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拍卖的火爆相比,一级市场似乎平淡了许多。这种平淡意味着什么?又会对中远期艺术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李小菡: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副总经理、拍卖师 林 松:北京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 夏俊娜:著名青年油画家 史晶楠:记者
记 者:今年的油画拍卖的红火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中国嘉德成交7698万元,北京荣宝成交2689万元,香港佳士得以华人油画为主的专场拍卖成交额突破2亿元港币。与此同时,人们已经记不得诞生了多少个新的纪录。对于目前的油画市场,业内人士都用“涨疯了”来形容。
但是当人们关注油画拍卖的火爆的同时,是否注意到了在油画市场领域内一个很重要的运作机构——画廊呢?有业内人士说,画廊也已经走出了最为艰难的十年,正在逐步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优势。也有人说,拍卖受到有关法律的限制,所以不存在外资进入现象,也没有外资企业的冲击。画廊就不同了,本土画廊注定要正视外资的挤压,而这种挤压刚刚开始,所以今后画廊的发展依旧会充满坎坷。
画廊走过艰难“十年”
现在和每天报纸上充斥的拍卖新闻来说,画廊似乎就要低调很多。那么他们经过了十年的艰难发展之后,目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夏俊娜:画廊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规范。
我从一毕业开始就签约国内画廊,到现在将近10年了。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画廊业的起步和发展。我觉得现在画廊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规范了。我们就说最简单的——合同。现在拿出自己当年最早的签约合同一看,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但是现在的合同就可以说是规范的,没有漏洞。各种条款能够更加规范,对于我们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保障。画廊可以更好的推广画家,而画家也可以专心画画,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我们国家的画廊业用了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画廊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过程,虽然说有些“速成”吧,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画廊体系了。国内好的画廊都有自己的风格。像世纪翰墨,因为他们有着独到的眼光,所以发现新人、培养新人是他们的特点。而环碧堂则是培育那些经过市场运作后开始成熟的中青年画家。他们的风格不同,推广画家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最后呈现出来的艺术姿态也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样,不同风格的画廊之间才可以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艺术市场氛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艺术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
林 松:现在的画廊真正能够有些作为了
我国画廊已经走出了将近十年的准备期。去年年底,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拍卖拉高了艺术市场的需求量,使得画廊也开始进入爆发期。据了解,北京现在画廊数量大概有50多家,上海大概30多家,虽然数量上和前几年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画廊的经营越来越规范了,生意也好转了很多。可以说,现在的画廊开始真正能够有些作为了。目前的画廊状况就像黎明时分,正处在转折与过渡期,是市场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市场的规则与秩序也正处在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刻。
从表面上看,是拍卖带动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实际上原因很多。经济的发展令很多人将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油画市场和画廊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流入地。而画廊自身的积累也不可忽视。画廊对画家运作了很长时间,从包装、宣传到推广,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耕耘之后,画廊开始收获果实了。现在买家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对当代艺术并不陌生了。而当代艺术、油画也符合了现在人们的文化需求,更易于让现代人接受。画廊数量多,也是对画家进行梳理,他们能够保证投资人的利益,有一个稳步上升的势头。
与拍卖是竞争还是合作
拍卖火了,可是画廊呢?他们会不会因为一种交易形式的火爆而令自己的发展受到遏制呢?
