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的《尘缘如梦》正在进行拍卖。
陈逸飞的《尘缘如梦》成交价319万元!吴冠中的《云南景色》264万元拍出!在日前落幕的两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广州嘉德成交1.16亿元,广州保利成交3300万元,掀起了2006年广州的第一波拍卖高潮。近1.5亿元的成交额显示,在去年的拍卖行业“井喷”过后,今年的成交结果并没有如某些行内人士预料的那样进入冷冻期,在部分艺术作品的价格出现调整的同时,岭南画派的作品仍然呈现出上升态势,而拍卖行推出的摄影、雕塑等新品也颇受关注。
中国嘉德2006广州夏季拍卖会
成交前10名(包括佣金)
作者 作品名称 成交价
陈逸飞 尘缘如梦 319万元
吴冠中 云南景色 264万元
林风眠 双美图(白蛇传) 220万元
勒尚谊 人体 220万元
陈衍宁 肖像 198万元
徐悲鸿 奔马 196.9万元
关山月 山水 176万元
陈衍宁 红蜻蜓 165万元
陈逸飞 水乡 165万元
吴冠中 山水 154万元
中国保利2006广州夏季拍卖会
成交前10名(包括佣金)
作者 作品名称 成交价
傅抱石、关山月 松下高士 198万元
杨飞云 浴女 165万元
白雪石、杨志辉 漓江一曲千峰秀 121万元
赖少其 梅花 107.8万元
谢楚余 韵 93.5万元
董邦达 山水 88万元
陈衍宁 故乡梦 71.5万元
黄胄 柯孜勒苏集市 49.5万元
黄胄 较力图 49.5万元
黄胄 渔家女 46.2万元
岭南画派“扬眉吐气”
“290万元(不含佣金)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是您的了!”随着拍卖师一声响槌,陈逸飞的《尘缘如梦》以290万元高价拍出,拍卖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在上周五的拍卖会上,有行内人士表示:“这掌声昨天一次也没听到,今天听到好几次,让人心里踏实多了。”
市场调整使成交率微降
在刚刚结束的两场夏季大拍中,广州嘉德的中国书画专场成交4000万元,油画雕塑3500万元,广东当代书画1200万元,翰墨缘1200万元,珠宝500万元,岭南名家1600万元;广州保利的中国油画、水彩、雕塑专场成交额900万元,中国当代书画成交460万元,中国近现代书画1814万元,谢志峰藏端砚成交71.8万元,总成交额3300万元。
虽然今年的拍卖成交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拍卖行人士却对此结果表示满意。去年全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井喷”,而高峰过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市场的调整,行内的交易情况都略微有所下调,如荣宝斋近期的拍卖成交额也只达到1.7亿元左右,但行内普遍认为今年的秋拍市场将再度上扬,广州的这两场大拍就是为市场的新高潮做的最好铺垫。
黎雄才作品表现最突出
据广州嘉德提供的数据,该次拍卖表现最突出的是黎雄才的作品,15件拍品成交12件,共58平方尺,总成交额405万元,成交均价约为6.98万元/平方尺。
此外,关山月10.7平方尺的《山水》,以176万元成交,约16.45万元/平方尺;林墉7.6平方尺的《过节啦》,以55万元成交,约7.24万元/平方尺……岭南画派大家的作品在这次拍卖会上“扬眉吐气”,有力回击了岭南画派无上升空间、难以能与北方同时期名家“平起平坐”的观点。有行内人士表示,名家精品未来升值的空间仍不可低估。
摄影作品全数成交
首次在广州拍卖会上出现的摄影作品全数成交。其中,世界摄影大师韦斯顿《树阴下的女人体》、《鹦鹉螺》都是以5 万元起拍,6万元成交。而国内摄影名家冯建国《冰山之父》以2万元成交,《星期日大巴扎》以1.8万元成交。
广州嘉德的杨璐表示,广州是摄影大省,而且毗邻图片市场活跃的香港,有图片市场发展的“肥沃土壤”。不过起码要培养三四年,这个市场才能基本成熟。
不要盲目“追红”
一度受到关注的“红色题材”,本次只拍出“中规中矩”的价格。郑洪流1960年作的《红军上政治课》,60万元起拍,75万元落槌;古月1972年作的《田间抽水站》以30万元成交,而此前估价为40万元到60万元。
杨璐表示,“红色题材”作品拍出,代表其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资价值。不过,藏家们不要以为凡是“红色题材”的就是好东西,要了解是否名家作品,当时是否有广泛的影响力。
雕塑市场仍未变“暖”
这两场拍卖会中共推出4件外国名家雕塑作品,其中皮埃尔·马特的《天使之恋》6.5万元起拍无人应拍;《奔马》8万元起拍也无人应拍;李能迪《风神》5.5万元起拍没有成交。唯一成交的是广州保利拍卖的萨尔瓦多·达利的《裸女》(镀金铜塑),13.2万元成交,此前估价为12万元~30万元。
有行内人士认为,目前追捧西方雕塑的藏家仍极个别,而且拍品未必有下一个“接盘手”,因此目前仍不具有多大投资价值。而且目前油画市场的行情也影响到了雕塑作品。
“新贵一族”改变市场
许多市场人士仍保留几年前的观念——广东收藏市场弊病多、藏家“有钱无眼”。有行内人士却认为,艺术品市场的投资“玩”的是智慧,广东的藏家已经逐渐走出“混沌状态”,能理智看清市场。
“文盲藏家”逐渐被淘汰
一谈起广东的收藏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腰缠万贯的大亨,目不识丁又自以为是。在广东收藏市场刚兴起的前几年里,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这样的人。然而,随着收藏行业的发展,这样的人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广州嘉德有关人士表示,广东的艺术品市场经历过混沌状态,但到了现在,初期的藏家里,一部分人“玩完了”,一部分人变精明了,新加进来的投资者因为有前科可鉴,所以不用走弯路,对现在的市场仍持“问题多多”的观点是落后的。而且从近期的拍卖会可以发现,“新贵一族”开始进入收藏队伍,他们所拥有的优势是“知识+财力+见识+眼光+高科技信息手段”,对收藏市场的影响很大。
有收藏人士表示,艺术品投资者要对历史、人物、社会和文化背景了解得非常清楚,还要跟踪南北市场,判断什么时候可以出货,什么时候可以“补仓”,补什么货,这些都需要运用智慧。那些“文盲藏家”们已逐渐被市场淘汰。
广东收藏市场需要宽容
“不要总是挑广东收藏界的刺,应该多给一些鼓励和支持。”有拍卖协会的人士指出,广东收藏业的发展不过10年左右,可以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兴旺的市场,证明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惊人——要知道,广东收藏业是在历史文化氛围比较欠缺的情况下起步的。而且,广东人个性比较务实,宣传上甚为欠缺,大多数有财又有才的藏家,一般不轻易唱高调,才会令其他市场上的人对广东藏家怀有偏见。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也表示,每一年都有许多广东的藏家到北方、香港参加拍卖会,他们并不像一些市场人士所认为的“层次低下”。他认为,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刚刚迈出一两步,需要适当的引导,要给予其逐步成长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