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已久的格力集团物流项目已于上个月26日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格力集团确立的工业、房地产和港口石化物流三大核心产业板块布局基本完成,格力集团战略新格局全面奠定。
最近,中国家电行业显得格外躁动。前不久,长虹、海尔高调涉足地产领域。长虹位于四川绵阳市区的500多亩土地上,已经开始动工兴建房地产项目,明年预计就可完工。海尔则更加大手笔,重金聘请了地产界名人,地产成为海尔集团冲击600亿美元产值目标中的重要一环。而最近公布的家电行业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TCL、康佳、海信、海尔、春兰、长虹等家电企业均已涉足股市……一时间,国内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了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产业。
家电企业“战略转移”
中国家电业的竞争一向都是惨烈的,行业利润的整体下滑和国内市场的饱和逼迫着家电企业从关联性向非关联性产业投资过渡。然而,中国的家电企业更像是一个浮躁的投机商人,看什么好卖就去卖什么:房地产、股市、汽车,这些最具暴利特征的行业无一不被涉足。虽然这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可能是个全新的机遇,然而这一次的多元化战略会不会演变成企业再次被套牢的危险之旅?家电业竞争的残酷,使其多元化投资更加具有投机性。
中国家电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颜妍认为:“浮躁病”或许是家电企业纷纷“转移”的原因。国内家电企业在业内的市场份额和全国的知名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占有率和品牌已经趋于稳定。而家电企业的利润又日益趋薄,所以,要想在家电产品的规模和利润上有所突破,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否则就是无稽之谈。这种浮躁的心理使得中国家电企业忽视品牌成长的自然规律,急功近利,认为只抱住一个产业,风险会很大,所以谋求多元化的发展已势在必行。然而早年的盈利使这些家电企业手中握有大量的资金,希望在周转中得到较高回报,这就与低利润的主营业务形成了矛盾。中国家电业的这种“战略转移”也使得多年来积存下的产业深层矛盾全面暴露出来:许多家电企业只想盖大楼,不想打地基的心态也成为其迈向发展之路上最大的障碍。
归根结底,家电企业集体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利润整体下滑。一直以来,国内的家电企业都是没有进入高端市场。在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也拥有了同样的低价格优势。而对于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说,已经习惯了用低价格作为单纯的手段来参与竞争,当这种优势丢掉的时候,竞争的开始也意味着结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目前一些家电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保持一定的份额,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必然会采用战略性转移的策略。
是陷阱还是新出路
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一直都难以突破价格战路径依赖的战略瓶颈,而渠道战和价格促销战,这两个一度风靡家电业的时髦词汇也开始渐行褪色。在创新力不足、模仿力过剩的现实格局下,行业单一层面的创新对于大家电厂商来说事实上是一种桎梏,大家电厂商要寻找新的不可复制的创新营销支点,就必须积极寻求行业之外的新兴资源的嫁接和整合。
当前,主业的残酷竞争和利润压力让家电企业多元化冲动变得更加活跃。家电企业的路径多数一样,只要可以赢利,它们就会尝试。当波导、奥克斯等的汽车梦破灭,人们对家电行业斥巨资介入汽车业已是持怀疑态度时,然而美的却用实际行动传递出一个信息,他们进入汽车业的意志不会动摇,还计划在未来寻求国际合作,对美的客车投入35亿元。
企业发展多元化的关键取决于企业在当时的成长时期和成长环境。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发展得非常成熟,或者当时所在的某一个产业已经饱和,其产业扩张的力度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弹性,那么这时企业就要转向多个非关联性产业发展。
研究美的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美的的经营发展战略清晰而执着,没有犯过重大的战略性错误,没有步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正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执着、专注,美的成为近几年家电业发展的佼佼者。美的通过并购华凌、荣事达美泰克合资公司快速进入冰洗行业并站稳脚跟,当前它位于中国白色家电企业排名前二位,小家电业务全国第一,其他配套产业也具有很高的行业威望。
对此,家电研究专家陆刃波表示: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国际性企业在多元化的泥沼中挣扎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企业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副业,美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否走进非关联性产业,对于多元化能力尚且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面对多元化诱惑时还是要慎之又慎,要有风险考虑、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平衡好家电主业与副业的关系。
偏离主业要警惕外资入侵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目前的多元化发展来说,进入房地产或者股市等与家电不沾边的行业没有任何新奇之处,因为在中国,房地产、股市等行业的竞争状况没有质的差别。这种跨行业进入新的领域仅仅是找到了暂时的避难所,对原来的家电企业来说有了新的盈利空间并不意味着管理技术的提升。比如房地产行业,其本身现在就处于竞争相当惨烈的局面。这就意味着,对于新进入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需要拥有足够的实力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抗。
商场如战场,赚钱才是硬道理。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家电板块的掌门人,做主业远不如做副业来得精明和有钱赚。但无论如何,“不务正业”的家电企业疯狂涌入房地产业、股市淘金,挪用主业扩张急需的大笔资金,事实上分散了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的精力和决心。
多元化经营就像一把“双刃剑”。运作得好,可以推动国内家电企业的高速发展;运作不好,就可能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将企业拖垮。一个令人担心的情况是,就在国内家电企业纷纷开始追求实施“多元化”的时候,国外家电巨头却开始更加猛烈地攻入中国市场了。据中国家电市场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今年1-8月全国生产的918万台液晶电视中,国产五巨头:TCL、海信、创维、长虹和康佳只生产了269万台,约占30%的份额,其余全部为外资巨头。而国庆节期间,国产彩电巨头也首次跌出国美销售前5名,三星、索尼、夏普、松下和飞利浦五大外资巨头包揽前5名,而在销售前10名中,外资品牌占了7名。
那么,中国家电企业现在新一轮的扩张会不会再次陷入多元化陷阱?现在这种“不务正业”的做法能有多大的胜算?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缩水的不仅仅是财富。家电企业别以为主业是手拿把攥的,在当今家电行业的残酷竞争态势下,只要注意力稍有转移,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对此,家电研究专家陆刃波表示:希望国内家电企业的这种所谓的“战略大转移”不要延续太长,否则肯定会削弱国内家电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给外资提供一个进入的良机。
多元化本身无对错,但并非易事。多年以来,国内家电业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建立的产业体系,如果说过去产业边界还比较清晰的话,如今随着国内家电企业纷纷迈向多元化扩张,早已模糊了这一界限。然而企业竞争的基石是企业的产品与品牌,因为一切企业的赢利行为与能力,最终靠的是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完成。企业在任何时候要做到持续发展,只有企业行为与企业品牌、产品共同发展!对此,家电研究专家陆刃波表示:中国家电制造业要赢得未来,就要尽快摆脱核心技术的短缺的“弊病”。真正舍得投资于专利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能力,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品牌价值和全球顾客满意度来实现真正的品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