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的正熵流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系统内产生的正熵流和系统外产生的正熵流,而负熵流的产生则主要源于系统外部。
由于城市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城市配送需求具有明显的动态性。配送系统需要不断地通过不同的运作模式和资源整合方式满足不同类型生产和消费活动对配送的需求。
城市配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内物质资源和能量的分布不均衡。从完成配送活动业务的配送组织的微观层面分析,各配送组织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投入和效率受组织规模、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等条件制约是不可能达到均衡状态的;从支撑城市产业发展的不同城市配送系统的中观层面分析,投入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各产业的配送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不均衡的;从区域和城市群配送资源配置的更宏观层面分析,不同城市类型和不同经济实力的城市其配送资源的规模和能力同样具备明显的差异和不均衡性。
城市配送系统的熵
熵是系统分子无序性的度量。普利高津以总熵变公式ds=dis+des阐明了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从而产生的自组织行为,同时也说明了系统有序度增加的条件。dis是系统内部混乱型产生的熵,称为熵产生,玻耳兹曼熵公式S=klnW保证了熵产生为非负量,des是系统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交换来的熵,称为熵交换或熵流。
城市配送系统的熵变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des=0,意味着系统是封闭的,内部的熵产生使系统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组织的不断退化导致系统最终消亡。现实环境中的配送系统无疑是开放系统,完全封闭的城市配送系统是不存在的。
des>0,系统与外界交换得到的是正熵,总熵变des>0,这时的配送系统比封闭状态下以更快的速度混乱,从而加速了系统消亡。城市配送系统形成和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土地规划调整或是行业新标准的出台等都可能使原有旧系统加速瓦解。
des<0,但des|<dis,系统通过开放从外部获取负熵,但尚不足以克服内部的熵增加,总熵变ds≥0,系统仍然趋于静止平衡的运动,但由于有负熵流的导入,系统破坏较封闭系统缓慢。
des<0,且|des|>dis,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负熵大于内部的熵增加,总熵变,系统出现熵减过程,系统更加有序。
以上的分析表明,城市配送系统资源整合过程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开放性,需要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次,配送资源整合和新系统形成过程既要克服系统内部由于熵增而可能产生的混乱状态,又要依靠负熵的导入来构建新的有序。错误的开放从外部得到是正熵,必将导致系统有序结构的更快瓦解,正确充分的对外开放,使负熵的增加大于正熵增加,城市配送系统才能更加有序和高效。
正熵流与负熵流的产生
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的正熵流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系统内产生的正熵流和系统外产生的正熵流,而负熵流的产生则主要源于系统外部。
第一类正熵流来自城市配送系统内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配送资源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配送资源主体从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企业两大类,其中企业则是与配送市场需求联系最为紧密也是最活跃的资源整合主体。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任何一个完整的配送业务都需要有不同的配送主体参与,需要整合物流、信息、资金等资源以满足最终客户的配送需求。对于某一给定的配送任务,其市场相应的服务费用基本上也是一定的,那么就涉及到为这一配送服务提供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的各企业如何分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资源所有者的自身逐利性,导致信息失真、时效性差,资源匹配度差等问题对配送资源主体决策产生巨大影响,引发矛盾和冲突,导致熵增。
资源整合主体的独断专行。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的最终驱动力来源于工业、商贸、消费、应急等领域的不同配送需求。与拉动式生产方式相似,配送资源的整合也是目标驱动的,货主企业(商品所有权拥有者)直接或间接的具有对配送资源整合模式和整合方向的决定权,可以被看作是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的最强大主体,其产品特征、需求方式、需求规模、需求水平等直接决定了专业配送组织完成配送业务所采用的资源整合方式。因此,处在强势地位的资源整合主体的过高服务标准要求、过低的配送价格,或是对合作方过分松散的约束,都将造成系统表现下降,破坏系统成员之间的协同性,从而导致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
系统成员的能力不均衡。在微观的配送业务中,配送活动的最终表现取决于从订单输入开始,经过采购备货、送达入库、分拣理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直至送达客户手中的完整表现。此过程可能涉及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配送服务。而由于个别企业的能力欠缺很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作业表现的剧烈震荡,系统无序度增加。
第二类正熵流来自城市配送系统外部,涉及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市场配送需求的不断改变。对初始的城市配送系统而言,需要不断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配送需求变化。敏捷制造、准时制、大规模定制等新的生产方式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方式等不断对配送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城市主导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的扩张、城市功能区等环境的改变也对原有配送系统的秩序产生重大影响。配送系统如果不能应对这些正熵流的输入,实现与环境的发展同步,原有系统将被迫解体。
来自于其它领域的竞争。比如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使原有配送系统的速度和价格优势丧失。再比如邮政快递业、运输业等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形成对城市配送系统人才、资金及其他资源的掠夺,从而影响配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其他方面,如不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不适宜的产业政策;地震、冰灾、洪涝灾害等突发灾害;文化、宗教以及公众意识的改变等的影响。
城市配送资源整合及系统形成过程中的负熵流主要源于外部环境,是开放系统从外部获取的正确适度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从而对系统的熵产生带来的抵消和抑制作用。可能产生负熵流的因素可以主要归纳为:
政府的积极调控和科学规划。从政府层面对城市配送系统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有效的税收、监管、土地、交通等政策,有效引导和促进城市配送资源的优化配置。
配送组织对市场灵敏反应的能力。配送系统对城市其他产业系统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建立配送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把握市场配送需求的变化,并通过配送模式和配送能力的弹性化积极应对。
需求创造与技术革新。充分发挥配送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力,推动科学技术在配送系统中的应用,通过配送资源的整合、配送模式的创新、配送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加丰富的配送需求,提高市场需求与配送系统之间的匹配性。
熵流的控制
根据耗散结构的基本原理,城市配送系统熵产生的趋势带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可以认为是系统自身运行的必然结果。要确保配送系统在动态环境中不断达到新的有序,就必须减少或抑制正熵流的产生,增强系统的开放程度,有效导入负熵流。对城市配送系统正负熵流的控制可以从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两个角度入手:
在系统内部要应尽可能统一系统成员和配送资源主体的目标,避免成员间由于信息不畅、能力不匹配等现象产生的冲突,建立成员间的选择机制和惩罚机制,合理规避内部风险,紧密成员间的相互联系。在系统外部则要充分建立配送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的协调机制,形成各类信息资源和其他配送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有效的政策环境引导城市配送系统内成员的协同与竞争,强化负熵流的导入,从而达到使城市配送资源优化配置和配送系统不断有序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