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旺季不旺●超市:让利销售●菜市:生意难做●小店:勉力支撑
涨,抑或不涨?通胀背景下,这是一个让零售商们左右为难的命题。
当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经过整条产业链的传输而倍增之后,是谁直接面对消费者日益增加的抱怨和不满?是零售商。 当进货价格和经营成本不断增高,与此同时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却因CPI的攀升而不断萎缩,是谁在“两头受挤”?是零售商。
本报记者近日通过对百货、超市、便利店、肉菜市场等不同零售业态的大量调查后发现:如果说,通胀对以高档商品销售为主、以富人消费为特征的百货业态来说,影响只是若隐若现的话,那么,对于以快速消费品销售为主的超市业态来说,影响则是立竿见影的;对以生鲜食品、日用品销售为主的肉菜市场、便利店等业态来说,其影响更是入肉三分。
而在股市狂泻、楼市下跌的大背景下,唯独商铺租金还在上涨,这对于众多以薄利多销为赢利模式、主要做街坊生意的小本经营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当通胀的浪头袭来,优胜劣汰的法则显得更为逼真和残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剧目不断上演。
◎百货
旺季不旺销售增幅逐月收窄
“CPI上涨令日常消耗品的消费支出加大,人们明显放缓了到百货公司购物的频率。”
广百百货董事总经理黄永志
“楼市投资不明朗、股市低迷,大家都捂紧了钱包。”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助理黄华军
对于百货业,节假日集中的季节,就是销售旺季,但今年却明显出现“旺季不旺”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业绩增幅在逐月收窄,不像往年那样呈波浪式增长,现在看来,下半年还将延续这种态势,连7、8月这样传统的旺季,估计都很难旺得起来。”广百百货董事总经理黄永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第二季度的增长往往不如第一季度,但今年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广百百货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2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第一季度的春节,而单就6月而言,仅仅与往年持平。
广州友谊商店副总经理江国源表示,第一季度商场的销售情况一直较好,但5月份虽然有母亲节等节日,销售却转入一个低谷,同比增长只有9%。而往年,增长都接近20%。而今年6月份,虽然多了端午节小黄金周,还有一个父亲节,但多个百货商场均表示: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除了应节之外,百货商家“造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6月底,广州新光百货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会员日,穿戴类商品甚至低至1到3折,但客流却比往年少了整整1万人。王府井百货推出“买300送185”活动,天河城百货连续3天“全场六五折,会员折上折”,优惠力度均属前所未有。
“造节的热情越高,正说明拉动销售的需要越迫切。而且,商家们也都清楚,一节淡三墟,往往优惠折扣的力度越大,对后期销售的影响越长远。”黄永志指出,CPI上涨令日常消耗品的消费比重加大,人们明显放缓了到百货公司购物的频率。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助理黄华军也表示,目前对百货业拉动的主力是中产阶层和高收入阶层,但这类人群今年在各个投资渠道的投资受堵。“楼市投资不明朗、股市低迷,大家都捂紧了钱包。”
但捂紧钱包的是否也包括高端消费人群?有分析者指出,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令进口奢侈品价格下降,这对奢侈品的消费来说是一种拉动,对“奢侈品销售最为集中的百货业态来说,适度的通胀可以说是一种利好。这从国内百货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良好业绩中可以看出来。”
◎连锁超市
“涨”声一片千方百计压缩采购成本
“对一些大品牌的提价我们也无能为力,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特价活动外,只能是降低自身的毛利率让利给消费者。”
家乐福负责人
连锁超市所销售的,都是价格敏感度很高的商品:生鲜食品、饮料奶品、日化品……然而,“涨”声一片:“日化教父”宝洁于7月7日宣布旗下产品全面提价,预计增幅达10%?15%;随即联合利华旗下力士洗发水等小幅跟进提价,安利、浪奇、迪彩等品牌也表示随行就市、酝酿涨价。就连盛夏最畅销的可口可乐,也全面“缩水”包装而变相涨价。那么,超市如何接招?
