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观点 针锋相对
在上海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份中外超市毛利率的对比。其中,食品的毛利率中国为5.26%,外国为17%;百货及其他商品的毛利率中国为12%,国外为16%。而最重要的平均利润率,中国为负4.8%,国外为3%。“从数据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国的连锁超市没有把利润建立在进场费的基础上,在没有发展成规模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了。”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人力资源事业部高级合伙人熊浩表示。
而在中国城市商业规划中,大型终端卖场集中于城市商业中心,是消费密集地。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消费选择的局限,加剧了大型商超的市场垄断力。拥有了众多消费人群及市场占有率的大型商超逐渐赢得市场话语权。上游供应商不惜支付昂贵的入场费,为的就是打开通路,拥有更多消费者。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渠道”在商品流通中具有了商业价值,进场费便不仅仅只是成本回收的方式,而成了另一项利润来源。
记者调查获悉,目前中国的连锁超市在收取进场费和收取项目上,视产品市场环境的不同会有很大不同。高度竞争的产品支付的进场费用比一般产品要高很多。主要集中在休闲食品、保健品、生活用品这类高竞争、高利润的产品上。
北大纵横总监沈扬认为,进场费导致了市场发展的失衡,加剧了商场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先后有国美、康师傅等商家因进场费问题频频曝光。中国式进场费一方面在不断侵占生产商的合理利润,另一方面又在大肆盘剥消费者的腰包,已成为国内物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不过,北京首航国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曦强却不这样认为,“进场费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说进场费抬高了物价更是毫无依据。如果超市进场费抬高物价,那企业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广告费用,岂不是更是抬高物价的“帮凶”?另外,占商品成本大半的物流费用谁又该担责?”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也持相似的观点,“超市收取费,其实是零售商功能多样性的表现。现在消费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零售商作为供应链的终端,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进场费主要分作三个部分。一个是服务费,包括超市网点建设、物流、企业宣传等费用;一个是不规范的费用,比如店庆费等;还有就是人员的贿赂等。对于超市进场费,合理的部分要保留,但是对于不合理的那部分则要规范。”
事实上,湖南步步高超市在2003年的时候就曾宣布取消进场费以换取供应商的低价供货,可在坚持了半年多损失了500多万元进场费之后不得不宣布放弃。“当初,我们取消进场费的目的,就是希望供货商能够把商品的进货价格压低,但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进货价格毫无差别。大半年过去,步步高在进场费这项上就损失了500多万元的利润。”时任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企划总监的陈志强很无奈。
合理规范 渐成共识
邵曦强认为,以前在生产商主导流通业的时代,商业企业不仅不收进场费,而且要“低着头”向供货商“求货”。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连锁企业为主体的零售商逐渐控制了流通业的终端。由于通过连锁企业的渠道销售产品能使销量大幅度上升,在短期内打响品牌、做大市场,所以零售企业的优质货架位置便紧俏起来。现在,很多厂家在推广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笔“推广费”,这笔“推广费”的一部分用在货架资源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其实,转换一种思路来讲,进场费又何尝不是考验厂家实力的“试金石”?
对于进场费,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制定法律法规对其完善与规范。
2006年10月19日,商务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并会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建立了零售商、供应商的投诉应诉协调仲裁的协调机制。根据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平等交易现象,对零供交易中的强势方——零售商的行为做出了强制约束。
2011年12月26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2012年1月10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此次清理整顿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其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门店数超过20家(含),同时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不符合上述条件,但供应商反映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零售商,可由省级相关部门研究纳入清理整顿范围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对此,业内专家和零售企业出现了不同的看法。熊浩认为,国外规范的企业如沃尔玛,不收取进场费,但要求供应商给予零售商更低的价格、延长付款账期来保证赢利。对供应商而言,其带来的成本开支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是却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对国内的连锁超商来说,对这种盈利模式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逐渐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商业模式日趋正规,“进场费”已经逐渐演变成为阻碍零售业发展的壁垒,甚至被业界称为“怪胎式零售业模式”,在此背景下,“进场费”会在零售业供应链不断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零售业向健康盈利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逐渐规范。
而邵曦强则觉得中国的零售企业毛利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又不掌握在零售企业手中,单纯依靠产品差价无法支持企业的成长。另外,零售企业在场地建设、物流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却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供应商又不可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货,因此,进场费的收取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当然,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超市要进行规范。
超市收取进场费,但连锁超市并不是惟一的受益者。由于门槛被抬高,进入连锁超市成为只有强家才能玩的游戏。竞争者的数量减少了,进场供应商的获利就更为稳定与持久。因此,这些供应商不仅不会反对进场费,相反,他们更希望以此阻止层出不穷的挑战者,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成为进场费规则的坚定拥护者。
关于超市的进场费,自从它诞生起就伴随着一路的非议。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会一直争论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