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零售业获利能力和运行效果着手,运用弹性方法对流动资产、销售获利能力及地区市场饱和度进行研究;运用增长速度和增长加速度对零售业地区资产利润率增长、资产增长、销售增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零售业地区流动资产、销售获利能力下降,中西部地区市场饱和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地区资产利润率增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区资产增长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销售增长下降而中西部地区逐年上升。
关键词:零售业获利能力 弹性 市场饱和度 资产利润率
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零售业的获利能力和运行效果,对三大地区零售业的均衡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零售业的资产额、销售额、利润额为研究数据,由于收集数据的局限性,文章使用的数据是指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数据。
零售业地区获利能力研究
(一)流动资产获利能力
本文通过零售业地区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来研究流动资产地区的获利能力,该弹性实际反映利润对流动资产的敏感程度。由于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只计算了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本文使用中点法计算弹性)。
假设:C是流动资产,L是利润,R是销售收入。
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表达式为:。流动资产每增加原来的1%,利润将增加原来的%,如图1所示。
东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2.03%,即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利润额就会增加2.03%,说明当时流动资产获利能力较好;2007-2008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24%,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下降速度较快;2008-2009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6%,达到近三年最低,与其他地区相比是获利能力较差的,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对流动资产投入过大,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
中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56%,即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利润额就会增加0.56%,说明当时的获利能力差;2007-2008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82%,说明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已经得到较大改善;2008-2009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17%,流动资产投入增加的同时,利润反而会下降,成为同年获利能力最差的。
西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92%,即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利润额就会增加1.92%,获利能力较好;2007-2008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46%,虽然仍在获利,但获利能力下降非常明显;2008-2009年,利润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03%,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又有所上升,成为当时获利能力最好的地区。
(二)销售获利能力
通过零售业地区利润对销售的弹性来研究零售业地区销售的获利能力,该弹性实际反映的是利润对市场销售的敏感程度(本文使用中点法计算弹性)。
假设:C是流动资产,L是利润,R是销售收入。
利润对销售的弹性表达式为:。销售每增加原来的1%,总利润额将增加原来的%,如图2所示。
东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5.11%,即如果销售增加1%,利润额就会增加5.11%,获利能力较好;2007-2008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0.09%,获利能力下降非常明显;2008-2009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0.31%,销售增加1%,利润反而会下降-0.31%,东部地区成为下降速度最快的地区。
中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1.21%,获利能力在当时最差;2007-2008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1.34%,获利能力有所上升;2008-2009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0.32%,销售增加1%,利润反而会下降-0.32%,成为当时获利能力最差的地区。
西部地区:2006-2007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2.95%,获利能力较好;2007-2008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0.53%,获利能力有所下降;2008-2009年,利润对销售的弹性为0.31%,成为当时获利能力最好的地区。
三大地区的获利能力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东中部地区下降得非常明显,特别是在2008-2009年,利润额成负增长,这主要是与当年的金融危机有关。
零售业地区运行效果研究
(一)零售业市场饱和度研究 本文使用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作为零售业地区饱和度的评价方法,该弹性实际反映的是流动资产变动与销售变动之间的相对程度。例如,某地区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零意味着这个地区市场达到饱和状态,即地区流动资产的增加不会使市场份额增加。由于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所有本文只计算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本文使用中点法计算弹性)。
假设:C是流动资产,L是利润,R是销售收入。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表达式:。流动资产每增加原来的1%,总销售将增加原来的%,如图3所示。
东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4%,即在现有的销售水平下,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销售就会增加0.4%;2007-2008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2.54%,说明市场饱和度变大;2008-2009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95%,市场饱和度有所下降。
中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46%,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销售就会增加0.46%;2007-2008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1.36%,说明市场饱和度变大;2008-2009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3.72%,市场饱和度程度高于东、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65%,如果流动资产增加1%,销售就会增加0.65%,同时期排名第一;2007-2008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0.88%,市场饱和度有所变大;2008-2009年,销售对流动资产的弹性为3.36%,市场饱和度程度较高。
(二)零售业资产利润率增长研究
依据均衡理论,地区结构优化的标准是所有地区的资产利润率达到统一,本文从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增长速度和加速度的角度来分析零售业地区的增长情况。
