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批发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由此对我国批发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够促进我国批发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批发业;零售业;供应链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到2010年基本完成,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消费品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一、我国批发业的现状
1.批发主体的多元化
经过竞争和发展,批发业逐步形成了三大批发主体。一是随着工商企业产品经营权的放开,在不少产品领域,工业企业自身成了最大的批发业主体,直接获取商业利润。突出表现在家电商品、品牌服装等商品上。二是在烟草、医药、图书报刊、石化、盐业、粮食等商品批发领域,原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系统的专业批发企业仍然是批发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有些已成为批发代理商或批发经纪人。三是大型连锁超市和仓储式零售企业,借助其庞大的采购和物流配送体系,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也兼有向社会企业、个人批发的功能,占据了一定的批发市场份额。四是中小个体私营批发企业,作为大型工业企业、农副产品销售链条中的一环,或为大型零售企业供货,或通过其将产品销往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
2.批发经营模式更为丰富
一是生产企业或通过代理商、经纪人或自建营销网络将产品销售给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如宜宾五粮液酒厂等名酒企业多是采用此种方式。二是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批发市场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三是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这类展销会涉及到各个层次、各种产品,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主要以内销为主
3.由以批发为主导转变为以零售为主导
伴随着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商品市场已经由总体短缺转变为总体过剩,在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对商品销售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谁掌握了零售终端,谁就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批零企业地位也相应发生了转变,突出表现在中小型批发企业与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话语权丧失殆尽,市场已由批发为主导转变为以零售为主导。
二、我国批发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认识上出现误区,在流通领域中一直存在着“重零售轻批发”的思想。传统批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对商品流通规律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人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批发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企业在实践中,也往往模糊了批零界限,不愿意更多地向批发环节让利,否定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流通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
其次,由于传统批发业的产业规模主要形成与计划体制时期,因此,产业组织形式落后,技术手段落后,流动资金匮乏,运作成本昂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
再次,国内的批发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中小型批零企业太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大型批发企业太少,流通环节长,经营成本高,进入壁垒低,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最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网上批发交易落后和对供应链战略的忽视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批发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外部大环境也凸现出诸如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批发商是批发业和批发市场的主体。我国的批发业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目前的问题并不是批发企业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变观念,改善经营,充分发挥现有的有利条件,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批发企业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批发企业转变,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现今面对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国的批发业如何选择应对策略?
三、发展我国批发业的对策分析
1.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这是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天津市物资集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代理、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年销售额2003年可以接近200亿,已进入全国500强之列,为创建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施战略重组,发展规模经济
对批发企业来说,规模就意味着效益。在现阶段,可以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明确不同企业责、权、利的基础上,明确分工,以网络组织原理重组批发业。通过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结合国内批发企业的改革,应该使国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等形式,向多领域拓展,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
3.改善经营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上,改善传统的经营方式,创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方式;在管理水平上,积极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批发企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范围,是一个融进了先进信息技术的流通子系统。在现代批发企业中信息处理不再仅是IT人员的专利,而是要求所有员工参与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根据未来的发展需要,树立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并在管理方面,吸收善经营管理的人才,创建高科技、高层次的管理。
4.降低成本,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随着网络的发展,批发业必须对自己在网络化条件下的流通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转换到新的、具有成本优势的方面上去。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
5.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批发业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优势,寻找在供需链上的切入点。
什么是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这就是我们讲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批发业也可以做到向零售领域渗透。目前批发和零售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对我国的批发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信誉优势、渠道优势和人才优势等自办零售。通过向零售领域的拓展,可以直接了解零售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有助于科学地组织货源,提供优势服务,扩大销售。批发企业向零售领域延伸还可以将批零交易内部化,以节约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成荣.发达国家批发商业现状与我国批发业创新[J].财贸研究,2003(4). [2]万典武.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J].财贸经济,2002(11). [3]张弘.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批发业创新[J].商业经济文荟,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