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产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的发展研究           
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的发展研究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9期 人气: 时间:2013-3-29 11:26:22 进入论坛

   内容摘要:为了弥补相关文献对物流空间联系发展研究的不足,本文借鉴城市引力的相关研究模型并结合物流业的派生性特点,从空间角度研究了都市圈城市群体间的物流联系。基于2008-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构建的物流联系强度模型,对上海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等级划分,并从促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南京省会城市能量、促进物流空间联系的协调均衡分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 都市圈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引言

  物流业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都市圈经济的发展以及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地区间、城市间的物流往来量方面的数据很难获得,而且很少有研究关注在都市圈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市圈内部物流联系的分布情况。李文强、罗守贵(2011)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上海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了测算,划分出四类行业并结合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上海都市圈一体化思想;罗守贵等(2010)在划分上海都市圈城市等级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城市人口和GDP测算了上海都市圈各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并以人、物、信息的三类流为自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产生的原因;浦承高、李红(2010)结合县级市数据,运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刘少丽等(2010)采用中心性指数和重力模型,结合研究地区的发展构建了南京都市圈、锡常泰都市圈、苏通都市圈,以促进沿江城市体系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并提升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高汝熹、吴晓隽(2008)对大上海都市圈的地位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大上海都市圈的空间圈层结构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种可行的发展模式;王德等(2008)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交通水平、住宅价格和居住环境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上海都市圈与东京都市圈,分析上海在人口疏散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刘美华等(2008)基于潜力模型提出城市等级划分方法,并测算了上海都市圈53个城市的潜力值,划分上海都市圈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张旭亮等(2011)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经济联系、经济隶属度、国际化程度进行定量测算,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变化并提出城市群整体国际化空间发展的战略。

  以上研究更多地关注都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经济联系问题以及都市圈城市等级划分和范围构划问题,而且对都市圈内部的研究更多地以单个城市为整体来分析,不利于都市圈发挥城市群体的协作效应;同时,物流业作为促进经济联系发展、物资顺畅流通的动力支持,群体间物流联系的数据却大量缺乏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上海都市圈为对象,通过构建测算都市圈内城市物流空间联系强度的模型,结合近四年数据分析上海都市圈物流空间格局的发展,提出有利于发挥都市圈物流群体效应的对策建议,为都市圈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提供正向动力,并且为科学地划分都市圈物流等级体系提供依据。

  物流空间联系强度模型

  万有引力定律提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是相互吸引的”,从“吸引”的角度出发,Reilly在1929年最早对引力模型进行了跨学科应用,用于分析城市间零售引力强度,此后国内外学者将引力模型进行了大量应用,较为集中于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路春燕等,2011;阚大学等,2011;曲如晓等,2011;陈军,2011),近年来有学者才开始用于分析城市间引力,林明水等(2011)运用引力模型测算了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分析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郑良海等(2011)以标准引力模型为基础,测算关中城市群的相互作用程度并进行等级划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段七零等(2011)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测算江苏省地级市间的城市引力,并结合0-1模型对经济区进行重新划分,结合县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位置邻近性划分经济亚区。物流业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鉴城市引力研究成果、结合物流业发展特点来构建物流空间联系强度模型。

  万有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1)
  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本文能够从空间角度分析不同地区间的物流联系,是由于:物流业属于派生行业,是由空间中不同点的供—需互补的经济活动所引发产生;空间中不同点间存在运输通路,物流服务对象将沿这些通路实现物理性位移;物流的服务对象具备可转移性的特点,否则物流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本文通过重构引力模型中参数的内涵,所构建物流空间联系强度模型为:

  Fij=GMiMjDij-r (2)

  式(2)中i、j表示都市圈中不同的城市,F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间的物流空间联系强度,Mi表示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城市i物流综合质量,D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间的距离;因测算不同城市组合的物流空间联系强度时,G对结果分析没有影响,因此取值为1;r为距离衰减系数,大多学者对其取值为2。

  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发展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都市圈为例

  本文以上海都市圈内的16个城市研究对象(罗守贵等,2010),结合2008-2011年版《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各城市相应年份的统计年鉴,对16个城市在2007-2010年物流空间联系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测算。

  (一)物流综合质量的测算

  国内学者在应用引力模型对城市间联系进行研究时,常用地区GDP和地区非农村人口这两个指标描述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但是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认为,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李江苏等,2009)。因此本文从经济基础、物流规模、信息建设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物流综合质量描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将从相关统计年鉴获取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输入SPSS18.0进行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中KMO=0.863且Bartlett球度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数据适合作主成分分析;结合累积贡献率和特征值,所提取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651%,基本保留了全部的指标数据信息。第一主成分F1在q11、q10、q2、q15、q18、q4等指标上更有非常大的载荷,描述了物流的产出与投入;第二主成分F2在q6、q8、q5等指标上有相对较大载荷,描述了消费能力与工业发展的相互制约;第三主成分F3在q14、q7等指标有相对较大载荷,描述了零售业发展所引发的物流服务需求。根据计算得出的得分系数,结合无量纲化数据计算上海都市圈各城市2007-2010年的物流综合质量(见表2)。

 (二)城市间距离的测算

  城市间大部分的物流活动是利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完成,而由于铁路基建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某个年份城市间距离的突然变化,因此本文仅以公路通行里程分析城市间距离,并依据城市间等级公路通车年份结合谷歌测距工具确定2007-2010年城市间距离,具体数据未列出。

