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战略与环境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十五”时期江西消费市场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十五”时期江西消费市场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副标题:
作者:江西省统计局 来源:2006-04-05中国统计信息网 人气: 时间:2006-4-10 14:37:38 进入论坛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十五”期间江西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2877元,由中部末位进入第五位。回顾、总结“十五”消费市场发展状况,探索“十一五”消费市场发展对策,对加快江西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时期江西省消费市场发展回眸

  

  “十五”期间,江西省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不断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1、200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2002年增长9.1%,2003年增长10.9%,2004年增长14.8%,2005年增长15.0%,呈不断上升态势。“十五”期末与基期相比,增幅提高了6.6个百分点,已进入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并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6.2亿元,“十五”期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2877元,由中部末位进入第五位。城乡消费增幅也在缩小,全省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84.5亿元,增长13.4%,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的3.5个百分点缩小到3.1个百分点。

  

  2、消费结构由温饱向小康转变。十五期间,江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内容不断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从追求量的满足到追求质量的提高的大跨越。在吃的方面,由吃饱向追求营养的方向发展。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495元,五年年均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21元,年均增长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1%,分别比2000年下降2.2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根据国际粮农组织提供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0—59%属温饱水平,40—50%属小康水平。按此标准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正向更高层次的小康迈进,农村居民生活也已实现从温饱向小康的转型。在穿的方面,由穿暖向穿好转变。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647.8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124.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1.4%和47.5%。品牌化、时装化、个性化、保健化是如今城镇居民衣着消费趋势。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已实现成衣化,而且更加注重追求舒适美观、质地优良。在用的方面,耐用消费品和高档商品拥有量迅速增加,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空调、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家用汽车成为城镇新的“四大件”。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72.4台、移动电话136.3部、家用电脑32台、家用汽车0.73辆,分别比2000年增长3.2倍、8.5倍、6倍和87.2%;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进入升级阶段,单项消费支出从过去的百元级登上了千元级新台阶,平均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82.33台、电冰箱10.53台、电话机61.92部、摩托车43.39辆,分别比2000年增长1.7倍、1.9倍、1.5倍。在住的方面,每年都有大批城乡居民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居。全省商品房个人购买面积由2000年的259.2万平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1197.9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3.34平方米增加到27.87平方米,人均增加4.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7.87平方米增加到34.1平方米,人均增加6.3平方米。

  

  3、消费市场欣欣向荣。“十五”期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如南昌百货大楼、新洪客隆不断增加连锁分店,销售额强劲增长。200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总额为755.9亿元,零售额为225.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倍和2.9倍。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72家,近5年实现成交额1964.7亿元,占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半壁江山。连锁、专营店、超市等新型业态从少到多,蓬勃发展。2005年全省限额以上连锁零售和餐饮企业34家,门店总数中数1991家,实现零售额160.2亿元,已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个私贸易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全省批发零售餐饮业个体从业人员达258万人,比2000年增长2.2倍;营业收入912.37亿元,比2000年增长3.0倍。

  

  二、“十五”时期江西省消费市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城乡和地区之间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

  

  2005年城乡消费增幅差距比上年有所缩小,但整个“十五”期间,全省城市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比农村市场高出4.8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95.3%,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7%,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57.5%。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其原因除了主要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外,农村消费环境落后是个重要因素。

  

  江西省11个设区市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其增幅、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请看下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居民消费水平(元)

2004年 2000年 增长 % 2004年 2000年增长 %

全省 1059.9 704.9 50.4 3353 2396 39.9

南昌市 234.9 144.4 62.7 6302 4296 46.7

景德镇市 44 28.1 56.6 4120 3078 33.9

萍乡市 54.6 34.8 56.9 4311 2794 54.3

九江市 97.3 63.2 54 3414 2331 46.5

新余市 39.4 26 51.5 4688 3100 51.2

鹰潭市 28.6 19.1 49.7 4720 2473 90.8

赣州市 134.9 90 49.8 2435 2031 19.9

吉安市 81.2 59.2 37.2 2812 2194 28.2

宜春市 128.1 90.2 42 2632 2103 25.2

抚州市 92.9 63.6 46 3394 2209 53.6

上饶市 123 81.3 52.3 2639 1821 44.9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看,11个设区市中,有5个设区市未达到全省平均增幅,增幅最高的南昌市与最低的吉安市相差25.5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水平情况看,有4个设区市未达到全省平均增幅,增幅最高的鹰潭市与最低的赣州市相差70.9个百分点。

