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本文构建了城市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等国内最具实力和可比性的9大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的差距和存在问题,为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零售业 零售业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在以资本性资源争夺为主要表现的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流通产业作为控制和调配资源的主导型产业,其竞争力水平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在全球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零售业是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社会再生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强地区影响力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刘立、陈海权,2010)。
“十二五”期间,广州确立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作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此外,广州还提出了打造“国际购物天堂”的战略目标。零售业竞争力的高低是广州能否打造国际购物天堂的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提升广州零售业竞争力对促进商品流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加快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分析
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选取指标和构造指标体系,本文综合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依据可获得的统计数据,按照指标体系选取的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独立性的原则最初选择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见表1)。
(一)主要指标及选择理由
一是关于零售业的竞争力,规模、结构和效益是一般产业竞争力指标构架都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二是在充分考虑规模、结构、效益的前提下,考虑零售消费市场的趋势和潜力。三是基于保持数据客观性的原则,使用各市统计年鉴的可获得的数据建立指标体系,不考虑需要运用专家打分的软性指标,如政策支持度指数、信息化综合指数、社会诚信度指数等指标。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在剔除了一些无法量化的定性指标外,还增加了行业增长力指标,企业财务能力等指标,表现零售业增长的能力和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在二级指标方面,行业增长力的指标选择了用零售业销售增长率、企业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来表示。关于组织结构,考虑了连锁经营占社零比重、上市公司的数量等指标;在行业市场潜力方面,增加了城市化程度、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指标的考虑。
(二)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根据前述的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8.0,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国内最具实力和可比性的十大城市之间的零售业竞争力状况,从而可以综合评价广州零售业竞争力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情况。
1.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评价从国内主要城市比较的角度,将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等国内最具实力和可比性的9大城市,进行零售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2.提取公共因子。由相关矩阵计算得到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见表2),前六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有较强的解释力度,累积贡献率达85.333%,因此选择前6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零售业竞争力水平。
3.因子旋转。为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经正交旋转,迭代8次所得结果,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翻译公共因子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公共因子F1在X1、X2、X3、X4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规模情况,因此可以称F1为规模因子。公共因子F2在X6、X7、X8、X18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组织结构看,因此可以称F2为组织因子。公共因子F3在X5、X9、X11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效益,因此可以称F3为效益因子。公共因子F4在X12、X13、X14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增长力,因此可以称F4为增长因子。公共因子F5在X10、X15、X16、X17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企业财务能力,因此可以称F5为财务能力因子。公共因子F6在X19、X20、X21、X22、X23上有较高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零售业的市场潜力,因此可以称F6为潜力因子。
4.因子指数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回归法计算因子指数系数,进而可以得出因子指数模型,以及各公共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各城市综合得分F:F=32.923%×F1+24.181%×F2+8.950%×F3+7.900%×F4+6.574×F5+4.805%×F6
广州零售业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从表4来看,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为0.570,在被比较的10个城市中排名第4位,处于全国前列。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从得分情况来看,广州与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北京、上海有较大差距,与深圳得分差距微弱。从10大城市的评分结果看,国内零售业竞争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北京、上海高居前两位,得分在0.75以上,为第一集团;广州、深圳指数在0.5-0.6之间,为第二集团,而武汉、重庆、南京、杭州、天津、大连在0.3以下,属于第三层次。从总体上看,广州零售业竞争力虽处于国内前列,但与第一集团的北京、上海城市仍有一定距离。
(二)因子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1.行业规模。行业规模是影响城市零售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规模因子F1的贡献率在各因子中最高可看出该因子的重要性。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的规模因子得分F1在被比较的10个城市中排名第3位,位于北京、上海之后。这表明广州零售业的规模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从具体的指标来看,与第一集团的北京、上海相比,2009年广州的零售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指标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广州零售业增加值(158亿元)、从业人员数(13.6万人)仅为北京、上海的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5亿元)约为北京、上海的2/3,而零售业资产总额(637亿元)规模更小,仅为北京的1/3,上海的3/8。由此可见,广州与北京、上海的差距较大。与深圳相比,广州虽然排名比深圳靠前,但各指标上不占优,实力相当。与第三层次的重庆相比,优势不明显,没有拉开距离(见表5)。
