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市场秩序与体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杭州市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探析         ★★★
杭州市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探析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来源:2008年07月28日 中国统计信息网 人气: 时间:2008-9-5 17:05:18 进入论坛

   近几年,杭州市商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市场流通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杭州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增幅为1995年以来新高。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下面通过区域分布、行业类型、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零售业态和商品销售等不同结构进行分析。

  一、当前杭州市消费市场结构情况

  (一)销售规模不断提高,区、县(市)间分布差异较大

  1、城乡销售规模共同提高,城市增速快于县及县以下。2007年,杭州市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增速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4%。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9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比城市低0.6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7.6%。其中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3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低于城市0.8个百分点。

  2、下城、萧山区零售额比重占绝对优势,建德、淳安居后。下城区是杭州市的商贸中心,萧山区是杭州市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区的销售规模远远高于其它区、县(市)。2007年,下城、萧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94.79亿元和170.59亿元,比上年均增长17.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2.7%和13.2%,两区的总量优势明显。建德市和淳安县销售规模在全市最小,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8.63亿元和20.0亿元,两县(市)零售额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3.8%。

  3、滨江、下城、萧山区零售额增幅较快,江干、拱墅区增速相对趋缓。2007年,杭州市滨江区销售增速最快,实现零售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增幅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个百分点;增幅居第二位的为下城区和萧山区,增速均在17.4%,快于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增速相对趋缓的是江干区和拱墅区,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17.03亿元和144.98亿元,同比增长13.6%和14.2%,增幅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2.9和2.3个百分点。

  2007年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

  (二)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餐饮业发展较快

  1、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2007年,杭州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3.06亿元,同比增长19.5%;其它行业零售额为4.16亿元,增长5.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为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快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百分点,分别快于批发零售业和其它行业3.3个和14.4个百分点,餐饮消费成为杭州市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2、限额以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杭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29.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3.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3、行业间零售额构成略有变化。2007年,杭州市批发零售业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88.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0%,提高0.3个百分点;其它行业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4%,与上年持平。

  (三)内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发展加快

  1、内资企业占绝对比重。目前,杭州市内资企业在消费品市场中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2007年,杭州市内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9%,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2、外资企业销售增速加快。随着杭州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世界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欧培德,英国百安居,台湾易初莲花、香港的华润等著名零售企业,以及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纷纷驻足杭州市,成为杭州市零售市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2007年,杭州市外资(包括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下同)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高达69.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3、外资企业对就业做出积极贡献。杭州市外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明显加快,与内资企业共同为繁荣杭州市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就业做出积极贡献。2007年底,杭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18.76万人,比上年增长22.5%,但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增速更快,同比增长49.0%,占从业人员比重为18.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外资企业2007年末从来人员1.11万人,同比增长80.4%,住宿和餐饮业外资企业从业人员2.32万人,同比增长37.6%。

  (四)企业运营质量整体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目前,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限额以上企业和限额以下两部分构成。2007年,这两部分分别实现零售额692.57亿元和603.74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53.4%和46.6%。

  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运营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截止2007年末,杭州市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达104家,比上年增加19家,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32.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零售额超1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零售企业10家,比上年增加2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11.8%上升到13.7%。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特别是超大型零售贸易企业利润总额增幅更快,据对全市零售企业零售额居前30位统计显示,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占利润总额达10.5%。

  2、住宿餐饮业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杭州市超50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50个,仅占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的11.8%,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比重达65.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30亿元,增长43.4%。

  (五)传统零售业态受到挤压,新型业态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国际上新型零售业态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杭州市的零售业态也随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种业态竞争的格局。

  商业零售额业态构成(限额以上零售企业

  1、传统百货业销售呈下降趋势。近几年,随着新型零售业态的不断兴起以及现代流通方式的变化,杭州市传统百货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受到挤压。据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统计,2007年杭州市限额以上百货业单位数19家,虽比上年增加1家,但销售额呈下降趋势,限额以上百货商店实现零售额65.86亿元,比上年下降20.9%,是零售企业中唯一下降的一种业态,所占零售额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2%降为10.9%,下降8.3个百分点。

  2、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杭州市的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日益显示出杭州市零售业态多元化的特征。一是超级市场稳步发展。2007年,杭州市超级市场销售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统计,2007年杭州市限额以上超级市场企业数31家,比上年多3家,增长10.7%;实现零售额84.99亿元,同比增长14.9%。二是专业(专卖)店比重不断提高。全市专业(专卖)店,最受瞩目的来自家电、药店、服装等行业,特别是家电专业店以其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百货商店的家电销售份额,成为专店取得成功的突出代表。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专业(专卖)店217家,比上年增加36家,增长19.9%,专业(专卖)店零售额与企业单位数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零售额393.92亿元,同比增长49.2%;其比重为65.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成为零售业的主力业态。三是便利店、无店铺加快发展。除上述几种主要业态,便利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零售业态,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2007年,限额以上便利店、其它零售业态实现零售额57.84亿元,同比增长3.4倍。

  3、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活力增强。杭州市商贸、餐饮企业连锁经营从90年代初起步,十几年时间,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7年,杭州市10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连锁企业门店数4833个,比上年净增1201个,增长30.4%。门店数超100个的连锁企业14家;共实现销售收入4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零售额277.56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快于社会消费品总额6.4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1.4%。19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24.4%。