  

  2、教育、医疗、保险和住房等费用的预期支出严重影响消费倾向

  

  现今居民消费意愿偏低,很大程度上与预期支出过高有直接关系,为了子女读书、支付过高的医疗费用、购房等,人们只好选择减少即期消费来增加储蓄应对未来的消费。2005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为2753亿元,比2000年的1243.2亿元增长1.2倍。2005年,全省城镇人均教育费用支出392.81元,农村人均教育费用支出207.3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8.1%和38.7%;城镇人均医疗费用支出326.46元,农村人均医疗费用支出154.6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2倍和1.4倍。

  

  3、流通方式、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江西省贸易企业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的集中度低。2005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只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2%,而全国平均比重为26.1%。二是企业规模零、散、小。2005年,全省最大的零售企业南昌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15亿元,还不到上海百联集团公司的1/40。全省至今尚没有一家零售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江西省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企业习惯于传统经营模式管理,而没有将传统的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和特色化方面提升。二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科技型商业零售企业。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大型零售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利用计算机系统与众多供货商联网,时刻传送和处理来自各地的商业信息,这种高效率的管理,使企业能够迅速了解市场,商品得以顺畅流通,并加速了资本周转,降低了成本。而江西省一些零售企业也运用了计算机管理,但多局限于商场内部的封闭运行。

  

  4、服务理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在服务理念上,江西省零售企业既落后于经济发达省份,更落后于国外零售企业。目前,我们的零售市场已经对外商开放,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极大的挑战。国外零售企业一般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不单纯把自己作为一个销售商品的场所,而是尽力让顾客满意的同时获得企业最大利润。虽然在江西省许多零售商场随处可见“用户至上”、“顾客是上帝”等类似宣传标语,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常常是搞“一锤子买卖”,“先利后义”、“见利忘义”,商品一经卖出,赚了钱就把消费者忘得一干二净。

  

  零售企业的核心产品是员工的服务水平,江西省许多零售企业轻视熟练员工的服务价值,看重眼前利益,为降低成本,尽量多的聘用工资待遇低的合同工。同时,轻视对员工的科学培训,认识不到从服务技能、举止行为和思想上严格培训员工、使之从内心深处自觉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的重要性,往往习惯于依靠单纯的奖惩去管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消费环境问题影响消费

  

  “十五”期间,江西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为净化消费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消费环境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地影响消费。它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这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一大社会公害,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虚假宣传影响消费。相当多的广告对必须说明的内容含糊其辞或夸大功能,引诱消费者上当,虚假广告已经成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症结。三是消费市场存在的价格欺诈现象影响消费。价格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能否用货币换回相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商品房、汽车以及医疗通信等行业。对此,消费者反映强烈。四是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影响消费。目前,消费者投诉仍然面临举证难、鉴定难、执行难状况。

  

  三、促进江西省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

  

  “十一五”时期是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保持江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消费的稳定增长。展望“十一五”,江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消费水平较之“十五”时期都将有更大的增长、提高。本文就如何通过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来促进整个消费市场发展、做强商贸流通企业、规范消费市场经济秩序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要扩大内需,解决城乡和地区之间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目前,江西省农村地区的零售商业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全省零售商业的发展,也约束了占全省人口73.9%的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根本上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也极为重要,两者缺一不可。目前,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基本达到1995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此时,正是加快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时期。那么应如何加快开发,本文有几点具体认识。

  

  1、连锁经营是发展农村商业的必然趋势。商业连锁经营以其经营的高效率、低成本及超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快在城市得到重视、推广。今天,全省现代公路、交通条件的形成,以及发达的通讯设施和物流配送技术,为在广阔的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奠定了基础。当然,要使连锁经营成为江西省农村零售商业发展的主要渠道,还必须有一套适合江西省农村零售商业发展的连锁经营策略。一是要合理布局经营网点。做到以小城镇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腹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布点,最终形成合理、完善的连锁经营网点布局。二是充分发挥利用现有零售网点的作用。农村零售商业的现有网点遍布大、小自然村落,已经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因此,连锁经营作为新的经营业态引入农村,应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对现有零售网点以特许加盟等形式进行重组和整合,建立统一店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中心和统一服务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一方面将农村现有分散的零售商业点组成一定规模的利益共享的零售商业连锁经营共同体,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减少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启动成本。

