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市场秩序与体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重新认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战略意义         
重新认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战略意义
副标题:
作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来源:中国商报市场周报2006-04-19 人气: 时间:2006-4-24 16:01:32 进入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出现了很多标志性的趋势和特点,但应当看到,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已成为当前和整个“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做出了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保证这样的体制机制形成并发挥作用,这是当前和整个“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必须以新的视角、新的高度重新认识其战略意义。

  七大趋势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出现了很多标志性的趋势和特点。

  市场总量迅速扩大,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较成熟的商品经济阶段。“十五”期间市场总量扩张更为迅速,2001年到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8万亿元增加到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3%;2005年我国市场交易和流通总量已经达到80万亿元,是当年实现GDP的4.4倍。据专家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程度已经接近70%,工业制成品的商品率在98%以上。

  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场交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目前,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适应了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着市场的即期消费需求,挖掘着消费潜在需求,创造着崭新消费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达到8万多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339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00多个,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依靠这个渠道,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村连锁店7万家。目前国内贸易主体达到1700万个,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法人企业发展到1055家。51.5%的批发零售额是由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的,私营商业企业占经营单位总数比重高达93%。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一、二百年形成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我国不到20年都发展起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商品的单品管理、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各类要素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初具规模,标志着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国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各类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要素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明显改善。一是基本形成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块、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得到加强,市场产品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期货交易品种稳步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大为提高。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到2005年底,深沪股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381家,股票流通总市值32430亿元。二是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近10年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长,技术合同交易额20年增长了57倍。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2005年城镇住宅市场化率达到67%,比200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居民个人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比例超过95%。劳动力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体系,市场导向就业的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开始起主导作用。土地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初步建立,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完善。更多要素禀赋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供过于求成为市场常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从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近十几年来供过于求的消费品都在70%以上,据对2006 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趋势调查分析,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300种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供不应求的13种,仅占4.3%。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96%的消费品、94%的农副产品和88%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央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仅有13种。

  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标志着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外商投资注册企业累计52万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达6224亿美元,占2005年GDP的35%左右。我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2005年末在境外劳务人数达56.5万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外贸一体化格局。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的多边体制,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到2005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514家,外资银行机构254家,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任何城市开设机构,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服务领域也逐步开放,建立了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框架。

  市场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多元化市场主体空前活跃,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自增长机制。我国多种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虽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的50%。据统计,在40个工业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部门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支撑现代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得到整体提升。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府规制框架。现代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受到重视,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进入正式运行,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随着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全国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2005年建成并开始运行,这个体系可以监测21大类600种消费品和11大类300种生产资料;检测区域包括258个地级城市、147个县和5000多个市场;还可以即时传输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

  但应当看到,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空白,如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垄断法》尚未出台;二是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稀缺性要素价格、公共服务品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未确立;三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亟需提高,还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依然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惜利用行政的、经济的、乃至技术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五是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还比较慢,缺乏整体规划,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缺乏发达的信用服务行业,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缺失还比较普遍;六是市场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流通效率较低,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下力量研究解决。

  任务迫切

  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国际迄今为止的经济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市场能够比其他手段如行政指令更为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生产要素的潜能,提高社会生产力。可以说,市场体系越完整,市场经济程度就越高,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就越强。

  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必然选择。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永远是稀缺的,合理配置资源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所谓市场配置资源,就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市场内在联系。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是维系和调整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自发系统,是社会经济机体的微循环体系,是经济发展的自动调节机制。要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前提是建立健全完备和发达的市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市场机制。我国市场经济的程度已非常之高,价格机制对有些资源的使用、消费、生产没有影响或基本没有影响,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价格机制应该管用,也可以管用,但现在还没有条件让它管用,资源浪费和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就源于此。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平台,在一个完整的市场状态下,市场机制才能有效运转,才能确立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建立有效配置和整合生产要素的激励机制,才能迅速、准确传递市场信息,才能打破行政区化、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

  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因为这个体制是人类所创造的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能够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运行有效和高效,实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均衡。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之一,就是经济运行效率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和成熟的现代市场体系。虽然我国在商品市场建设和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等方面已迈出很大步伐,但是相当多的商品市场还比较初级,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垄断、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还没有完全破除,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形成,市场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等重要支撑尚未健全,政府职能转变任务也还相当艰巨。市场体系的缺损,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加大,商品流通费用高昂,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经济运行效率低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造成这些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源。毫无疑问,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条件。现代市场体系的本质是开放,是超越行政区划或国度配置资源的系统集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国内规则适应国际规则、遵从国际规则的过程真正开始,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我们已经从封闭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在这个转变中,能否早日形成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成为我们能否利用诸多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想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就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提高我国的流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去了5年,在今后15年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光荣使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从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入手,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使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体现出时代性、先进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在全球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形成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新优势。

