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国务院纠风办在内的6部门下发通知,将原本定于今年6月底完成的零售商乱收费整顿工作延迟到9月底。对此一大型综合超市华南地区负责人感到很纠结,“往年2~3月,我们就和供应商签订本年度的购销合同,但今年由于收费问题处理方式迟迟未出台,至今仍未签订合同。”记者了解到,纠结的不仅仅是零售商,有供应商也表示担忧,如果一刀切砍掉所有进场费用,让零售商以进销差价赚钱,他们会大幅压低进价,不仅卖场产品质量无法保障,还会拉低正规供应商的利润,最后导致“共输”。
“进场费”占营收额两成
目前,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陈列费、促销费、条码费、合同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赞助费、刷卡手续费、无条件返利等20多种费用。供货商要进入一家超市,缴纳的“进场费”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由于零供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处于弱势的供货商被迫接受这一“潜规则”。
“目前国内超市卖场收取的‘进场费’已占到其经营收入的20%,如果不收,将有80%的卖场面临亏损。”广州泽宇企业咨询公司总经理潘军表示,零售商盈利来源分前台毛利和后台毛利,前台指正常的进销差价,后台指各种通道费,正常的零售商利润应该是以前台为主,但目前相当比例的零售商盈利结构扭曲,都以后台为主,前台为辅。
去年年底,商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今年2月,五部委发文称将企业自查自纠延期到5月底。而上周,商务部又发通知称,该清理整顿工作结束时间调整至2012年9月底。另外清理整顿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增加国务院纠风办为成员单位,各地的协调小组也按照程序作出相应调整,加强了清理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能力。
对于两度延迟清理整顿工作,商务部消费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萍认为,各零售企业违规收费很隐蔽,联合检查零售商的乱收费在操作层面确实困难重重,要真正查清楚零售商的违规收费,需要联合检查小组将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与零售企业财务账本对比来检查,这不仅涉及商业机密,也需要专业的审计知识,这也是此次乱收费治理延期的原因之一。
有零售商放低姿态
此次五部委再度重拳出击清理整顿乱收费,零售商的态度有所收敛。在零供关系上,一向以强硬态度示人的家乐福如今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近日,家乐福与20家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取消曾被视为霸王条款的“无条件返点”,将按照供应商的实际销售额收取返利,并重新启动了“扶持中小供应商”计划,积极帮助提高中小供应商产品销售和新产品的开发。一些供应商反映,此次家乐福的供应商沟通会气氛融洽,与其以往渠道霸权的形象截然不同,家乐福采购高层虚心接受供应商的问题反映。
记者获悉,物美超市针对零供关系的改进增设了“特约观察员”制度,聘请供应商作为特约观察员,打造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高层定期交流的平台。某休闲食品企业驻穗办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往常大卖场的货款结算时间一般是30天左右,虽约定如此,但不少零售企业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将货款周期延长到90~120天。通胀压力下,这势必增加上游供应商的成本。但这位供应商透露,年初到目前,在结款账期上,大型零售企业都逐渐规范和改善,未经供应商同意随便扣费的现象大为减少。
难点
收费项目去留众口难调
目前,对于整顿违规收费问题,零售商和供应商都感到很纠结。“各种费用哪些属于违规,哪些属于合法,目前五部委也没有给出明确说法。”广东某凉茶企业KA主管何先先生表示,如何平衡被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是个繁琐而众口难调的问题,目前零售商和供应商间还存在争议,整顿延迟也在意料之中。“整顿肯定要延迟,目前很多细节还没有敲定。”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提出,通道费用的收取,涉及到零售企业的商业机密,将其“明码标价”,无疑是将自己的核心机密暴露给了竞争对手。
“事实上超市在做各门店配送、信息系统的搭建和维护等都需成本。”一家知名零售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超市投入巨资建立集中性的配送中心,实际上也在帮供货商节省成本,如果供货商自行配送,花费会更多;同样,信息系统的搭建成果是零售商与供应商共享,费用理应分担。目前,零售企业门店租金、人力成本、水电气成本都在涨。但在五部委的重令下,这些收费被列入整改行列;假如全面取消,卖场利润就无法保障。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供应商也认为应该适当保留一些“门槛类”合理收费。没有了通道费收益,零售商很可能会大幅压低进货价,这样供应商利润更难保证。“沃尔玛虽不收取通道费,但其进货价是零售商当中压得最低的。”一家日用消费品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一刀切”可能会让一些不规范的小供应商以低价抢占卖场,不仅让卖场产品质量无法保障,而且还会拉低正规供应商的利润,最后导致“共输”的结果。
专家观点
推动渠道建设才是关键
从2006年施行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到去年出台的《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合同规范》,再到最近的清理整顿工作,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商务部第四次叫停进场费,但每次效果均差强人意。
“零售商与供应商的购销合同是商业行为,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干预很难收到好的成效。”逸马国际顾问公司总裁马瑞光,零供关系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顽疾”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发力去整治零售业市场环境,从投资和规划的源头去发展零售业。他表示,在海外零售市场,卖场并不收费,零售企业通常都是以进销差价维系经营,且由于法律对假货次货处罚严厉,整体零售市场的自律环境和诚信度较好。但在中国零售市场,一些供应商不诚信,给予的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只要给得起进场费等就能在卖场占据最优销售位置,而零售商也主要靠收费过日子,难以回归商业本质,形成恶性循环。
“政府部门应该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广东商学院流能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也指出,目前国内零供关系矛盾在于制造业发达,而流通销售渠道建设落后,以及流通业制度不到位,导致了中国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缺失渠道控制权和价格定价权,才使外资超市‘店大欺客’频频得手。要解决乱收费问题除了健全相关法律、加强处罚力度和规范市场价格等之外,还要考虑建设物流配套体系和改变中国零售市场多级代理的经销商模式,只有整体改善,才能真正让零售商回归商业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