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路市场将被撤消了,七浦路市场也将搬进商厦了,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类似的小商品消费市场是否需要,它们又该如何发展下去呢?
商场、市场两者不可缺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市在打造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商场这种业态,其实也需要‘市场’这种比较原始的业态。"
据分析,中国的人均GDP目前仍旧比较低,消费层次依然多元化,不可能所有消费者都有能力频繁地到商场购物。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分析认为,即使像柏林、东京等发达城市,也有这种原始的“市场”,因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层次也是多元化的。
齐晓斋举例称,“市场”出现仿冒产品,其实不仅在国内,国外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在意大利离一家路易·威登专卖店不到100米,就有一个仿冒路易·威登产品的店铺,其顾客主要是至此旅游的游客。但齐晓斋认为,这种销售仿冒产品的市场尤其需要加强多方监管,才能最终杜绝。
中外环是发展大腹地
朱桦分析认为,上海市究竟需要多少这种“市场”,开设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更合适,如何监管假冒商品等问题,还有待于专家的探讨和市政府进一步规划。他认为,中心城区并不适合‘市场’这种原始的业态在此继续发展。
他说,从长远角度考虑,它们应该适合在上海的中环线和外环线之间发展。比如,龙华、宝山等地域也许比较适合这种“市场”的发展,这些拥有10万至20万人口的郊区,不是大卖场、百货店、便利店就可以解决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的,“市场”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很可能会有较大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