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银泰百货武林店门前,某化妆品搭台促销,一位声音柔软的男设计师正与现场女观众互动,“吃白菜皮肤会变黑吗?答对有奖,500元大奖喔……”每个商家都要为门口的较大活动而向城管等有关部门报备、审批,怎么省钱省事有新效?
早在2009年3月,全球H1N1甲型流感期间,我去北京参会时入住万豪酒店,门口就放着红外探测温度计。颇意外,却觉得可靠。而在2003年非典期间,金鹰百货南通店就因为装了红外温度计,让当地消费者有“安全感”,新店从此脱颖而出。
从去年开始,杭州大厦购物城会定期开放,邀请专业模特和团队做各种秀,同时向广大摄影记者及爱好者开放,效果不错。
实际上,有个办法能四两拨千斤,尤其建议二三线城市典型商圈的商场企划经理一试。签约同城摄影爱好者30人左右,街拍消费者,拍照日提供一份价值50元的商场内午餐与下午茶券,活动每月成本不到2000元(依城市级别和商场规模不同,或增多至10000元,带动效应也或增多至5倍以上),预期带动销售少则5万元,多则20万元以上,且后续口碑传播非同小可。
事件传播方面,包括在企业官网开辟专题并在微博上设系列主题活动,而摄影者个人微博和博客也会有因为兴趣的额外传播;保证每天有他们中间的一位在场,除了常规的美女扮相,也拍潮童、手模等各种各项新潮。
我愿分享最近一月内四次对三家商场的消费者观察和街拍体验。
首先是消费者心理需求。凡百货购物者,大多为满足生活必需品外的美观、虚荣等。她们喜欢看漂亮模特,更喜欢自己就是主角,每个女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公主。某一天被拍到的50位消费者,拿到照片后,至少会向10个人说起自己的照片,因街拍而生的强联系是50人,弱联系是450人,这个营销是潜移默化、一本万利的。
譬如我在商场W西门拍摄时,有一位姑娘在半小时内三次经过,后来拍了照片。姑娘乍看姿色平平,但有一种想要被拍照的欲望,那是一种少女活力和消费欲的载体。
其次是差异化竞争,树立差异化优势文化。如果这个城市里最活跃的街拍人有20%集中在你这里,商场门前就堪称街拍圣地了,他们比报社摄影记者好在更持续,更平等,受众更广。美有很多种,这些签约摄影师是自由的,不管是作品还是数量,但要相信他们,给他们一定特权——享受媒体摄影记者能在商场内活动的最大空间;有VIP客户联谊会等,也请他们中的前30%来。
我在Y商场初次街拍时,看到人来人往,有些看花眼。另一边,有一个摄影师团队,受雇于某供应商活动,和我的选题就有不同,我是随意和发现美的眼光,有一些人文的东西在里面,他们则目的性很强,只拍美女。
拍漂亮的姑娘,也拍文气的姑娘,还有笑容灿烂的清洁工。我这个街拍,有一种平民情怀在里面。商场若策划,拍了一阵,就开始设时间和数量了,比如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每日限50人等。稍有积累后,商场门口,及被拍人群与朋友,互联网关联内容,会不断扩散、凝聚。
最后就是尝试自我强化:这样的形式,是不是更尊重消费者,以摄影的方式网罗亲近?同理,其他许多商场事务,怎样能更替消费者着想,提供更好体验,让干部和店员通通考虑:怎样的方式、态度更接近你面前的顾客,去赞美和服务他们!
媒体摄影和现场歌唱比赛等,是商场“为我所用”。而商场街拍“为你服务”,顾客好,才是真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