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化与我国商业结构调整 |
副标题: |
作者:牛全保 来源:《商业时代》 人气: 时间:2005-10-15 16:36:49 进入论坛 |
|
|
内容摘要:我国商品市场已经全面转向买方市场,由此导致商业地位和结构发生根本性调整。商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同时,现代连锁业态和多元化组合成为商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市场 商业 结构调整 近些年,我国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宏观来看,市场的变化导致商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要求商业要一改过去的“官商作风”和“小”、“散”、“差”状态,在理念、归属、规模、业态、网点、服务等方面做出调整。在这种调整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必然导致商业结构的变化。 商业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 商业的传统形象与地位 人们对商业的认识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和效率较低的行业,突出感觉是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什么高技术。近20多年来,尽管中国的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并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从总体看,包括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在内的商业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发达国家的GDP中,商业的贡献率一般在30%左右,而目前我国还不到10%。“小”、“散”、“差”是商业的典型特征。以商业零售业为例,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小型企业经营为主体。普查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零售业100强企业年零售额190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其中只有一家过百亿的企业——联华超市,销售额141亿元。按商品年销售额分,100万元以下的经营单位数占全部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的76.1%,从业人员占42.4%,销售额占44.1%。美国的零售巨头沃尔玛2002销售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是中国百强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8倍多。对比美国主要的零售市场前三大家企业的销售总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0%以上的情况,分散性明显。 买方市场条件下商业形象与地位的变化 在买方市场结构下,各种产业的位置与卖方市场条件下大不相同,都在进行调整。其中,商业的地位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变得日益重要,有人甚至称之为“新时代的重商主义”。还有不少迹象都在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制造商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流通为王”的时代正在来临。因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成为主导,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离消费者最近,从而也最了解消费者的就是商业,因此,商业从原来卖方市场的末端产业变为现在的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并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 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逐渐由劳动密集性行业向技术性密集和资金密集性行业转变。其辐射的范围也不再是区域性的,而是通过连锁扩展为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了。 商业资本的崛起并逐渐支配工业资本 与买方市场相伴的是商业资本的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工业资本。主要表现在: 商业企业的规模在急剧扩大。2003年4月,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合并创建一家大型商业零售集团——百联集团。合并后的百联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两家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以及中国最大的零售物流企业。百联集团的总资产规模近280亿元,拥有遍布全国20余省市自治区的4000多家营业网点,能和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商进行抗衡,是此次四大集团合并整合的最初原因。 商业资本逐渐主导工业资本。现在,很多制造商抱怨,其产品进入商场,尤其是进入连锁企业铺面,均需巨额的进场费、上架费、各种名目的促销费、分摊的广告费、快速通道费等。但制造商同时也明白,要在货架上有自己的位置,必须接受商场的苛刻条件。这是典型的商业资本主导工业资本的情况。不仅如此,大的商业企业还通过向制造商买断产品、定牌生产、后向一体化,挤压制造商的利润。 商业资本整合供应链。当上游的制造商利润空间变小(如从2000年开始,多家家电类上市公司先后亏损),不会让出更多的产品利润,下游客户胃口已吊足,不肯购买高价的商品时,有的流通企业开始整合供应链。实际上就是整合上下游资源,即抓住上游企业和下游客户两端、实现“零环节物流”。流通商凭借对市场信息的掌控,通过让信息在各个环节的顺畅流通提升对物流的管理水平,增强了抓住上游客户、服务下游用户的“流通力”,也就控制了整个供应链。 总之,在当代,商业企业尤其是其中的零售企业,离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最近,最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与满足客户最新产生与最深层次的需求,在产业链中自然位于中心环节。商业企业的连锁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加剧了这一趋势。它们与供应商相比,掌握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及时,谈判优势自然较强,厂商间博弈时自然便占先机。 商业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 买方市场条件下商业地位决定了其对资本的吸引力。众所周知,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即资本总是向最能增殖的领域流动。现在,其它行业的不少知名企业向流通领域拓展,说明商业有较大的吸引力,有较好的发展前途,有较理想的投资回报,是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上市公司利润率提高 2002年度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6.64%,比2001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15.94%的平均水平提高了4.4%。2002年度商业零售类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064元。其中连锁巨头华联超市每股收益位居首位,达到0.434元,比2001年提高33%;33.3%的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提高。 