  

  2、准确定位,尊重农民的消费习惯。农村商业经营要准确定位,千万不要把城里人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当成农民的消费需求和习惯。现阶段,江西省农村的消费比重还是集中在衣食住行方面,因此,多开发一些与其日常生活、劳作密切相关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多经营一些经济实惠、经久耐用的商品。

  

  3、突出经营特色,加强服务意识。农村商业的经营特色,要注重在“农”字上下功夫。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村提供优质高效的生产资料,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促进农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当前,服务是农村消费市场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农民购物是急需服务的,没有服务或服务不足,都会使他们在购物过程充满着疑虑。他们不但需要售后服务,更需要售前服务,售前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它不仅使农民了解了商品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而且会大大提高农民对商品消费的信任感,有效促成“提供服务��促进消费”的过程转化。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支出预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消费者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样才能扩大消费意愿。这其中特别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重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同时,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居民弱有所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此外,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为了购买住房,不得不穷尽一生积蓄。当前房地产价格的畸高,直接导致了这部分人们的消费疲软。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在加强建设经济适用房、微利房的同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将房屋价格控制到与人民收入相近的程度。只有做到上述所说,才能稳定人们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

  

  (三)流通创新,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首先,流通创新是要解决条块分割的体制格局。部门、地区之间相互封锁,束缚了全省商业的横向发展。要发展现代大流通,实施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就要对全省商业资源实行“三跨”重组(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区),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双赢(多赢)目标,进行强强联合、资本重组,形成规模大、实力强、连锁型的商业资本集团,从而大大提高零售商的市场集中度。第二、流通创新是要尽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未来我国的零售业而且对全球零售业的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要转变传统的陈旧观念,坚定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交易手段,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信息资源和技术共享,提高消费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第三、流通创新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大中小城市、城镇、乡(镇)所在地为基础,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聚力大、辐射强的各种贸易中心,加快省、市级批发市场建设和其他流通设施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资流通体系。

  

  (四)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消费市场的发展,居民消费的扩大,与商贸企业尤其零售企业的员工素质及服务水平是紧密相联的。企业应该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知识潜能。江西省零售企业应借鉴外国和外省优秀零售企业的经验,合理确定企业的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奖励机制及奖励内容,针对员工不同的特点采用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等不同的方法,通过绩效工资、分红、员工持股计划、奖金、弹性工作时间等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效的人才培养可以长期稳定地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零售企业可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升培训等多种培训方法,实现企业人才培训目标,确保企业人才辈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品位,给广大消费者造就一个满意的购物环境。

  

  (五)完善执法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完善执法体系,强化政府对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要解决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法体系。目前,江西省有关市场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执法机构重叠,管理主体多头化,各自为政、各成体系,职能分散缺乏合力;二是执法手段既简单又软弱;三是执法队伍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建立统一协调、有权威、高效能和管理成本低的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强化对市场执法人员的内部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同时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执法过程,提高管理水平。

  

  2、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各项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这有利于理清产权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契约制度,通过确定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化,市场运行秩序化;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准入制度,一个市场体制越是允许比较自由的进出,它就越具有开放性,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减少市场进出障碍、扩大自由度、形成竞争性较强的市场结构;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一系列的竞争规则和制度,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公正,包括竞争机会、竞争过程的公平与公正,有利于竞争主体的种种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五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认证认可制度,这实质上是一种产品责任制度,是为了解决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由中立、公正和统一的第三者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认定认可的制度,是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清除假冒伪劣商品的一种制度;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制度,将市场秩序纳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和消费者的监督下,可以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和交易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保护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权益。

击更多江西省统计局的文章 文章录入:redana    责任编辑:redan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国零售身临阴阳两界
  • 中国电商加速倒逼传统零售业
  •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 中国零售业进入微营销时代
  • 中国零售行业的总体变迁
  • 窘境凸显 零售业期盼增长新引擎
  • 国内零售业站在“十字街头”
  • 消费模式变迁下的百货营销战略规模发展路径
  • 零售业增速降16% 企业亟需寻找新引擎
  • 制造业大省广东转型孕育“虚拟百货”
  • 零售业行情远未回暖 形势依然很残酷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普通文章试论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普通文章中国酒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连锁经营业态选择及其竞争策略探讨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