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冷冻类食品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这些都使得冷链物流引入供应链金融成为可能,本文初次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并进一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的几种业务模式。 关键词:冷链物流 供应链金融 角色定位 业务模式 冷链物流概述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变质,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保生鲜产品的质量。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成本的途径是由运输成本控制、配送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等组成,其中运输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库存成本则相对最少。
运输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包括两次,首先是从冷库到配送中心,其次是从配送中心到销售商。因此为了适应每个阶段的需求及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急需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及备有制冷及保温箱的冷藏车,并采取铁路、公路、水平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此外,配以EDI等信息技术进行全程温度测控,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缩短运输期限也是防止运输成本增加的有力措施。配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这样不仅能提高车辆装卸率,更重要的是降低配送成本。此外,针对大量的小订单、配送网点及复杂时间窗等问题,可以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时间窗等方式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控制:制冷系统、冷库库房建设、冷库设备等的投资都很大,但是我国目前冷库空置率却非常高,因此冷链生产企业可以借助库存信息体统在平衡过期和缺货的条件下确定最佳订货点,充分的利用库存,降低冷库空置率。此外,保持库存的持续性、稳定性,并避免因食品分类储存的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管理成本控制: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的使用, 即可使冷链物流方向正确,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系统中的库存数据、顾客服务系统中的销售汇总数据能为企业的采购提供依据,仓储管理系统中提供的各种预警(过保质期产品的报警和在库存品的库龄分析等)能使仓库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利润。 另外,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在经营过程中把冷链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作为对基础设施、技术含量、操作要求都很高,企业如果选择自营冷链物流,就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物流外包是冷链食品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成为可能。冷链总成本的降低,除了使用通过协调和整合达到运营优化的策略以外,在资金流与物流的集成过程中,嵌入金融创新产品,即引入供应链金融,可以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 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简单的说,就是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捆绑在一起,并为其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特定商品的供应包括原材料采购、制成中间品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中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失衡。
如果按照传统的审贷标准(见图1),凭抵押担保或靠报表分析,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的视野,而如果把中小企业放到产业链上评判,由于供应链上下游有稳定的销售管道和资金往来,供应链金融就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需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商业银行运用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以及未来货权作为质押或抵押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系列融资产品,乃至在此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或供应链上某一段所有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由此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冷链供应链金融(见图2)是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协作和财务的交叉学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手段,通过规划、指导、控制一个组之间的水平金融资源的流通,为一个供应链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及外部服务供货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手段。 (二)冷链供应链金融构成要素
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它们在供应链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配合企业供应链的各个阶段,针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存货专门设计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核心企业。指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核心企业依靠自身的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和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上下游中小企业。指供应链中的处于核心企业上游或是下游的弱势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由于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信用较差,资产较少,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它们进行贷款。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冷链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我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丰富,其运作的效率和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陈祥锋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不足供应链中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尝试性的把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三类:传统角色、代理角色、控制角色,本文把这种分类同样使用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中。 (一)传统角色
传统角色是指为供应链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激励仅仅是物流提供商的激励,即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使得供应链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如果供应链是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时,作为传统角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是提供物流服务,而资金不足的企业可能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也可能不会在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见图3)。
(二)代理角色
代理角色是指在企业需要融资时,往往会求助于银行以获取贷款服务,然而银行由于担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大,可能会不愿意提供贷款服务。但是这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与银行结成联盟,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对供应链各相关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较深,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监控借款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监控其它的为借款所提供的质押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见图4)。
(三)控制角色 这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资金不足的供应链中起主导的作用。由于自身信息的优势,以及监控和跟踪物流运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愿意为资金不足企业提供替代采购的服务,并且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服务或是提供延迟支付信用合同(见图5)。 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模式 (一)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代理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1.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也被称为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或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作为特定债权的担保。担保法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分为四类:汇票、支票、本票、债权、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它权利(见图6)。 2.存货质押模式。存货质押模式也被称为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金融机构制定的仓储中心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或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是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见图7)。
3.保税仓模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应付账款模式,是指在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买方在银行制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保税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核心企业(生产商)、下游的融资企业(经销商)和金融机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见图8)。
4.NRF-LC服务模式。NRF-LC服务模式即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可看作是在仓单质押于保税仓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业务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大型物流企业、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具体流程是,大型物流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及良好的信誉与融资需求物流企业的客户签订物流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制定量身定做的物流方案,然后将该业务外包给融资需求物流企业。这样大型物流企业为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及时进行资金结算,盘活了物流渠道中的“停滞”资金。这种模式将中小型物流企业涉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符合我国物流行业现状(见图9)。
5.应收账款模式。应付账款模式(保税仓模式)和应收账款模式都是仓单质押模式的两种不同类型。应收账款就是融资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金融机构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式。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物流企业作为仓储监管方也要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此外,“池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属于应收账款的一种,也赢得了众多融资企业的信赖(见图10)。
6.物流保理模式。保理是国际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出口方为了避免收汇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责任的做法。随着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业务的巨大潜力和自身从事保理业务的潜在优势。因此,UPS于2000年开始推出物流保理业务。物流保理的运作过程是,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随着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其对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洁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有效降低(见图11)。 (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代理角色和控制角色之间的融资方式
授信金融模式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的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而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见图12)。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控制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高级运作模式是指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集信贷的提供者和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于一身,开创物流金融融资的自营模式。它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提供者有较高的要求,如:物流金融提供者应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见图13)。
由于传统角色定位下,物流企业并未参与金融业务,所以本文并未给予说明。而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控制角色时,其收益将是多方面的,甚至高于传统角色和代理角色,而分期支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种与经销商一种共享市场风险的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销商的市场风险。本文试图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进一步提出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增值途径,文中的仓储中心或物流企业可以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和融资管道,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争取客户资源、拓展业务,最终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文章只是做了浅显的介绍,其具体操作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兰,谢美娥.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思路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5) 3.刘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银企双赢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 4.陈哲.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化探讨[J].物流技术,2008(4) 5.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SRTP课题组.物流金融中的质押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 7.黄涛,张景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 8.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