李小菡:拍卖行需要与画廊合作。
拍卖行没有可能面对每个画家,所以必须与画廊合作。但是因为中国的拍卖市场是与画廊同步发展,所以拍卖公司就是“两条腿走路”,既面对画家,又面对画廊。不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是与画廊合作了,而且与画廊合作要远超过与画家合作的数量。
画廊将一个画家的作品运作到一定价位后,再将她的作品交给拍卖公司,这能够提升画作的价位。拍卖是艺术品最高交易行为,经过画廊的慎重挑选之后,艺术品才进入拍卖场,拍卖行并不能作画家的代理人。我们也希望画廊的翅膀能够硬起来。
林 松:我们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说合作,画廊是一级市场,拍卖是二级市场,画廊的任务就是发现有实力的画家,并对这些画家进行包装、推广,让他们的画作价位稳步提升。画廊需要拍卖来提升画家的价位,而拍卖与画廊合作,他们面对画廊就是面对很多画家,这就减轻了很多工作,因为拍卖公司没有那个精力去一个一个画家地找,这样的话工作量太大,所以拍卖公司与画廊很多时候都是合作的关系。但是一旦画作的价位抬高以后,市场的资源有限,画廊和拍卖又会有一个竞争的关系,这是在市场成熟运作的后期才会出现。就目前来看,合作关系更密切。
拍卖虽然火了,但是画廊并不会没饭吃。相反,拍卖火了,这是对画家的推动,能够让画廊和画家有更多的积累和发展。在对画家的推广、包装、宣传上,画廊的桥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拍卖就是将画家推向一个向更高层次的因素。
夏俊娜:拍卖业在将来是要依赖画廊的。
在艺术市场中,画廊是基础,拍卖公司从画廊可以拿到品质最好的画,而且是保真的。但是如果从画家手中拿画就要费很大的功夫,很多工作做起来就会很难。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画廊必须是运作比较成功的画廊,他们有一个品牌信誉在里面。而且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拍卖业在将来是要依赖画廊的,这是大势所趋。拍卖做得好,就需要与优秀的画廊合作。画廊其实就是一个纽带,他连接着画家与市场,也在梳理着这个市场,做一个最好的过滤器,经过他们的选择,市场中留下的都是最好的作品和画家。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将艺术市场比喻成一个“食物链”。最开始“食物链”中可能只有画家、画廊与收藏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链在扩大,慢慢加入了博物馆、拍卖行、各种收藏机构等,这应该是发展、成熟之后的艺术市场的状况,各种艺术机构在这个食物链中都发挥着他们重要的作用。
当代艺术也有“海归”
目前,很多国内优秀画家纷纷与国外画廊签约,这种现象对国内的艺术市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而面对如今火爆的中国艺术市场,国外的优秀画廊业纷纷涌入国内,这会不会对国内的艺术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呢?
林 松: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健康、更能代表现当代艺术文化价值的艺术创作氛围。
其实每个优秀的画家都希望自己的画作留在国内。画家纷纷签约海外画廊,对我们的艺术品市场来说,有好也有坏。好的一面就是这些人可以用国外先进的艺术理念来完善、推广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好的一面就是国外的很多画廊都是用自己的角度去推广、宣传。比如说,有些画家国内并不看好,但是在国外就很受欢迎。用国外的方式去推广、宣传这种艺术,会误导国内艺术创作方向。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确立一个健康、有传承、符合中国传统的当代艺术创作氛围。我们国家现当代艺术创作受商业影响很大。
现在外国画廊进军中国,因为有利可图,所以他们会来中国。他们对于画家的推广方式、资金运作经验对我国画廊业也的发展有借鉴作用,会促进本土画廊的成长。而且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好的画廊进入我们国家,有助于我们对市场大势进行判断。
李小菡:本土画廊会形成自己的品牌。
国内画家签约海外是很正常的现象。最早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也是境外收藏家。现在我们国内的经济在高速发展,艺术品市场在逐渐成熟,市场在不断完善,所以很多艺术品都回来了。国内很多藏家与企业家都认识到了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这些艺术品的回流对国内艺术市场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海外画廊进入中国的不是多数,至少在华辰还是与国内画廊合作为主。而且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会考虑国内外画廊比例构成。不可否认的是,海外画廊的进入的确会与国内画廊产生竞争,但是他们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自己的发展。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画廊处于弱势。但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后,会有我们自己的品牌出现。就像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国外的资本涌入国内,当时很多人就担心会冲击我们的本土行业,但是时间证明了,我们现在不是也有自己的品牌创了出来,并且走向了国际吗。其实国内的画廊在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够更加国际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走向世界,随着我们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画廊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夏俊娜:艺术界也有很多的“海归”。
好的画家在一定时期内是会流失海外,但那是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优秀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在逐步回流。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简直是太火爆了,这在几年前是很难想像的。就从我个人的情况能够看到中国的艺术市场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走。1995年我的画作的价位才几千元,到了2000年是几万元,2002年有十几万,再到今年我可以一张画拍出50万元。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现在很多人都会质疑艺术市场的强势,认为这是一种泡沫。即使是泡沫,这种快速的增长趋势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一直都是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这也是我一直与国内画廊签约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在教育、科技界有“海归”,艺术界同样也有很多的“海归”,我的一些在国外学画的朋友他们就打算要回到国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回来需要一个很艰难的适应过程。
国外画廊进入国内是件好事,有竞争才会有机会,有竞争才能让画廊更好的生存下来。如果在这样的竞争当中能够生存下来的话,那样的国内画廊才是真正有实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