华润万家某负责人昨日表示,已经收到宝洁公司的提价通知,零售价格增幅在6%?21%之间,但“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持超市商品售价不出现大面积的变动,不是供应商说涨就涨的。”
但面对不容置疑的成本压力,超市也显得非常无奈:“大环境如此,尤其对一些大品牌的提价行为我们也无能为力,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特价活动外,只能是降低自身的毛利率让利给消费者。”家乐福某负责人表示,对于8大类民生用品的价格,原则上是“能不涨就不涨”。如果确实要提价,幅度较小的,超市也会千方百计自行消化掉,尽量不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超市也在积极寻求新的供货渠道以降低采购成本。日前,在中国进出口商品网与卜蜂莲花举行的大型采购会上,中国进出口网首席运营官杨华表示,超市供应商目前的成本价格平均已上升了10%左右。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很多供应商和大型零售商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双方纷纷倾向于直接见面洽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而在过去,在国内的大型连锁超市,特别是一些国际巨头,都往往选择国外的代理公司负责采购。
家乐福万国店店长黄正中表示,为降低采购成本,超市也有自己的“减压”方法。虽然没有下属的农场,但超市组织了专业团队到从化等地直接向果农采购水果,这样一来,成本可降低约20%?30%。现在超市热卖的海南香蕉就是超市从果农那里直接进的货,售价1.18元/斤,“在批发市场都拿不到这么低的价格”。
◎便利店
竞争加剧连续3个月经营不景气
“经营便利店已9年了,但这几年来物价涨得厉害,感觉这行生意是越来越难做。目前唯有靠薄利多销勉力支撑下去。”
天河华景新城“有一佳”便利店老板
小城之春是天河华景新城板块内一个中高档小区,自去年7月业主相继入住至今,该小区的临街商铺也相继租售完。临街商铺里,惠佳、有一佳、家福3家便利店扎堆在小区大门口,而位于小区内的宏城超市则与便利店“军团们”角力。
有一佳便利店的老板姓陈,该店今年6月底才开业。据陈叔介绍,他经营便利店生意已将近9年,6月底前他是在华农大经营便利店,可五山地铁站的开通使得他原来经营的店铺租金从5000元涨至10000元,扛不起高租金的他只得举家搬迁至小城之春,继续经营老本行。
陈叔自己算了一笔账,由于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影响,搬到小城之春的第一个月应是亏本经营:近4000元/月的租金、3个冰箱持续运作下近1000元/月的电费;此外,便利店内奶制品、饮料的进货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上涨了:现48元/件的雪糕去年同期为42元/件(每件40条),目前49.5元/件的牛奶去年同期为46元/件(每件24支),而入夏便利店内畅销的可乐、雪碧、红茶饮料的拿货价也比去年同期涨了2.5?3元/件。
陈叔认为便利店的顾客对价格最为敏感,陈叔不敢随便提价,而是基本维持与此前相同的售价。陈叔担忧自己如果稍微提价,客源将流向邻近超市。
今年五六两个月广州阴雨不断,在陈叔印象中便利店上两个月的盈利情况也如阴雨般。于是他今年连续3个月赶上生意不景气。“经营便利店已9年了,但这几年来物价涨得厉害,感觉这行生意是越来越难做。目前唯有靠薄利多销来勉力支撑下去了。”
与小城之春西门相邻的是邮通小区,住在邮通小区内的刘大姐在小区外紧邻中山大道的省邮校公交站旁也经营着一家便利店。作为陈叔的同行,经营了3年便利店生意的刘大姐也发出与陈叔同样的感慨:便利店生意越来越难做。刘大姐见证了小城之春便利店、超市扎堆经营的始末,刘大姐告诉记者,这些竞争对手的出现是她经营境况3年来每况愈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肉菜市场
价格高企档主大叹“生意难做”
“现档口每天营业额为600元?700元,但每月一结算,扣去一家四口的基本开支,大概也仅有1000元的净盈余。”
天河员村白马岗肉菜市场三鸟档档主
消费者再怎么省,一日三餐是跑不掉的。按说肉菜市场应该不愁没生意做。但近来广州遭遇暴雨、高温连番“袭击”,蔬菜产量骤减,价格一路飙升;肉、禽、蛋价格也一直高位运行,众档主无不大叹“?食艰难”。
在天河员村白马岗肉菜市场内,30多岁的蔡哥经营着市场内唯一的三鸟档。据蔡哥介绍,由于饲料和运费价格的上涨,活鸡进货成本自去年来一路攀升,从去年的六七元/斤涨到今年的9元/斤,可零售价方面,“因为都做的是熟客生意,每斤只涨了一元钱。”
