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是指在区域范围内的一切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实体性的流动以及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的物品运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rewer(2001)从供应链角度论述了现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加的促进作用。Michael Quayle(1999)对不同物流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张文杰(2002)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有相互促进作用。Joong Kun(2001)探讨了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他对物流能力的概念进行量化,用数学模型验证了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谭清美(2003)以物流通量作为衡量地区物流能力的指标,并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作了回归实证研究,得出不同时间段物流能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南和李燕(2007)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是,迄今为止研究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实证较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缺少综合反映区域物流能力的度量的统一指标,导致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以数据的容易获得程度或者根据地区的某些特点以一定指标替代来衡量物流能力,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物流能力。另外,也缺少对各种衡量区域物流能力的指标进行一个验证比较,难以确定哪些指标较好地衡量区域物流能力,导致分析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的准确性差异较大。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系统回顾前人文献中对物流能力的衡量指标界定,采纳广东的数据,对物流能力与广东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理论简述
(一)物流能力指标的界定 物流能力的概念是Joong Kun(2001)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区域物流能力指的是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衡量区域物流能力包括物流设施承载能力、物流通讯网络性能、物流中心区域布局、物流经济管理体制、物流周转速度(单位时间内货物周转量)等。不过,对于具体的量化衡量指标,国内外许多研究都是只采用了其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来衡量区域物流能力。货物周转量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是比较常用来衡量区域物流能力的指标。谭清美(2003)采用物流通量来衡量区域物流能力。王俊(2006)对物流通量进一步进行了验证。陶存新和陈定方(2006)对城市物流能力提供了评价指标和测算方法,把城市物流能力分为城市物流能力基础性指标(物流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城市货运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促进性指标(与所在省的关系指标);物流能力支持性指标(金融部门产值GDP、制造业总产值、信息产业投资);物流能力保障性指标(发展政策、基础环境条件等)。归纳起来,也就是货运量总额、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输仓储批发业总和三项指标。
(二)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大量事实和研究都表明,物流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有三大观点:物流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的“物流推力论”;经济增长拉动物流能力的“经济拉力论”;以及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论”。王俊(2004)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进行了分析。谭清美(2003)通过分析得出江苏省物流能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77%。宗刚(2003)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对区域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另外还有一些针对部分省市的各自特点进行的研究(王德章,2003;刘南,2007)。张文杰(2002)运用经济学与交易理论对经济和物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总结得出经济和物流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斩伟(2004)也认为经济、贸易和物流三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会带动贸易,物流伴随着贸易的发展而发展,三者相互因果、相辅相成。刘南和李燕(2007)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发现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即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显然,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物流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目前还没有哪一个或者哪几个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物流的发展变化。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物流指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例如,对于广东这么一个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地区,贸易(进出口总额)在经济增长中占有较重的份额,因此,贸易是衡量物流能力一个重要指标。综观相关理论研究,我们归纳了物流主体能力、物流客体能力、物流载体能力这三种常被用来衡量物流能力的指标,并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流区域特色能力指标,综合描述广东的物流发展水平。
基于以上讨论,本文在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论假设下,形成四个研究假设:
H1:区域物流主体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H2:区域物流客体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H3:区域物流载体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H4:区域物流特色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及数据选取 对于物流通量,谭清美(2004)认为城市区域内,货流和客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于同一系统之中,因此,可用物流通量概念使货流量和客流量统一为一个指标,综合反映区域物流能力。本文已采用了货物周转量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所以便采用了客流量作为单独一个指标代替物流通量;对于区域特色指标,选用进出口总额来衡量贸易。
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包括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包括一国或地区的人民的平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体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本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仅从“量”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衡量,选取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本文选用1978年至200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数据来自《广东省2008年统计年鉴》,并将数据全部转化为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分析,剔除价格变动因素。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行检验 用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或者是同阶数的非平稳序列,且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利用EViews计量经济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为二阶平稳序列,是可以做协整检验的前提。
2.协整关系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物流能力的各个指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因果关系检验 表3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除了物流特色能力指标(IE)外,其他的五个指标都是在1%的显著水平下单边因果关系,即物流主体能力、物流客体能力和物流载体能力都是广东的经济增长(GDP)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反过来GDP却不是物流主体、客体和载体能力的格兰杰原因。而物流特色能力指标(IE),即关于贸易的进出口总额(IE)和广东经济增长(GDP)存在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即IE在10%水平上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同时GDP在5%水平上是IE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广东的区域物流特色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即假设4成立;广东的物流主体能力、物流客体能力以及物流载体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但广东经济增长却不是物流主体、物流客体以及物流载体能力的格兰杰原因,即假设1、假设2以及假设3不能完全接受。
三、主要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对广东省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的几个特点。首先,自1978年以来广东省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广东近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器”作用,每一种物流能力都显著地推动广东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物流推动论”。其次,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广东的经济发展对物流能力却没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这说明了经济的增长对物流行业的投资和引导还是很不够。最后,与其他物流能力指标相比,作为广东经济发展动脉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存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综上所述,1978~2007年广东物流能力对广东经济增长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广东是中国改革最前线和经济强省,是连接港澳台和国外的纽带,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已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具有物流业的良好基础条件,这些对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也应该反过来考虑对物流行业的升级与更好地发展,重视对物流行业的投入和完善相关的行业,让物流业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的发展。如加大对运输仓储邮电基础建设的投资、完善交通运输以及仓储邮和电通信,规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进一步加强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