2.组织结构。从组织结构得分指数来看,广州得分为0.629,在被比较的10个城市中排名第4位,与排在第1位的上海相差较大。从具体指标来看,2009年广州连锁经营率约为26%(广州是限额以上连锁经营占社零比重,其他城市为连锁经营占社零比重,因此实际广州连锁率会高于26%),明显低于上海(52%),略低于北京、武汉、南京。这表明广州连锁经营处于国内前列,但与上海仍有一定距离(见图1)。
从企业规模来看,2008年在广州零售连锁的总店数有125家,与北京相比相差20家,但远远高于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但广州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地位不突出,2009年广州零售业拥有上市公司数仅为4家,远低于上海(11家)、北京(8家)、深圳(7家),也低于武汉和南京(分别为5家)两个城市(见表6)。这表明广州零售业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较弱,龙头地位不凸显。
3.行业效益。广州零售业的行业效益比较差。广州零售业行业效益竞争力指数只有-0.094,在被比较的10个城市中处于倒数第3位,仅高于天津、武汉和重庆,与最高的南京相差1.7(见表7)。行业效益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效率、资本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从具体指标看,广州的人均销售额在10个比较城市中处于中间位置,而人均利润却在排名倒数第1,说明广州零售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很低,这表明广州零售业的发展主要靠低成本扩张来维持,因而其竞争力具有较大脆弱性。
4.行业增长力。从增长因子得分来看,广州零售业的行业增长因子为-0.344,排名10大城市中的第7位,排名靠后(见图2)。从总体的城市比较来看,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城市的增长得分和排名较高,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的得分和排名靠后,这表明,这些发达地区的零售业已经发展到较高层次,遭遇到发展规律中的“高原时期”,因此在成长性和增长力方面反而不强。
5.企业财务能力。企业的财务水平反映了企业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运营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财务结构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零售企业,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从企业财务能力因子排名来看,广州排在倒数第2位。从具体指标来看,表现企业盈利能力的两个指标零售业销售利润率和零售业总资产报酬率很低,在十大城市中排在末尾,而表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得分很高,表明广州零售企业的承受财务风险能力弱(见表8)。
6.市场潜力。行业的市场潜力竞争力方面,广州的市场潜力具有较大优势,排名十大城市的第4位。从指标来看,广州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乡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指标得分都较高,这表明广州零售业的市场潜力较大。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两个指标来看,2009年广州的入境旅游人数(689万人次)比北京(412万人次)、上海(629万人次)的入境旅游人数要高,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却比这两个城市的要低,表明外国游客在广州的旅游人数较多,但主要是吸引在周边景区及周边城市游览,没有吸引购物消费。 结论
第一,从上述零售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广州的零售业发展将面临的整个竞争格局。从全国层面来看,广州将面临处于第一集团的国内先进城市如上海、北京对零售业高端资源、要素的竞争压力;区域内,尚且不说作为世界公认的“购物天堂”标杆城市的香港对珠三角的高端购物消费的吸引的压力,广州还受到同一层次、实力相当的城市—深圳的竞争;此外,广州也受到处在第三层次的武汉、重庆、杭州等具备后发优势的城市的步步逼近。广州零售业面临的竞争格局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广州零售业不进则退。
第二,零售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行业规模和组织结构,它们是影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零售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规模和优化组织结构是首选的切入点。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广州的零售业规模相对第三层次的城市优势更为突出,而组织结构的优势不明显,而且从具体指标如拥有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连锁率的差距可以看出,广州零售业的组织结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更应该从注重优化结构作为切入点。
第三,广州零售业的行业效益、行业增长力和企业的财务能力水平三项指标的分值和排名在十大城市比较中靠后,而综合实力排名不靠前的城市在这三项指标中有较好的表现。这些指标的比较反映了广州零售业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较弱,龙头地位不凸显;零售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低,零售业的发展主要靠低成本扩张来维持,竞争力具有较大脆弱性;遭遇到发展规律中的“高原时期”,零售业的成长性和增长力后劲不足;企业的承受财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广州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更要注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注重对规模企业、大集团的培养,注重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强化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等方面。
第四,广州零售业市场潜力较强,但对国外入境旅游人群的消费吸引不足的现象,反映出广州零售业和旅游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的问题。外国游客在伦敦、纽约的停留时间是5天左右,在香港平均停留时间是4天,在北京停留时间大约3天,其中有1到2天左右时间在购物 。而外国游客在广州的平均停留时间仅为2天左右,且几乎九成的时间是在周边景区及周边城市游览,没有吸引购物。总的来说,广州的“商旅结合”发挥不足,广州零售业对旅游等其它产业的带动力相对较弱。因此,广州的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要注重产业之间的互动关联,增强零售业的产业带动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编委会.广东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张金昌.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朱春奎.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发展阶段[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3(4) 4.岳中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 5.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J].上海统计,2002(9) 6.刘立,陈海权.珠三角九市零售业竞争力的测评与提升.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1) 7.王先庆,杨亚平.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与测算初探[J].商业经济文荟,2005(1) 8.熊海鸥.黄国雄:北京最有条件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北京商报,2009-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