全国新增流通企业数持续增加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末,我国零售业企业法人达到39.9万个,比1996年增长41.5%。2001年我国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当年新开业的达10.8万个,比1996年增长234.7%,多于1978-1991年开业的总和。限额以上流通企业法人数1999年为30381个,2002年为31626个。 对流通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 199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总资产为182741420万元,而2002年同样的指标为209925514万元,增长了15%。1998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总资产为5783025万元,而2002年同样的指标为8914033万元,增长了54%。可见,商业正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资本向商业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商业企业通过水平一体化在流通业内扩张。如山东三联收购郑百文,上海富尔公司收编上海4000家小卖部等,就是商业企业收购或投资其它商业企业。其目的是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 制造商通过前向一体化向流通业发展。这种情况指的是制造商向分销方向扩展或投资,目的可能是获得分销利润或掌控渠道,提高谈判地位。比如,上海复星集团,原本是一家知名的民营现代生物与医药企业,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通过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商品流通产业。联华超市与复星药业合资成立了上海联华复星药品经营有限公司,为药店进超市提供了条件。 其它行业通过多元化向商业进军。事实求是地说,一般流通领域的利润率目前并不特别高,那么,为什么其它行业的企业还要进入流通领域呢?原因可能是流通业易进入,但更重要的是可带来附加利益。 外国流通企业巨鳄大举进入中国商业。目前,世界大型流通企业大都已登陆中国大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克隆,日本的大荣等。这些企业是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 多元化组合成为商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多元化组合是商业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商业必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从单个流通企业来说,通过多元化,不仅可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且还能获得发展机会,提高盈利水平,降低投资风险。商业企业多元化的方式有产品多元化、业态多元化、网点多元化(组织连锁化)、行业多元化等。 产品多元化 商业企业产品多元化,就是通过增加产品组合,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单店规模,实现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江苏苏宁电器公司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该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家专卖店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电器商场,销售几乎所有品种的家用电器,经销的商品达到数百个品牌、数千个品种。很明显,产品多元化的趋势必然提高中国商业的市场集中度。 业态多元化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商业在满足消费者的方式上也应有差异。商业企业服务消费者的方式就是所谓的业态。业态有多种形式,并有不同的定位,如百货店侧重于时尚,连锁店侧重于低价,专营店侧重于品牌,仓储式商店侧重于一次购齐,便利店侧重于方便,会员店侧重于信念等。商业业态多元化,就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之。如新成立的上海百联集团,就几乎涵盖了所有商业的业态。 网点多元化(组织连锁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购物环境舒适的连锁超级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全国零售10强中,连锁企业占了8家,彻底动摇了传统的百货店的龙头地位。到2002年底,我国商业零售业和餐饮业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共有1232家,门店数量为34551个,从业人员82.7万人,年销售额2469亿元。2003年上半年前30家连锁企业中,有22家企业以日用品超市为主,包括北京华联和麦德龙等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这22家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总店铺数量已达8013家。 行业多元化 行业多元化,在降低经营风险方面有重要意义。不少著名的商业企业已向其它行业拓展,实行跨行业发展。通过向其它行业扩展,或增加赢利,或提高自己的谈判地位,或降低商业风险。如南京新街口百货公司在产业多元化发展方向上,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拓展。与此同时,南京的苏宁电器连锁在管理、投资和经营等方面,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苏宁电器确定的投资战略是,以电器流通为基础,延伸至房地产开发、实业制造、金融资本运作、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领域。同时,苏宁还投资参股生产厂家合作建立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的产品。靠营销起家的国美对资本运营也很在行,通过资本运作向房地产、酒业等其它领域渗透。同样,以服务起家的山东三联通过“以商养工”的路子,目前已形成商贸、信息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等几大行业。 总之在市场条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变化中,我国的商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调整,对今后我国商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击更多【牛全保】的文章 |
文章录入:janncylily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油价高与能源流通体制困境
下一篇文章: 关于健全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的思考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构建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长效机制
进出口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终结
利商利民 流通减负很明显
“家电下乡”将落幕行业面临洗牌
电商与实体店上演“龙虎斗”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零售业冷对预付卡新规
流通服务业发展机遇良好前景可期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零售业有望否极泰来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零售商“做地主”模式显露风险预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