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出厂价仅1.2元的祛粉刺霜,通过流通环节,到了商家手里,已加价到7.8元,上柜时就成了10元。
这种莫名其妙的“高价”现象,已经在商场屡见不鲜,从揭露出来的药品、眼镜“黑价”,到针头线脑这类小商品,其实“高价”现象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一位曾在某著名超市工作了多年的干货采购员,两年前下海自己“单干”,也当起了供货商。他从厂家收来干货,雇几个人分拆包装一下,进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超市,其中一种粉丝,就是前一时期被媒体曝光的“毒粉丝”。
这种“赚两头”的行当,令他每年均获百万元的暴利。现在,此人住房有几处,孩子也送到英国读书,日子过得滋润极了。
一位拥有数百家连锁便利店的集团公司总裁,前一时期放下“身架”,以流通环节最重要的采购员身份,接触了上百家供货商后惊呼:“商业贿赂”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腐败现象。他告诉记者,在他所接触的供货商中,“回扣”几乎是每家都在谈论的公开话题。“只要能进我厂的货,按老规矩回扣30%”,供货商言之凿凿。甚至有的厂家要和他“合办”企业,不用他投资一分钱,白送三成股份,要求只有一个:商店进该厂的货。在这种环境下进的“货”,能不“价高”吗?难怪先前所说的粉刺霜,1.2元的出厂价,到了柜台上就成了10元钱。其实,厂家和商店除去生产、经营成本,辛辛苦苦挣的仍是蝇头小利,最大的一块利润蛋糕,都被中间流通环节“捞”走了。
这位总裁说,有一位在他下属企业工作了两年的采购员,虽然每月只有800元的工资,却买了一套价值百万元的住房,并且配了一辆轿车。他身体力行当了两个月的采购员,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同时也感到“吃不消”了:几乎每天都有人借邀请吃饭喝茶为名送钱送礼,使他听到电话铃声,就心里发怵。其实,最令他担心的事,还不是采购员“贪一点”的问题,而是在如此巨额贿赂下所进商品的质量。便宜、实惠,顾客又欢迎的货物进不了商店,而那些“黑心棉”、“冒牌货”、“高价商品”,难免通过这类渠道流向货架。特别是食品类商品,如果由于质量问题出了人命事故,会牵连他一起吃“官司”。
商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腐败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消费者吃亏。在上海有一种兰花豆腐干,出厂价仅0.30元,大卖场定价为0.6元,超市为0.8元,而便利店售1元。区区几角钱,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但是这种小食品经过流通环节一转就成倍翻价,是名副其实的“暴利”。
记者日前分别到便利店、超市、大卖场转了一圈,随意采购了几样小商品,三家商店三种价格,价格差距竟然超过两成。镇宁路485号的喜士多便利店,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由两名女店员照管。记者先在饮料柜拿了一瓶三得利乌龙茶,又到食品柜分别拿了“康师傅”红烧牛肉桶面和日清葱油肉丝炒面各一份。来到门口结账:乌龙茶3.10元、康师傅3.40元,日清炒面3.10元,总计为9.60元。
随后,记者来到家得利超市茂名店,也选购了这三种商品:乌龙茶2.80元,康师傅3.20元,日清炒面2.60元,总计为8.60元。在镇宁路、永源路口的乐购生活购物中心(俗称大卖场),记者同样采购了这三种商品:乌龙茶2.60元,康师傅2.55元,日清炒面2.50元,总计为7.60元。由此可见,便利店的价格最高,比超市高一成,比大卖场要高两成以上。
三种商店的三种价格,其实并不表明大卖场和一般超市就属“清白”,不存在“高价”商品。据记者了解,类似像“兰花豆腐干”这样的暴利商品究竟有多少?暴利背后是否有其他隐情?目前,全市仅大卖场、超市、便利店每天接待的顾客就超过百万人次,商品暴利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现在,许多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都说自己薄利经营,有的甚至亏损,那么中间这部分由消费者埋单的“暴利”,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消费者是商场的“上帝”,同时又是弱者。无论是“高价”商品,还是伪劣商品,总有不知商场“险恶”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商业腐败不除,商场终究难得平静,衷心希望“公开”、“透明”的政治制度,在商场上也能实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