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美元市场诱惑 华商家电巨头挥师俄罗斯 |
副标题: |
作者:朱力、温越岭 来源:2006.03.25 中国经营报 人气: 时间:2006-3-26 15:21:53 进入论坛 |
|
|
对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俄罗斯市场究竟有多大?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不久前的一句话,提醒了国内同行:2005年,TCL出口到俄罗斯的彩电总量达100万台,总销售额达1.5亿美元。
“对单一企业,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对记者说。一向不被人看好的俄罗斯市场,如今居然有这么大的需求,令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5400美元”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近年来经济恢复的效果超出很多国人想象。据中国商务部资料,2005年俄罗斯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
当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国内汽车、家电等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如今,俄罗斯市场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姜风认为,俄罗斯市场容量也很快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扩展,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扩大对俄出口以及投资,提供广阔空间。
国内不法商贩一度将大量伪劣商品出口到俄罗斯,给俄方留下恶劣印象。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正规企业产品对俄出口,俄方对中国商品的认同也在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说,俄罗斯人均消费能力不如欧美,但由于轻工产品不足,对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很大。
“2005年,中国对俄罗斯家电(不包括彩电)出口额达到3.9亿美元,而2004年仅为2.2亿美元。估计今年达到5亿美元没有问题。”姜风说。
除电视机外,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家电主要包括电冰箱、洗衣机、洗衣机零配件,以及各种小家电。2005年,中国对俄电冰箱出口约为35万台,洗衣机约59万台。
不久前,TCL集团公司总裁李东生一语惊人:在中国单价2000元人民币的TCL彩电在俄罗斯可以卖到6000元人民币,且供不应求。
李东生的言外之意是,对TCL而言,6000元是个能赚钱的好价钱。而对俄罗斯而言,区区6000元人民币,实在是物美价廉!
中国家电的俄罗斯盛宴
“日韩家电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小心谨慎,我们就是要利用日韩企业没有亲自督战的弱点,直接深入俄罗斯市场腹地。”TCL副总裁兼海外事业本部总裁易春雨说。
与当地贴牌销售、与汤姆逊合作、通过飞利浦贴牌加工、推广TCL自有品牌,被易春雨称为TCL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四大战术。至2005年底,TCL彩电在俄占市场份额的13%。
近年来,海尔空调在俄罗斯市场销量也成倍增长。海尔集团独联体中心孙先生估计,若包括手机在内,目前俄罗斯家电市场整体规模能达到80亿美元左右。
孙先生介绍说,目前海尔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中最多的是空调和手机。“随着俄罗斯经济快速复苏,城市里很多新建楼宇都要装空调。”
春兰集团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也以空调为主。春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冯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春兰空调在俄罗斯的销售量每年增长约20%至30%。
长虹集团海外营销部也设有独联体业务部。其负责人邓部长说,自长虹开拓海外市场以来,俄罗斯就是重点之一。近几年,长虹对俄罗斯家电出口额每年都达数千万美元。
出口产品胜过投资设厂?
投资俄罗斯,眼下有一个疑问,是出口产品还是投资设厂?虽然在海外设厂比出口更有利润,但老总们纷纷表示,先做市场再设厂。
据介绍,俄罗斯现行家电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为20%~30%。相对于直接出口,在俄罗斯设厂的优势不言自明,不仅利润率明显高出许多,还有利于直接利用当地资源,并降低遭遇反倾销的危险。
但在俄设厂并非易事,易春雨对此深有感触,“俄政府在办事上的墨守成规,有如莫斯科的交通,十分缓慢。比如TCL要在俄设厂,首先要出示TCL中国总公司的许可,下放到俄分公司,同时要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公证、许可,经俄多方审查后,才可注册。”
但易春雨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在俄设厂是迟早的事情。
海尔集团海外推进本部独联体中心孙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海尔在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只限于产品出口,但海尔已经尝试将生产向俄罗斯境内转移。去年,海尔与俄罗斯一家企业合作,由海尔提供技术支持,当地工厂出资金、技术和人力,其产品有些是海尔品牌,有些是当地品牌。
对于在俄罗斯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冯斌说:“所有海外投资都存在风险。不同海外市场风险也不一样。在成熟的海外市场,会面临市场压力的风险。在俄罗斯这样的成长型市场,商业机会更多。”
冯斌承认他们也正考虑在俄罗斯设厂。去年曾有一家大型的俄罗斯企业来找他们洽谈。“如果真要参与,事先要做好研究,因为对外投资比出口产品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复杂。”
TCL是少数在海外设厂的国内家电企业之一。易春雨说:“现在,TCL在俄罗斯有3个合作工厂,这些工厂都可以由TCL来掌控,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未来几年,我们将把建立出口加工基地作为对俄重点战略。”
|
击更多【朱力、温越岭】的文章 |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复兴
下一篇文章: 中产消费崛起挑战大百货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中国零售身临阴阳两界
中国电商加速倒逼传统零售业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中国零售业进入微营销时代
中国零售行业的总体变迁
窘境凸显 零售业期盼增长新引擎
国内零售业站在“十字街头”
消费模式变迁下的百货营销战略规模发展路径
零售业增速降16% 企业亟需寻找新引擎
制造业大省广东转型孕育“虚拟百货”
零售业行情远未回暖 形势依然很残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