  五个方面推进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今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加快建设并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自由流动。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必须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经济垄断和地区封锁,增强市场的统一性。应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工作,将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快制定或修订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保障各类经济主体获得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界定政府在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权限和行为,提高市场准入程序的公开化和准入的透明度;针对国内市场的分割问题,强化打破地区封锁的协调工作机制,消除行政壁垒、地方保护等分割市场的行为;推进现代流通进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商品市场。大力发展商品市场,是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全球产业分工的要求,促进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消费、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繁荣。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目标应当是: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到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将超过20万亿元,年均增长将在11%以上。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7.6万亿元,增长13%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预计达到15.7万亿,增长12%左右。

  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进一步完善日用消费品市场。以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优化零售业态结构,应下大力量改造和调整传统零售业态,促进大型百货企业的改造与整合,引导中小型百货商场进行业态调整,推动小商品市场、日用工业品零售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有序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继续实施 “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城市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推进“三绿”工程。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商品,实行严格的标准化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构建商品循环链条,促进梯次消费。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在一些重要城市和大型城市社区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回收、加工、集散市场。二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抓紧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培育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全国性和跨区域的大型标准化批发市场,一批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区域和地方性标准化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推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大宗农产品期货,研究总结小麦、棉花、大豆和白糖等农产品期货交易的经验,为积极稳妥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和调节供求功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建立以冷藏和低温仓储、绿色运输通道为主的冷链系统,尽快改变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三是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创新。按照现代生产方式要求,发展多样化生产资料经营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改造生产资料的流通方式。整合生产资料传统的流通方式,加快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创新,发挥其规模、网络、设施和人才等优势。对生产环节集中、标准化程度高的钢材、煤炭、石油等大宗生产资料,鼓励企业采用以直达供货的分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创新营销方式。鼓励生产资料市场建立信息体系,探索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工程项目所需原材料和设备,推动大型企业建立集中统一的采购中心。鼓励带有小型批发性质的会员制销售与“现购自运式”连锁超市的发展,支持“工业品超市”加快发展。鼓励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农资企业更多地吸收社会资本建立农资连锁经营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尽快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覆盖面广的农资流通网络。

  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于商品市场滞后,特别是各类要素的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尚未形成。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改革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

  在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方面,继续发展土地市场。改进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定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土地税制和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建立资源占用的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积极发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劳动力队伍。进一步健全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放活技术市场主体,放开技术市场要素,拓宽技术市场范围,扩大技术市场功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与市场需求及国民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拓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信息市场。加强信息市场的基础建设,放开增值服务市场,提高信息的社会共享程度。

  在完善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干预,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五方面:一是全面推进水价改革。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推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尽快把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合理提高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等。二是积极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建立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形成。三是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按照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原则,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力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四是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减少政府对煤价形成的干预;研究全面反映煤炭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核算方式;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五是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使土地价格真实反映土地市场供求和土地价值,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状况。严格控制行政划拨用地范围,扩大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的范围,减少协议出让土地的数量。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应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特别是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这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主要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有效组合、有效配置,提高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方式,建立新型供应链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和网上金融服务,包括融资服务、理财服务、租赁服务和创业投资等。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服务。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促进普遍服务,发展互联网产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提供服务的中介服务业。如咨询服务、投资和资产管理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税务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继续发展和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如商业、餐饮业、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注重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社区服务。加快发展公用服务业,如医疗、教育、卫生、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通信、邮政等公用服务业。

  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必须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强化市场法制,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和犯罪、犯错成本,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在全国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商品经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集中力量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惩处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逃骗税和金融证券犯罪,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治乱要用重典",要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分享到:
击更多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的文章 文章录入:redana    责任编辑:redan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构建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长效机制
  • 进出口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终结
  • 利商利民 流通减负很明显
  • “家电下乡”将落幕行业面临洗牌
  • 电商与实体店上演“龙虎斗”
  •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 零售业冷对预付卡新规
  • 流通服务业发展机遇良好前景可期
  •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零售业有望否极泰来
  •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 零售商“做地主”模式显露风险预警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基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基于竞争优势的百货业发展动态分析及趋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