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拍卖行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促进拍卖行业的发展和放大行业功能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拍卖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11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全国拍卖行业工作会议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拍卖行业取得较快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自1986年9月全国第一家拍卖企业在广东恢复以来已过去26年,我国拍卖行业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今年9月,我国共有拍卖企业5781家,注册资本总额200多亿元人民币,全国注册拍卖师总数达1.0444万,全行业从业人员5.5万。2011年全国拍卖总成交额为6260.7亿元,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88%。自2001以来,经营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
姜增伟表示,拍卖作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交易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有效促进了廉政建设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繁荣了文化事业,推动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但是,行业发展还存在业务结构单一、法规标准不完善、管理服务和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着重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依靠法律、标准、制度等手段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姜增伟提出,商务主管部门下一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组织开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治理各类违规经营行为;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诚信建设,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加快公共资源拍卖平台建设,继续做好行政、司法委托拍卖工作;五是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开拓新兴业务和市场,拓展社会委托拍卖资源,探索农产品拍卖,稳步推进网络拍卖,应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农产品拍卖的可能性”时,姜增伟表示:“拍卖是农产品交易的最高形式,但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生产力的水平、农产品流通发展程度、交易基本条件环境、消费者的支出和农产品的成本等。要推进农产品的拍卖,首先要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和包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