  (三) 物流空间联系强度的测算

  将上述参数数据代入物流联系强度模型中,测算得出上海都市圈各城市2007-2010年的物流空间联系强度,根据测算数值将其划分为六个等级,如表3所示。

  结合表3的数据,利用CAD软件绘制2007-2010年物流联系强度分布的示意图(见图1)。

  上海都市圈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上海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综合质量的提升。2007-2010年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质量大部分表现为2008年的发展劣于2007年,随后在2009年发生好转,2010年保持继续发展态势。主成分分析结果中F1对物流综合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水路运输服务业、信息软件服务业、电信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F1中的大比重,充分说明上海都市圈物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源自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上海都市圈的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对F1的负向影响,表明工业发展不能很好地与物流发展趋向同步,因此更加需要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物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上海都市圈各城市物流综合质量的提升,并且更好地支持第一、二产业的服务需求。

  二是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增强上海都市圈城市与浙江远区城市的物流联系。超强物流联系强度主要分布在上海与周边邻接城市间和扬州、镇江、泰州之间,较强联系强度分布在上海与邻近城市间、上海与杭州、上海与嘉兴等城市间,正是借助这些城市之间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够保障这些城市充分发挥其物流综合实力,实现着这些城市间顺畅的货物往来联系,同时能够吸取核心城市上海所发挥的能量。而浙江舟山本身物流综合质量已经处于劣势水平,加上交通运输通路的不完善,更是无法从综合质量高的城市获取发展所需的能量;浙江台州的物流综合质量在2007-2010年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与上海都市圈其他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强度仅能处于超弱联系水平。因此,应加强与远区城市、隔海城市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削弱自然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促进物流在远区城市与核心城市的顺畅流通,加强与发展水平较好城市间的互动发展。

  三是加强发挥南京的省会城市能量。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与上海都市圈城市的物流联系表现得很微弱,其物流综合质量仅优于浙江舟山,这与省会的身份并不吻合。作为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应加强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体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带动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以此加大对物流发展建设的投入。南京周边的泰州、镇江、无锡和苏州已从核心城市上海获取了很多的发展能量,南京虽未能邻近核心城市,但同样可以通过持续发挥其省会城市能量,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联系,吸收有利于南京发展的各方面动力。

  四是促进物流联系的协调、均衡分布,发挥都市圈的物流群体效应。2007-2010年的物流联系存在一些变化,尤其是“上海-苏州”在2008年降至较强联系后,未能返回原有超强联系状态;较弱联系的城市间在2009年得到强化且级别有所提升,但在2010年联系强度又发生弱化,导致较弱联系的城市对数目较多;整体上仍然保持着以上海为都市圈核心,与其周边城市的物流联系强度较强,随着范围的不断扩大,物流联系强度逐渐削弱。上海都市圈作为城市群体,不能仅关注单个城市的发展,而政府应从整体的角度,以经济政策导向促进都市圈物流联系的协调分布,关注都市圈的物流群体效应发挥。

  五是大力发展物流人力资源的正向效用。物流从业人员和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在物流综合质量中占较大比重,说明上海都市圈的物流人才较好地发挥了其正向效用。上海都市圈借助其经济发展优势,能够很好地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入,但是物流人力资源不能仅依靠高层次人力资源,需要借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专业培训的平台,加强基层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跨专业转行人员向专业从业人员的转型;以人才优惠政策或职业发展有利政策等措施,在吸引外来中高层人员进入的同时,减少中高层人员的外向流失,继续发挥物流人力资源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强,罗守贵.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上海都市圈产业分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

  2.罗守贵,金芙蓉,黄融.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经济流测度[J].经济地理,2010,30(1)

  3.浦承高,李红.都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的协方差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4.刘少丽,陆玉麒.江苏省沿江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构想[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

  5.高汝熹,吴晓隽.论大上海都市圈[J].城市,2008(11)

  6.王德,程国辉,刘律,钱欣.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疏散机制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8(5)

  7.刘美华,罗守贵.基于潜力模型的上海都市圈城市等级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

  8.张旭亮,宁越敏.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国际化空间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11,31(3)

  9.Reilly W J.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retail relationships[M].University of Texas,Bulletin,1929

  10.路春燕,白凯.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5)
 
  11.阚大学,罗良文.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7)

  12.曲如晓,韩丽丽.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4)

  13.陈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

  14.林明水,谢宏彬.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

  15.郑良海,邓晓兰,侯英.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测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1(2)
  16.段七零,毛建明.基于引力模型与0-1规划模型的省域经济区划—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8)

  17.李江苏,骆华松,王晓蕊.引力模型重构在城区与郊区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以昆明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6)

分享到:
击更多【佚名】的文章 文章录入:二妹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的发展研究
  • 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普遍水土不服
  • 物流高成本低效益态势尚未根本改观
  •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 快递业收入四年来首度下滑
  • 仓储物流企业金融仓运作模式初探
  • 快递员工资十年间涨七八倍:从700元多到六千
  • 物流业迎来政策利好 七部门联手欲解城市配送
  • 物流集群:从传递价值到促进增长
  • 电商物流大冒险
  • 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四种物流模式
  •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
  • 推荐文章销售额跨入万亿级 是时候对网店征税了
    推荐文章[组图]香港限购奶粉背后:难弥合的质价
    普通文章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品牌战略初探
    普通文章面向现代化的中国餐饮业发展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图文]餐饮业潜规则“最低消费” 消费者
    普通文章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企业并购研究:动因、问题及对
    普通文章中小超市受宠 2013年零售业巨变
    推荐文章流通成本怎么降?
    推荐文章销售额跨入万亿级 是时候对网店征税了
    推荐文章[组图]香港限购奶粉背后:难弥合的质价
    推荐文章[图文]百货业如何破盈利困局
    推荐文章卖场过剩 家居建材业遭遇“生死劫”
    推荐文章[图文]东方家园建材超市面临崩盘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香港限购奶粉背后:

    餐饮业潜规则“最低

    京城高端超市亲民路

    百货业如何破盈利困

    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

    购物中心业态洗牌: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