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作为一个重信守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积极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今年的12月11日,商品流通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商品流通业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放开意味着什么?它对山西省的商品流通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12月9日,梁晓丽专访了省商务厅厅长王淑珍。
商品流通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准确的解释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内容?记者提问直奔主题,王厅长侃侃而谈:“商品流通业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称为商品分销业,分销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按照WTO总部的解释,分销是指商品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整个过程,以及取得这种商品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的总和。由于分销领域自身的特点,我国商品分销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时间上和范围上都晚于生产制造业,有关市场准入的条件及审批程序也很严格。这次全面放开是指我国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具体讲,即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范围。从事批发的外资商业企业自2004年6月1日已取消地域限制,从事零售的外资商业企业及其店铺的地域限制也会于2004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方控股比例不设上限,允许外方独资。将开放范围从批发零售扩大到佣金代理(拍卖除外)、特许经营及无固定地点销售。部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外商投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商业流通领域,不受地域、股权和投资金额的限制;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图书、报纸、期刊、药品、农药、农膜、化肥、成品油、原油、汽车、盐等商品目前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外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烟草。”
外资商业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对流通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王厅长说,谈影响自然得先了解流通业的水平。目前我省商品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2004年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10.7%。对全社会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为25%。流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太原、大同、阳泉等地的大中型商场8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重点流通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出现了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流通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占23%,集体经济占6%,私营经济占30%,其它混合所有制占41%。我省消费结构也处于明显的升级阶段,作为连接产需的商品流通业正逐步发展为先导性产业,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节奏、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不过,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山西省商品流通业尚处在粗放经营阶段。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手段、技术和水平落后,营销方式和手段简单粗放,服务内容狭窄,流通效率低下。我省国有商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2次,而日本的非制造业(包括批发、零售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15-18次,一些跨国连锁公司如沃尔玛、麦德龙等的流动资本周转次数年均可达到20-30次;我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库存占销售额的比重为8%,而美国、日本、德国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库存平均只占销售额的1.14%-1.29%。这些因素导致我省零售企业难以良性循环,无论在资金规模、销售能力,还是在营销技术、管理方式上,都与外国跨国企业有很大差距,难以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商业企业相抗衡。
目前,世界前50家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抢滩登陆,随着三年过渡期的结束,这些零售业巨头将加快扩张步伐,抢占主流业态和主导业态模式,并快速向我国中西部市场进军。预计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外资并购将是零售市场的热点。我省已有沃尔玛、百盛等外资企业进入太原市,并蓄势向其他地级城市扩张。从目前来看,外资零售企业对我省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影响还比较小。一是通过三年过渡期的逐步开放,我省一些大型商业企业已搭起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在竞争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二是零售业有固定的销售半径,而且是比较短的零售半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零售企业,中资也好,外资也好,必须通过多开店来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外商要想多开店,目前还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外商对零售业的影响要小于对批发业的冲击。三是市场扩展尚有很大空间。我省农村市场发展非常薄弱,便利店、折扣店、大型专业店等业态在许多地方尚属空白,也为省内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外商把投资重点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短期内不会大举进入我省市场。但是根据外资零售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来看,市场完全开放后,本土零售企业和外资零售企业在市场上将展开多角度多领域的角逐,并首先在开店、营销、并购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展开面对面竞争,我省零售企业将迎来一个比实力、比核心竞争力的全面竞争时代,即将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当然,外商会带来资金,带来先进的现代化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
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格局可能会是通过整合产生为数不多的巨头。山西省商品流通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我们能否采取正确的对策。对此,王淑珍说,作为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首先要认真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我们要学会按国际惯例办事,加强对全省流通设施的总量、布局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宏观管理。其次,制定落实有关产业政策,确保对外有序开放。要通过国际通行的办法对大型商业企业进行必要而有效的控制,规划重点引进业态;鼓励外商投资于我省企业无力经营或缺乏经验的流通领域和环节,鼓励外商参与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造。三是要规范市场秩序,同时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建立完善诚信制度,推动商贸企业和行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靠诚信经营做大做强。四是贯彻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大力开拓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市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五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大型流通企业。要指导零售企业与外商零售资本合作,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支持零售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经营业态、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升级,推动流通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