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批发体系与模式,现在恢复大批发企业的渠道模式不符合我国实际。我国真正需要的是全球供应链上的大型集成商,传统批发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日前,记者获悉,为强化流通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功能作用,商务部有关方面提出可以考虑重新建设一批传统的大型批发企业。不过,业内专家却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批发体系与模式,现在恢复大批发企业的渠道模式不符合我国实际。我国真正需要的是全球供应链上的大型集成商,传统批发并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最近,商务部有关领导在北京、广州等地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探讨的同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完善工业品流通体系”。可以说,没有发达的流通业做支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业流通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流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目前流通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如何引导现有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需要进行及时、深入地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身不断调整与完善,批发业功能作用在不断放大,得到了一定发展。目前批发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批零发展与制造业发展不相匹配、批发功能不够完善、流通先导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一轮流通变革,是促进结构调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现阶段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特别是如何完善工业品流通体系呢?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一种思路倾向于重新建设一批传统批发商,但这却遭到了多数与会专家学者的反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打破了传统的“三级批发、三个固定”,生产资料、工业品可以自由交换和流通。日用工业品流通过程中,零售商可以自主选择供货商、自主选择进货渠道、自主选择价格,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可以自主销售、选择代理人销售、选择不同的区域销售。
专家表示,在新的条件下,传统批发企业逐渐萎缩,特别是国有大型批发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中国的批发业结构已经形成大量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零售企业(批零兼营)、批发企业,即使批发企业也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大量买进、大量卖出”的批发企业,而是大量的批发代理、品牌代理。
在现代工业品流通体系与模式再造问题上,有专家认为,首先应重视工业品流通问题。长期以来,在舆论上,我国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又存在“重流通、轻生产”的问题。如长期的轻商观念,使流通地位远远不如生产重要,从而制造业大国不能够飞跃为制造业强国。另一个方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又存在重流通、轻生产的现象,如零供矛盾较大,存在典型的“飞行加油模式”,使供应商利益受到损害,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品牌难以进入城市市场。
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借鉴香港利丰集团的全球供应链经验,扶持几个大型“利丰模式”的现代批发企业。具有103年历史的利丰集团是以香港为基地的跨国商贸集团,网络遍布全球,但是,该集团没有一个工厂。如制作一件衣服,利丰可以在中国无锡选择世界上最好的面料;在日本选择最好的拉链;在印度选择最廉价劳动力的制作工厂;在中国某地选择最好加工车间。最后生产出的服装是由全球各地制作的“全球服装”。
有观点认为,在工业品流通领域应该有一些大型的流通企业,20世纪90年代,我国探索了以资本为纽带、以连锁经营为形式、以某一强势企业为龙头的大型综合商社。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加快扶持一批“利丰模式”的工业品集成商,形成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而不是重新建设传统的大型批发企业,也不是建设传统的批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