服务的市场体系,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2、参予多种经营业态的市场竞争,促进市场繁荣。目前的市场是多渠道、多层次市场竞销的格局。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特别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必须积极推进资产重组联合,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提高企业营销的组织化水平。
3、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我市非公有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管理规范;另方面,强化市场经济管理。当前,市场上非法传销、假冒伪劣、恶性竞销等现象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者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