  近三年杭州市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基本情况

  (六)商品销售结构基本稳定,市场增长格局明显改善

  1、市场销售结构变化不大。一是吃类商品销售稳步增长。2007年,杭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吃类零售额7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11.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二是穿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最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穿类零售额72.5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分别高于吃类、用类商品零售额的4.4和0.2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三是用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成为消费主流,使得用类商品快速增长。2007年,杭州市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8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77.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吃穿类商品市场销售份额。

  2、市场消费增长点明显扩散。2007年,杭州市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品质商品销售火爆,市场呈现多点带动局面。一是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与前几年普通汽车出现消费井喷现象不同的是,2007年高档汽车成为杭州市汽车市场的新热点,宝马、奔驰、凌志等高档汽车购买数量明显增加。从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数据看,2007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0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比重达31.8%,所占份额稳居23类主要商品零售额之首,是拉动杭州市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石油及制品类也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9.1%。二是家居类商品热点持续。随着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带动了家居类商品的热销。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日用品类增长22.4%、家用电器类增长17.7%、家具类增长30.3%。三是享受型商品旺销。2007年,高档服装、化妆品、金银首饰等一些享受型商品零售额也增长较快,其中服装类同比增长21.6%、化妆品类增长20.8%、金银首饰类增长17.7%、中西药品类增长23.9%。

  二、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杭州市消费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商业布局趋向合理,经济效益整体改善,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零售业态较为齐全,市场消费点明显扩散的局面,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亟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的比值偏低

  2007年,虽然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不断扩大,增幅为1995年以来同期新高,但与GDP的比值偏低。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为31.6%,不仅低于北京(42.2%)、天津(32.0%)、上海(32.1%)、重庆(40.4%)、广州(36.8%)、武汉(48.3%)、南京(42.2%)、成都(40.8%)等城市的水平,而且出现下降的趋势,低于上年0.7个百分点,说明消费需求的增长仍趋缓。

  (二)市场总体规模和增速与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近年来,杭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市场的总体规模偏小,消费需求仍然不足。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之后,列第6位,增速居12位;总量和增速分别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和13位。

  (三)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份额偏低

  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如“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使农村居民的购物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市场消费。但农村消费品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偏低,2007年杭州市五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81.89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6.4%,但其所占的比重仅为14.0%,与其所占的37.6%的人口比重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零售总额中,县以下(不包括县城)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2007年,杭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2.23:1扩大为2.27:1,绝对差距从10512元扩大到了12140元。与世界上经济同我国类似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平均1.7左右相比,杭州市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2007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89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增长12.1%,比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1.9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568元,大体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9年的水平(7423.65元),落后近九年。另一方面,从农村购买力和商品供应情况看,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明显滞后于城市,2007年全市每百户农民家庭平均拥有空调机、洗衣机、冰箱、照相机、电脑的数量分别为60台、73台、84台、17台和25台,远低于同期市区居民191台、96台、101台、54台和82台的水平。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476元,仅为城市居民的31.5%,而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4.1%。

  (五)居民消费倾向继续下降的局面依然没有扭转

  2007年,杭州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8.7%,低于2006年7.3个百分点,在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市消费倾向除分别高于南京3.3个、宁波6.3个百分点外,均低于其它16个城市

  2007年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情况

  (六)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尤其农村居民,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造成边际消费倾向偏低,2007年杭州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仅为15.9%,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和导向作用,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以自主性消费为主,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三、扩大消费的几点思考

  促进消费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

  (一)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让多数人消费水平高起来

  近年来,杭州市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应看到,高低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07年,在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65元,而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768元,虽然比2006年增长14.6%,高于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但高、低收入户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为35297元,比2006年高出4206元,其中10%的最高与最低收入户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差距高达47074元,比2006年扩大了6701元。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明显低于低收入家庭,2007年,市区20%高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为62.1%,比总体平均水平要低6.6个百分点,由此对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可见,要增加居民消费,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中低收入者收入,切实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即期消费水平

  过去多数农村居民囊中羞涩,只能捂着钱包过紧日子;如今增产增收,生活改善,农民具备了扩大消费的基本条件,但能无忧无虑地消费却是另一回事。由于过去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整体上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居民普遍头痛的“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经成为阻碍农民扩大消费的羁绊。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三项制度为社保重点,帮助广大农民逐步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诊,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增加农民消费安全感,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消费需求,使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同时,应把发展消费信贷作为当前刺激农民消费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农民的消费需求,银行可以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

  (三)深挖农村潜力,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农村市场已进入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平台,既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又对流通形态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是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连锁发展。促进本土连锁企业扩大规模。大力推广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的新模式,吸纳中小企业加盟。拓展连锁新领域。巩固“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农村新开网点结构,实现便民利民和企业效益双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超市、便民店建设,继续把改造“夫妻老婆店”与发展便民超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百货、家电、服装、餐饮、农资、石化、烟草等连锁经营。三是探索农村流通的新形式,探索发展立足服务于农村群众的新型流通企业

  (四)适应消费需求发展,搞好城市市场的规划布局

  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发挥城市在扩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作为发展重点,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

  (五)积极扶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大型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内竞争能力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同时,根据杭州市批发零售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法,引导中小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小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分享到:
击更多【佚名】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构建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长效机制
  • 进出口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终结
  • 利商利民 流通减负很明显
  • “家电下乡”将落幕行业面临洗牌
  • 电商与实体店上演“龙虎斗”
  •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 零售业冷对预付卡新规
  • 流通服务业发展机遇良好前景可期
  •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零售业有望否极泰来
  •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 零售商“做地主”模式显露风险预警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基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基于竞争优势的百货业发展动态分析及趋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