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受访专家解读认为,《意见》中包括“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内的十项措施,均是目前流通业最突出的问题。与流通产业以往的政策根本性差别在于,此次《意见》触及了体制变革中的深层次矛盾。
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记者翻阅《意见》发现,此次出台的措施共有十条。其中第一条便是,“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畅通农产品(5.42,0.00,0.00%)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意见》还明确提出,落实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
而针对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意见》给出了解决方案: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意见》明确提出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昨日向南都记者解读认为,鉴于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已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对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部署,可以被视为十项措施的核心。
“中国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却没有与强大的制造能力相匹配的流通能力。流通体系和制造体系不相适应,这就好比买了很好的车,却没有路去跑;买了很多家电,却没有电去开。”眼下中国有这么大的制造能力,王先庆表示,但产品运不走、流通不畅,导致效率很低,成本过高,导致许多产品价格过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于流通体系滞后造成的。而流通渠道却跟不上,同时也阻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是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最急迫的任务。”
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认为,中国本土流通企业大多是区域性公司,因为在总部以外区域开店,需要重复纳税,加重了企业负担,严重制约连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意见》的出台为企业卸去了这道枷锁。
细则落实是关键
尽管目前中国流通领域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造成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依然滞后于国际水平。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 D 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居高不下,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到10%,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在中国亟须大力发展流通业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规定出来,对整个国家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王先庆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有助于改变地方政府对改进长期重制造轻流通的旧观念,同时也鼓舞了流通企业的信心,使看到流通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其坦言,十条措施都是目前研究过程中特别突出的问题。在其看来,而相对流通行业以往的政策,此次出台的意见存在根本性差别。“过去的政策基本上针对比如扩大内需等具体的战略来制定,这一次是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这一根本问题着手。”王先庆表示,此次国务院把流通业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细则。
尽管此次出台的很多措施都涉及到体制变革中的深层次、改了很久还没有改变的问题,但专家普遍认为,流通产业未来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意见》中许多提法目前仍缺乏细则是关键之一。“过去不是没有政策,但依然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原因便是缺少足够的细则。”王先庆表示,“意见还有很多细则需要完善,比如流通的税费问题,重复征税,税费过高。比如水电价、工商用电同价问题,也需要专门的细则去解决。”
而细则出台后,如何落实则是另一关键。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海飞表示,每一项政策都需要具体的实施细则,有的一下子无法全面推开的,还需要试点。另外,具体政策在落实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障碍。
“比如工商用电同价,现在好多地方确实已经在执行这一政策,但实际情况是,流通企业用电具有时段上的刚性,而现在一些地方执行的是峰谷电价,晚上的低电价流通企业享受不到,改革后用电成本不降反增。”裴亮表示。
“不可能一个意见的出台就令中国流通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流通业还需要漫长的努力。”王先庆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