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市场总量扩张需求型的产业期快速成长后,随着国内外家电激烈竞争以及不断提高的技术和贸易壁垒的挑战,当前整个广东家电业却渐显疲态,发展遭遇瓶颈。 顺德家电纷纷溢价 2005年,家电业在顺德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004年的70%降低至49.8%,但仍然是顺德的第一支柱产业。进入2006年后,一向是广东家电业风向标的顺德企业纷纷转向。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爱群对记者表示:“今年万家乐的营销指导思想是改善产品线结构,终端产品溢价。”他告诉记者,面临原材料的涨价、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制造成本上升已经威胁到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外部竞争的压力使得行业利润又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张爱群透露,他作出这个决定还有另外一个借鉴因素,长三角家电定位高端,同样一台燃气灶具,为什么“方太”能够1000多元都卖得通,而万家乐却不能呢?同时,因为长三角家电企业留有的利润空间比珠三角家电企业的余地大,所以,长三角在市场操作时比珠三角灵活,长三角家电企业能够在品牌宣传、终端广告、促销活动等方面比珠三角企业更大气、更有力度,而珠三角企业因为利润空间问题而捉襟见肘。
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楚隆也坦承:“在企业的市场运作中,的确明显可以感受得到来自长三角家电企业的压力。”据卢楚隆介绍,2006年的万和已经转轨了,经过2005年整年的内部调整,企业已形成共识,即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提高产品的终端议价能力。
靠OEM起家牢牢定位于全球制造的格兰仕集团更是从2005年4月起,“格兰仕全线停止普通空调的生产,全力主攻空调中高端。”
外部竞争是变革动力 对此,具有“南方家电业”发言人之称的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刘步尘对记者称:“珠三角家电起步早,基础好,但长三角后起直追,两者在区域上颇为接近,家电产业布局完整却又相似,两者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刘步尘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一轮长三角和珠三角家电竞争潮中,珠三角无疑是赢家。但是,前些年珠三角家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速度偏快,留下的后遗症在去年以来已经逐步显现。由于珠三角家电习惯了短平快的操作,上游力量不足,产供不平衡。而且,研发力量不够,技术后备严重不足,从这些方面来说,长三角家电业的发展后劲远大于珠三角。因此,在接下来开始的第二轮长珠争霸中,如何保持未来竞争优势是珠三角家电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刘指出,近年来,长三角家电在产业布局方面已有很大改观,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如数码电子、平板电视等,特别是上游的供应企业,许多跨国公司尤其是台企已经向长三角转移了,如昆山的友达光电等。这些潜在的压力对于未来家电的持续竞争非常重要。前段时间,彩电业四巨头TCL、康佳、长虹、创维酝酿联手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打通液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消息令不少关注珠三角家电行业的人士颇受鼓舞。“这说明,珠三角家电企业已经在有意识地弥补这些空白。”
刘步尘担心,作为广东龙头产业之一的电子产业持续发展不强的话,将影响广东的经济。目前珠三角家电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但是,“内部变革的动力不足,长三角家电的外部竞争压力无疑是珠三角家电未来几年的主要变革动力源。”
偏离核心技术是通病 不过,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认为:“长三角家电还不足以影响珠三角,虽然长三角家电特别是小家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真正成气候的不多,特别是珠三角在出口方面更是具备先发优势。”
俞认为,长三角家电在制造力、成本控制上超过了珠三角,但珠三角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却更胜一筹。
但俞进一步指出:“无论是长三角家电,还是珠三角家电,中国的家电业大多都还处在品牌拼装阶段,还是没有发展到品牌制造更不用说品牌创造阶段。偏离核心技术研发是整个家电业的通病,像空调业,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在压缩机方面有过正规的投资行为。”
对此,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为广东制造把脉:“广东企业必须摒弃‘三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而优化产业结构,靠技术创新来提升投入效率和效益。广东制造的目标应当是全球制造中心、全球营销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三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