市场租金每年递升5%,目前他的三鸟档口租金也已涨至1200元/月;受震灾影响,市场近期税费上涨,现在他每月要支付约200元的税费;“禁摩”对生意影响也很大,以前每天他骑摩托车去五山运货,而现在每天他得花上70元?80元打车往返运货;此外,肉档每月也有将近1000元的水电费???这些构成了他小本生意档的主要支出项目。“现档口每天营业额为600元?700元,但每月一结算,扣去一家四口的基本开支,大概也仅有1000元的净盈余。”
东川新街市负责人刘伟文说,今年价格涨得最明显的就是蔬菜和猪肉。往年同期的雨季造成的菜价高企也不过持续10日左右,但今年又是暴雨又是水灾,多数菜价都涨到3元/斤以上,有的还要六七元/斤,而猪肉零售价格从去年底开始就没有降过。
菜价上涨,叫苦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菜档老板。据档主们反映,今年的收益普遍减少了1-2成,有个别超过了3成。进货价贵了,但为了留住熟客,他们并不敢随便涨价,“卖得太贵的话,就更加卖不出去了,现在只是挣四五角钱一斤”。而前段时间菜价高企时,一些档主只能亏本经营勉强维持。这种情形在肉档、三鸟档也普遍存在。
客流量未少,销售量只比原来少了5%?10%,为何档主们的收益却下降明显?刘伟文说,除了进货成本价高了,档主们还要同时承受租金成本、佣工成本提升的压力,而一些市场趁着物价上涨,把租金也提高了,更让档主们叫苦不迭。
吃,或被吃:
整合者的饕餮时代?
说到底,当通胀的浪头袭来,优胜劣汰的法则显得更为直接和残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剧目天天上演。
相对而言,日子最好过的应该算是百货,其业态的优势在通胀时代显露了出来,百货的本质是品牌服装和化妆品的通路,筛选机制使其永远只卖最好卖的品牌,而在中国此轮通胀中,工业品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而目前商铺的普遍升值,更使百货业所扮演的“二房东”角色含金量提高。
规模大、实力强的连锁超市也可以凭借手中所掌握的网点资源与供应商“叫板”,采取种种方式与供应商直接协商价格,以降低进货成本。相对而言,超市消费者层次较高,对价格变化承受力较强,超市也可通过与品牌商的协商,通过优惠、促销等种种方式让利给消费者。而规模小、实力弱的商家,因为缺乏向上游“叫价”的能力和资格,无法留住客流,赢利空间日益狭窄,黯然退出是必然的结果。在优质商业地产稀缺、政府大力倡导现代服务业的今时今日,接盘者不言而喻正是胃口奇佳的资源整合者。
一句话,通胀是把“双刃剑”,对门店多、分布广、业态齐的零售商来说,不仅可以稳住阵脚,还可以借机吞并实力弱小者;而本身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商家,则分分钟面临着被吃掉的深渊。
生存,或灭亡:
弱小者的挣扎岁月?
到目前为止,大大小小的零售商们都在通胀背景下努力采取各种办法“自救”。零售业,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业态,很少会寄望于政府的“救市”行为,然而,当结构性通胀来势汹汹、来自产业上游的种种压力陡增的时候,零售大军里本就处于弱势的群体也在发出渴望生存的呐喊???
目前,广州市水、电、燃气的商业收费都比工业收费要高出一个层次。比如,工业用水为1.83元/吨,但商业用水为2.71元/吨,高出48%;工业用管道油制气2.9元/立方米,商业用户3.5元/立方米,高出20%。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2.6%,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核心零售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17.7%,增幅环比回落了3.6个百分点。
在本次调查中,一些商家表示:商业的毛利率比工业高,所以公用事业收费理应比工业要高;但在目前通胀背景下,商业的毛利率也在严重缩水,但高出48%和20%的收费标准却丝毫不会缩水,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不公平?
“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孤岛,既得不到消费者的理解,还要自行消化掉各种成本压力。我想,既然的士司机都可以得到政府补贴,那我们这些同样处于弱势的小本经营者,又有谁能来帮一帮呢?”一位苦苦挣扎在亏损边缘的士多店主如是说。
事实上,就连属于实力派的零售商也在忧心忡忡:“下半年,CPI如果再涨下去,我们也顶唔顺了。”一家本土龙头零售企业的老总还试探性地提出:通胀背景下,政府可否考虑针对零售业制定一些税收返还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