假设:L(t)为第t年所获利润;LL(t)为资产利润率;△LL(t)为第t年资产利润率增量,也称资产利润率增长速度;C(t)为第t年所有资产(“利润率”未加说明均指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简称利润率);△LL(t)=LL(t)-LL(t-1)(资产利润率增长速度);△2LL(t)=LL(t)-LL(t-1)(资产利润率增长加速度)。
从零售业地区平均资产利润率的发展来看(见图4),平均资产利润率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零售业地区总体发展不容乐观。东部地区在2006-2007年上升,而在2007年以后下降,说明东部地区发展已经遇到问题,需要对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行调整。中部地区在2006-2008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2009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发展势头良好。西部地区2006-2007年处于上升的趋势,随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较小,整体上看,西部地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明显好于东中部地区。
从零售业地区资产利润率增长速度来看(见图5),整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都出现负增长。东部地区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06-2007年之间达到最高,2007-2008年之间达到最低,仅有-4.77%,2008-2009年有所上升,东部地区失去了市场份额,效益也下降了。中部地区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达到同时期最高水平,出现正增长,2008-2009年出现下降趋势,达到同时期最低水平。西部地区2006-2008年处于先下降的趋势,2008-2009年之间有时上升,但是仍处于负增长。
从零售业地区资产增长加速度来看(见图6),2006-2008年,东部地区的利润率增长率加速度为-11.07%,低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发展遇到了阻力;中部地区的利润率增长加速度为1.92%,高于东、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发展良好;西部地区的利润率增长加速度低于中部地区的利润率增长加速度。2007-2009年,东部地区的利润率增长加速度出现正增长,说明东部地区利润率增长势头较好;中部地区利润率增长加速度呈现负值,且下降速度很快;但西部地区出现正的增长,说明西部地区的状况已出现好转。
(三)零售业资产增长研究
假设:C(t)是第t年资产量;△(t)为第t年资产增量;CD(t)`为第t年资产增长速度;△2CD(t)是第t年资产增长加速度。△C(t)=C(t)-C(t-1);CD(t)`=; △2CD(t)=CD(t)`-CD(t-1)。 从零售业地区资产增长速度来看(见图7),东部地区在2006-2007年的资产增长速度呈现负值,说明商家撤出投资,从2007年开始,资产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商家开始看好东部地区,并加大投资力度。中西部地区三年来的资产增长速度一直处于正值,并且相对较高,说明商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从零售业地区资产增长加速度来看(见图8),2006-2008年,三大地区的资产都在增长,尤其是东部地区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稍低于中部地区。2007-2009年,三大地区都在增长,但是与2006-2008年相比,增长加速度都有所下降,尤其是东部地区下降很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下降最小,说明东中部地区发展很不稳定,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稳定。
(四)零售业销售增长研究
假设:S(t)是第t年销售量;△S(t)是第t年销售增量;SD(t)`是第t年销售增长速度;△2SD(t)是销售增长加速度。并且,△S(t)=S(t)-S(t-1);SD(t)` ;△2SD(t)=SD(t)`-SD(t-1)`。
从零售业地区销售增长速度来看(见图9),东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增长速度为16.35%,低于同时期中西部地区,2007-2008年,增长速度高达70.83%,明显高于同时期中西部地区,2008-2009年,下降到22.58%,又低于同时期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销售很不稳定;中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增长速度为19.26%,高于东部地区却低于西部地区,2007-2008年,有所上升,达到38.35%,超过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2008-2009年,增长速度与2007-2008年相当,销售增长速度比较稳定;西部地区:2006-2007年,销售增长速度高达21.86%,达到同时期最高水平,2007-2008年,有所上升,但增长比较慢,2008-2009年,高于同时期东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零售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零售业地区销售增长加速度来看(见图10),2006-2008年,三大地区都是正值,但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仅为16.49%;2007-2009年,东中部地区增长呈现负值,西部地区是正值,东中部地区增长加速度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东部地区下降非常快,西部地区增长加速度仍在上升,说明西部地区发展良好。
结论及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零售业获利能力来看,流动资产获利能力和销售获利能力整体都在下降,并且东部地区下降非常明显;第二,从零售业市场饱和度来看,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空间获利能力比较强;第三,从资产利润率增长来看,三大地区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都在下降并且呈现负增长;第四,从资产投入增长来看,三大地区资产投入整体上大幅度增长,东中部地区增长速度下降明显,西部地区增长比较稳定;第五,从销售增长研究来看,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西部地区稳定增长,东中部地区增长加速度呈负增长,西部地区加速度呈正增长,说明西部地区销售的空间比较大。
改善三大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尤为重要。从零售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要防止盲目的扩张行为,要注重区位的选择。其次,要努力通过差异化战略打造竞争优势,提高其获利能力和效率。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首先,政府应制定行政法规形成有序竞争。例如,日本政府曾采取行政和立法的手段限制大店的建立与经营,运用“大店法”反对垄断,以适当保护小企业;法国在1973年提出了旨在限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生存的《商法》。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促进三大地区零售业均衡发展,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龙,张荣齐.零售连锁业市场饱和度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6)
2.董进才,宝贡敏.零售市场饱和度评价的基本思路[J].财贸经济,2005(5)
3.杨波,王章留.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及理论解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4.廖运凤.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5)
5.刘根荣,付煜.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6.任保平,王幸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7.马强文,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的综合测度:1978-2008[J].财贸研究,2011(2)
8.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力增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